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歷史故事精選史記中的歷史故事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小編今天為你整理了史記歷史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史記歷史故事篇一

  張良常常出遊外地,訪賢求師。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橋旁邊,看見橋頭上坐著一位鬍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腳尖勾著鞋不停地晃動。張良覺得好笑,就多他幾眼,老人見張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腳,把鞋甩到橋下面去了。老人對張良說:"喂!你去,把我的鞋撿上來!"張良聽了,心裡很不高興,可再一看,老人鬍子、頭髮都白了,又挺可憐他,就強忍住性子,把鞋撿了上來,送到老人跟前。誰知那老人又把腳往前一伸說:"你給我穿上。"張良還是忍住性子,便蹲下來,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來,什麼也沒說,大搖大擺地走了。張良望著老人背影,覺得很奇怪。他剛轉身要走,老人又回來了,對他說:"你這個小傢伙不錯,我願意教你學點兒本事。五天以後的早晨,你在這兒等我。"張良連忙答應了。第五天早晨,他剛上橋,就見老人已經站在橋上了。老人生氣地說:"你怎麼讓我老頭子等你呀?這樣可不行。要想學,再等五天吧!"又過了五天,張良一聽雞叫,就起身往橋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認錯。老人瞪了他一眼說:"你要真想學,過五天再來。"說吧,拂袖而去。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張良連覺也沒睡,半夜就到橋上等著。過了一會兒,老人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張良迎上前去,見了禮。

  老人高興地說:"年輕人要學本事,就得這樣啊!"老人從懷中取出一卷兵書,遞給張良說:"你好好讀這部書,將來準能成就大事業。"張良接過書,道了謝,還想再問些什麼,老人轉過身,頭也不回地快步走遠了。從此,張良專心致志地鑽研這部兵書,最終成了一位有名的軍事家。

  史記歷史故事篇二

  鄒忌身高八尺多,體形容貌美麗。有一天早上,他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美男子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裡比得上你呀!”鄒忌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誰漂亮?”妾說:“徐公哪裡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來,鄒忌問:“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認為自己和他相差太遠。鄒忌苦思冥想,終於明白了。

  於是,鄒忌上朝延去見威王,說:“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求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一千多裡,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滿朝大臣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的:由此看來,您受的矇蔽一定非常嚴重。”

  威王於是下了一道命令鼓勵進諫,使齊國國力蒸蒸日上。

  史記歷史故事篇三

  趙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請易以十五城。趙王欲勿之,畏秦強;欲與之。恐見欺。以問藺相如,對曰:“秦以城求璧而不許。曲在我矣。我與之璧而秦不與我城,則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臣願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請完璧而歸之!”趙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無意償趙城。相如乃以詐紿秦王,復取璧,遣從者懷之,間行歸趙,而以身待命於秦。秦王以為賢而弗誅,禮而歸之。趙王以相如為上大夫。

  史記歷史故事篇四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

  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范蠡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剷除。兩位大夫為什麼不讓吳國儲存下來,替自己留點餘地呢?”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文種此時方知范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鏤”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看過史記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