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之戰的結果

  揚州之戰是元至元十二年至十三年***南宋德佑元年至二年,1275-1276年***,在忽必烈滅宋之戰中,元將阿術長圍久困破宋揚州的作戰。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揚州之戰的背景

  丁家洲之戰後,宋軍精銳損失慘重,沿江州縣紛紛降元,唯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副都統姜才扼守揚州,堅持抗元。至元十二年三月,荊湖行省左丞相伯顏率軍進佔建康府***今江蘇南京***。鎮江府***今江蘇鎮江***、常州***今屬江蘇***、平江府***今江蘇蘇州***、廣德軍***今安徽廣德***等重鎮相繼降元。

  忽必烈為切斷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兩淮的聯絡,令平章政事阿術率軍攻揚州。又命昂吉兒進兵淮西,駐守和州***今屬安徽***與淮東都元帥博羅歡一起牽制淮東宋軍。

  揚州之戰的過程

  四月十九日,阿術率軍渡江後,先遣使入揚州招降,被李庭芝斬使焚詔拒絕。繼而進攻真州***今江蘇儀徵***,於老鸛嘴***真州東***擊敗宋軍阻擊,進佔瓜洲***今江蘇揚州南***。瓜洲地處運河入江口,與鎮江斜對,是控扼長江、運河的要地,也是揚州宋軍入江的必由之地。李庭芝為堅壁清野,早已焚瓜洲民舍,強遷其民入揚州。阿術率軍至,乃造樓櫓、置營柵、修戰具、漕真州之慄,屯兵戍守。

  二十九日,阿術率軍攻揚州,與宋將姜才於三裡溝***揚州西南***、揚子橋***今揚州南***展開激戰,姜才戰敗,退入城中堅守。元軍屢攻不克,遂自瓜洲經揚子橋,東北跨灣頭至黃塘,西北至丁村堡,築長圍行久困;並於揚子橋立木柵、於灣頭***今揚州東北***築堡,以絕通州***今江蘇南通***、泰州、寶應***均屬江蘇***、高郵軍***今江蘇高郵***等地軍援和糧運。

  六月二十七日,李庭芝應總都督府諸軍張世傑之約,擬出兵瓜洲會師抗元,遣姜才率軍出擊,與元軍展開了揚子橋之戰,宋軍大敗,來能突破封鎖。

  九月二十七日,姜才率步騎1.5萬人,攻元灣頭堡,被阿術、阿塔海擊敗。

  十三年二月,趙顯降元,元軍持太皇太后手謝道清諭招降,被李庭芝嚴詞拒絕,姜才發弩射使者,將其擊退。閏三月,元軍押送宋帝及太后北行至瓜洲,李庭芝、姜才率兵4萬夜搗瓜洲,欲奪兩宮,激戰三時,元軍擁帝避去。

  四、五、六月,揚州城中缺糧,姜才曾多次攻灣頭堡及丁村堡,接應糧運,均被元軍擊退。

  七月,在福州建立流亡政權的宋帝趙昰,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李庭芝,以龍神四廂都指揮使、保康軍承宣使召姜才入衛。李庭芝乃留朱煥守揚州,與姜才共率7000兵東至泰州***今屬江蘇***,欲取道通州泛海南下。不料朱煥以揚州降元,阿術率軍追至泰州將其包圍,並派人招降。

  

  適姜才因病不能作戰,裨將孫貴、胡惟孝等開城門投降。李庭芝、姜才被俘,押回揚州,不降被殺。

  此戰,元軍以部分兵力牽制宋軍大部兵力,有力的保障了攻取臨安的勝利。元軍針對揚州兵精城堅難以驟克的特點,採取長圍久困,待其自潰,伺機攻取;以及軍事進攻與招降相結合的戰法,以較小代價,取得了佔領揚州及淮東16州32縣的大勝利。宋將李庭芝、姜才明知孤城難守,仍然英勇作戰,寧死不降,堪稱可歌可泣。

  揚州之戰的歷史影響

  元軍佔領揚州後,通州***今屬江蘇***、滁州***今屬安徽***、高郵軍等州縣相繼投降,淮東盡為元軍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