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節日風俗

  高山族是我國56個民族其中的一員,高山族民族來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個分支。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有的傳統節日,高山族也不例外。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打耳節

  打耳節又稱射耳節,臺灣省高山族布農人傳統祭祀節日。每年農曆四月舉行。節前男子要進山打獵,女子在家釀酒,並準備茅草和新水。節日到來這天,人們紛紛送新煮的獸肉到集會所的打耳場上,之後舉行打耳儀式。

  拔草祭

  拔草祭是臺灣省高山族布農人祭祀節日。每年農曆二、三月間擇日舉行。祭前,各家釀酒,準備祭祀所用的物品。祭祀這天,入們盛裝打扮,紛紛來到田地附近。家長彎腰拔草,祈求上天保佑粟苗迅速成長。之後還用一種野草輕輕敲幾下各人的後背,據說這樣可以減輕腰背的痠痛。祭祀儀式結束後,高山族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人們在回家的路上,要射用草和樹皮纏成的滕球。象徵射死一切專吃農作物的害蟲。

  少年節

  少年節是臺灣省高山族支系曹族民間傳統節日,擇年在農曆三月間舉行。居住在阿里山區的曹族人,男孩從12歲起,要接受為期五年的特別訓練, 每期訓練開始和結束時,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即少年節。屆時,男人們全副武裝,手持長矛,將一廣場圍住,女人們則身著節日盛裝,簇擁在廣場四周。首先 將一大肥豬趕進廣場中央,男人們一邊呼喊,一邊手持長矛向大肥豬猛刺,直到將豬刺死。人們在矛尖上塗上豬血插在廣場周圍,隨後將豬肉當場煮熟,和米糕一 起,分給在場的所有男人,得到食物的男人,奔到受訓少年寄宿地,唱著歌曲,在那裡聚餐,盡興方散。此後,受訓少年將要離開家庭接受訓練。五年後,在結束訓 練前,舉行一次傳奇式考試,合格者才能畢業。

  斯密烏斯得莫莫赫

  斯密烏斯得莫莫赫,泰雅語即播種。臺灣省高山族泰雅人祭祀節日。每年農曆一月擇日舉行。屆時由“戛戛”祭團的首領擔任祭司主持祭 儀。祭前各家都要殺雞備酒、搗粟作糕,然後送祭品到祭司家。祭祀這天,祭司要帶粟種、酒等到粟田裡,先插一根竹枝,然後在竹枝旁放上一塊石頭,象徵性地撒 些種子後輕輕用土蓋好,便開始祈祝。第二天,各家即開始準備播種。

  矮靈祭

  矮靈祭又稱達愛祭、二年祭。臺灣省高山族賽夏人傳統祭祀節日。每兩年舉行一次。時在農曆十月十三日至十九日。為期六天。相傳古時的達愛人與 賽夏人毗鄰居住。關係極為融洽,後來因達愛人淫猥賽夏人婦女,被賽夏人設計墜河而亡。最後的一對倖存夫婦也不知去向。由於達愛人曾傳授賽夏人種粟以及歌 舞,死後其靈魂常作祟於賽夏人。為了緬懷昔日友好的歲月,祈求達愛亡靈不再作祟,保佑自己的生產、生活安寧,賽夏人每兩年要舉行一次達愛祭,祭祀達愛人亡 靈,其間還伴有一系列娛靈媚神的歌舞饗宴,儀式非常繁縟。 夥子,跳躍頓足,歌唱舞蹈。他們狂舞盡歡,通宵達旦,氣氛十分熱烈。達愛祭最後是送靈儀式。司祭為將歸去的達愛亡靈送行糧,而跳舞的人們一反迎靈娛神時殷 勤、獻媚的故態,吶喊著,向達愛人亡靈歸去的方向拋擲茅草、石子,意在驅除達愛人亡魂。

  捕魚祭

  捕魚祭是臺灣省高山族阿美人民間祭祀節日。每年農曆五月擇日舉行。此時旱稻已收割完畢進入捕魚季節。阿美人傳說,古時有個叫阿布都尤勒的神,為了讓阿美人漁獵豐收,要他們在每年旱稻收割後舉行一次祭魚活動,從此才有此節。祭祀前,各村落新入級***成年***的少年要集合到溪溝旁搭一茅屋,節日這天,靑少年和長老們先後來到茅屋旁行簡單的祭祀儀式,然後下海捕魚,所捕之魚就地煮食。其煮魚法非常奇特,先將魚開膛洗淨,然後放在一檳榔皮內再加水,將燒紅的石子放入,水便沸騰起來。放幾次石子後,魚便煮熟了。魚煮熟後要以長幼輩順序分食。吃完後,返回村落再次舉行一次祭祀儀式,以求神靈保佑漁業豐收。

  成年禮

  成年禮是臺灣省高山族阿美人傳統節日。毎隔七年舉辦一次,一般在粟收穫祭後月圓之日***約農曆八月中旬***舉行。在南勢阿美地區,部落內年滿十八歲的青年都須參加,並且在一個月以前,就開始刻苦練習歌舞、跑步,直到儀式舉行前兩天。青年們還要進山捕捉野雞、準備粟酒供長老飲用。節日裡,高山族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青年們要集合到村落首領家,聽長老訓導,肯布他們已成人了,凡事須以成人的標準要求,然後他們赤身向海邊目的地奔跑,待全部到達終點後,即在海濱歌舞。卜下午,全體青年盛裝,並戴羽冠,插耳軸到會所,圍成圓圈繼續舞蹈,其間村落首領還要進行訓話,然後縱情歌舞、飲宴,通宵達旦。

