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故事介紹

  孔子是一個好學的人,曾經拜師過老子,也問過老子關於禮的看法。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故事

  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故事在《史記》、《莊子》、《禮記》中都有記載,《莊子》的相關文字如下,“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這裡記載孔子往南去到老子的隱居地“沛地”去求教學問。老子見到孔子不遠千里前來求教自己,很高興的接待了孔子並與他徹夜長談。

  孔子在沛地求教了老子幾日,深覺受益匪淺,臨行歸魯之時。老子相送,告誡孔子“不譏人非,不揚人惡”,孔子恭謹受教。

  相送到黃河邊,孔子望著滾滾黃河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感嘆歲月的流逝不止,人生死後去往何方。老子則以道家思想回應“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不要貪婪的追求功名利祿就不會迷失自己,徒生煩惱。

  孔子向老子解釋自己是憂慮“國家不行仁義,百姓不能安樂,人生短暫,不能為國家萬民做出貢獻”。老子則說:“天地執行自有規律,這都是自然發展的結果,行仁義安天下,這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事情,又何必勞煩人為自然擔憂呢。”爾後又勸誡孔子學習水之德,“上善若水,誰善利萬物而萬物莫與之爭”。

  孔子回到魯國之後,他的弟子門人問他是否見到了老子,老子是個有什麼樣賢德的人。孔子感嘆說:“老聃,真吾師也。”

  老子與孔子亦師亦友,孔子曾數次問學於老子,老子的“道”對孔子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在《論語》中有深刻的體現。

  老子是什麼家

  老子,本名為李耳,乃是歷史上極為優秀的一位思想家與哲學家。老子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雖然從未得到官方認可,亦不是時代的主流,可他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以他的思想為基礎所創立出來的道家更是教會了世人何為自然。

  而老子所創立出來的道家思想對後世亦是有著深淵的影響,雖然道家並沒有後世的儒家、佛家那般的出名,可老子所創立出來的道家的思想為後人所帶來的卻是不可估量的益處。甚至連皇帝也以老子的道家思想治國,使得一度頹廢的國家繁榮昌盛。

  而老子的哲學思想即便是現如今,習百家所長,思想開放的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仍舊可以從中感受到其中的大智慧,使我們受益匪淺。

  而道家最為著名的便是太極圖,一個濃縮了老子所有的道家思想的圖案。

  一個教會了我們何為陰陽二界,何為相生相剋,何為借力打力,何為陰陽相調的圖案,一個甚至運用到了建築、哲學、數學的圖案。

  老子亦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古時便有西漢時期的漢文帝、漢景帝以老子的道家思想治理其國家,使其國力昌盛;而時至今日,更是有許多的人為老子所提出的思想而敬佩,即便是西方國家的學者,也不得不承認老子所提出的思想之偉大。

  孔子和老子的關係

  在歷史上似乎一向是孔子的名氣大於老子,而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亦是高於老子。然而其實這二人到底是誰要高於誰,誰的思想更為世人所認可,更加的偉大,其實也只是見仁見智;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優點。

  人們所提出的思想對錯與否一向沒有什麼具體的定義,就猶如語文試卷的作問,永遠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考場上的考生所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理解與閱卷老師的喜好罷了。所以,對於老子與孔子到底誰勝誰負倒也不必如此的執著。也只是看人到底是喜歡道家思想多一些還是同意儒家思想多一些。

  況且二人在歷史上的關係也算是亦師亦友,這種事情實在是沒有必要來分出一個勝負之說。

  年少時期的孔子曾多次請教過老子關於“禮”上面的問題,雖然後來二人因為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對問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而在一次討論中最終不歡而散。一個以德,一個以仁;一個是道家的創始人,一個是儒家創始人。雖然看起來倒也不至於完全相反可終究是不同的思想。

  不過儘管思想不同,孔子與老子二人所提出的思想仍舊是他們留給我們後人的文化瑰寶,是先賢為我們排疑解難所寫下的聖賢書。

  老子與孔子的仁與德還是為後人解了困惑,懂了為人之道;瞭解了何為自然,知道了禮儀悌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