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越文化對魯迅及其文學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越文化 魯迅 文學 
  【論文摘要】魯迅先生其人其文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其獨立人格和叛逆氣質以及一貫悲觀懷疑的精神,都對中國近代文壇和民主革命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這些獨特的氣質是如何形成的,學界依然是眾說紛紜。本文試圖從越文化對魯迅及其文學的影響上進行研究,希望通過剖析和探索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    
  魯迅以及他的文學對中國近代文學的影響極大,他本人的個性以及其文學作品所呈現出的特質一直很受學者們的關注,魯迅其人其文獨特氣質的形成其實是有淵源的,與越文化的影響有著相當大的聯絡。 
  一、越文化的內涵與傳承 
  文化精神是相對獨立的社會精神,其固化和傳承可視為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行為,或受潛意識引導的行為,受包括一個地域的自然環境、風俗環境、文化思想、居民心理特徵、歷史傳承等一系列複雜因素的影響。越文化,作為一種傳承了上千年的地域文化,其內涵和傳承都是具有鮮明特徵和影響力的。 
  (一)越文化的地域觀 
  越,在古時一般稱吳越,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歷史概念。“東臨大海,西臨彭蠡以與楚接壤”,南至新安江上游,“北與南淮夷隔長江相鄰”形象而生動地說出了古代越人的活動範圍,是與中原文明有著明顯差別的區域性文化。 
  (二)越文化的歷史沿革 
  早在春秋時期,隨著周王室的衰落,諸侯紛紛發展各自勢力,越文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並在吳越兩國的發展過程中得到壯大。 
  之後越文化得到大發展的時期是在魏晉,這一時期由於中原士族衰落和少數民族南遷,使得許多中原人南遷到了吳越的傳統地域,帶來了相對先進的文化和觀念,與吳越傳統觀念糅合。並且魏晉士子們醉心的玄學也深刻影響了吳越文化的傳承。 
  南宋之後,程朱理學在吳越之地得到了大發展,儒學的全面輝煌使得身處其間的吳越之地再次面臨新的文化衝擊,同時相對寬鬆的文化氛圍也使得越文化相對容易的加入了這些因素。 
  (三)越文化的內涵 
  越文化的內涵是和其特定的歷史沿革分不開的,不同歷史時期形成不同的特點: 
  1、激烈與反抗 
  越在春秋時期由於地處偏隅,同時與中原的文化觀念不同,導致其屢起兵戈,越人尚武,便自此而來。強烈的生存憂患意識促成了他們的激烈與反抗精神,並延續至今。 
  2、張揚 
  魏晉士子們的文化情結是非常濃郁的,無論是“竹林七賢”還是陶淵明,那個時期的文人都具有鮮明的個性,流傳至今,就成為了越文化中張揚的一面。 
  3、精神反抗 
  南宋由於武力衰微,加上文化繁榮,故此文人的精神反抗意識濃厚,同時在元統一時湧現的文天祥等一批知識分子勇赴國難,使得這一精神發展到了高潮。
  二、魯迅成長中的越文化薰陶 
  談及越文化對魯迅及其文學的影響,就不能不談及魯迅的成長經歷和在這一過程中接觸到的越文化: 
  (一)家庭環境影響 
  魯迅生於一個典型的文人世家,祖上出過多名清朝的舉人進士,加上當時社會評價對於讀書人取仕的重視,使得魯迅在小時候就受到了極為正統的儒學教育。但是經史子集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顯得太過沉重,於是魯迅在小時候就對非正統的書藉極感興趣,並得益於家中豐厚的藏書,閱讀了相當數量的各種書籍,對其精神很有影響。這些充滿性靈和智慧的文字,對魯迅的影響頗大,不但其情致吸引著魯迅,僅其文采方面的影響,也是非常深刻的。魯迅後來在治學方面表現出的廣泛開拓精神與淵博的情趣,以及對輯校、收藏的愛好,可以說是與早期的雜覽分不開的。 
  (二)求學經歷影響 
  魯迅的生活在求學期間遭遇了很大的變化。首先,父親的病重和家道中落使得魯迅不僅嚐到了寄人籬下的苦楚,更讓他感到了世態炎涼的冷酷。這些際遇使得魯迅早前在書中體會到的情感熔於一爐,這些情感再加上越文化激昂反抗精神的影響,使得魯迅過早地踏上了異地求學的道路。 
  (三)導師教誨影響 
  魯迅早前學到的文章由於選擇的因素,多為魏晉文章,此類文章也多為魯迅所喜。早前的閱讀可以說是不自覺的,但是在日本留學期間,他遇到了避難至此的名士章太炎,在彼此交往中,不僅加深了對魏晉文章的理解,魏晉文化也加對其人格的塑造起了很大的影響,正是這一過程,加強了其張揚的個性特徵。 
  三、魯迅文學中的越文化 
  在魯迅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在不自覺中流露的越文化,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真情流露的“故鄉情結” 
  魯迅的故鄉情結在許多部作品中都得到了體現,當然這一情感的體現表現得相當複雜,有對落後愚昧的痛恨、對優秀傳統的讚美等不一而足。在對兒時的回憶上,又展現出了其赤子般的眷戀情懷,這都是越文化中激昂特點的真實寫照。 
  (二)精神氣質的越文化展現 
  魯迅的雜文是目前最被人們所稱道的,由於其尖銳和一針見血,給當時的反動當局帶來了很大的不利。當然這不僅體現出越文化的反抗精神,同時也體現了其在精神反抗上的積極性,這也是越地名士們柔韌特性的體現。 
  (三)思維方式的越文化呈現 
  魯迅的文學作品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這在思維方式上也是和越文化一脈相承的。當時文人艱辛的生存環境與對傳統文化的叛逆,和吳越先民的生存環境很是相似,這也給魯迅的思維方式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林非.魯迅和中國文化[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 
  [2]鄭家建.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編》詩學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3]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