  初夜漁祭

  初夜漁祭是臺灣省高山族雅美人民間祭祀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日夜晚舉行。這是雅美人在當年捕飛魚的季節裡,首次夜漁時在海上舉行的祭祀,故稱初夜漁祭。屆時,由第一條駛入海中的漁船船長主持祭祀,首先在船上系豬一頭,讓豬血流人海中,將一個內盛清水的甕和一把槳置於船頭,再把一小瓢粟和清水撒人海中,祭祀飛魚之靈。祭畢,開始捕魚。當捕到第一條飛魚時,由舵手將船長帶上船的染有雞血的小竹塞進飛魚嘴中,並說:“要捉很多飛魚呀!”,以求滿載而歸。而後這條魚不得拿回家中食用,必須放在船上。雅美人視該船在此夜的捕魚量多少,來占卜此汛期漁業的豐歉。

  摩娜累雅灣

  摩娜累雅灣,卑南語即海祭。臺灣省高山族支系卑南人祭祀節日。每年粟收後舉行。相傳卑南本無粟,後來祖先到東海島取粟種,才開始種粟。 為了感謝袓恩,卑南人在每年的粟收以後,都要赴海邊,向海中的祖靈獻新粟。祭祀當天,司祭在家裡以及去海邊的途中先祭天神、田神,回村後又與全村青年攜新 粟一起到海邊。在海邊作祭臺與小屋,然後司祭擲飯作祭,青年們則手握粟粒走向近岸的海中,一邊拋粟,一邊高喊,請神嘗新。

  高山族傳統文化

  歷史

  其先民可追溯到距今2~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在鎮人”。對於高山族的來源,說法很多,但比較 一致的說法是,主要 來自內地沿海一帶古越族,與來自琉球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的居民,相互融合發展而成。至今高山族人仍然保留著一些本民族的特色,如黥面、鑿齒、穿耳等習俗。高 山族人主要從事農業、林業和狩獵,其中雅美人主要從事捕魚。

  高山族是富有藝術天才的民族。歌舞、音樂、雕刻等民族藝術馳名於世。史載高山族無論 是勞動、戀愛、婚宴、祭祀等,均有歌舞表演,挽手合圍,頓足踏歌, 搖頭閉目,極備媚態。雅美人的甩髮舞、賽夏人的矮靈祭舞、阿美人的豐收舞等,都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高山族歷史上有構屋笄居、琴簫挑逗的婚俗,因而常用口 琴、鼻簫等吹奏悅耳的旋律。此外還有鼻笛、鼻哨等管樂器;木鼓、木琴、杵臼等打擊樂器和弓琴等絃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悅耳動聽。

  聚居地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臺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大陸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

  樂器

  高山族常見的樂器有口絃琴、弓琴***方琴***、笛子、葉琴***樹葉***、杵樂、臀板、竹鼓***鼓砍***、腰鈴、腳鈴、口絃琴和鼻簫,常用於青年男女戀愛中呼喚情人和傳 達愛情。

  經濟

  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生產為輔。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 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製陶等。 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勞動、戀愛、婚宴、節慶、祭祀等,都有歌舞抒情寄意。因為高山族支系較多,所以表現在音樂歌舞上的風格也是豐富多彩的。高山 族的舞蹈具有集體性的特點,高山族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凡重大活動,都集體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

  高山族風俗習慣

  節慶

  高山族性格豪放,喜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裡舉行宴請和歌舞集會。每逢節日,都要殺豬、宰老牛,置酒擺宴。高山族節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種糯米制作的糕和餈粑。不僅可作節日期間的點心,還可作為祭祀的供品。也將糯米做成飯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動很多,諸如:祖靈祭、穀神祭、山神祭、獵神祭、結婚祭、豐收祭等種種,以五年祭最為隆重。屆時除擺酒席供品外,還伴以各種文體活動“豐收祭”這天,族人自帶一缸酒到場,圍著篝火,邊跳舞、邊吃邊飲酒,慶賀一年的勞動收穫,每年舉辦一次。

  飲食

  以稻米為日常主食,輔以薯類和雜糧。在主食的製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飯,或將糯米、玉米麵蒸成糕與餈粑。 高山族蔬菜來源比較廣泛,大部分靠種植,少量依靠採集。常見的有南瓜、韭菜、蘿蔔、白菜、土豆、豆類、辣椒、姜和各種山筍野菜。高山族普遍愛食用生薑,有的直接用姜蘸鹽當菜;高山族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有的用鹽加辣椒醃製。 肉類的來源主要靠飼養的豬、牛、雞,在很多地區捕魚和狩獵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種補充,特別是居住在山林裡的高山族,捕獲的獵物幾乎是日常肉類的主要來源。 高山族過去一般不喝開水,亦無飲茶的習慣。泰雅人喜用生薑或辣椒泡的涼水做為飲料。據說此種飲料有治腹痛的功能。過去上山狩獵時,還有飲獸血之習。不論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飲用自家釀製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禁忌

  婦女懷孕後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貓肉、穿山甲肉和並蒂果實等;婦女用的織布機男人不能隨便摸弄。女人不能接觸男人使用的獵具與武器,諸如弓、箭、槍、矛等,不得擅自進入男性會所和祭祀場地;

  禁忌遇見橫死者及其葬地、遇見動物交尾等;

  在捕魚、出獵或祭祀期間,家裡不能斷火;

  祭祀期間不能吃魚等。

  祭祀中打噴嚏尤為忌諱,南部高山族認為噴嚏意味著靈魂出殼,有招誘惡靈的危險,是禍事臨頭的徵兆。

  禁忌接觸神物、接觸死者的器物等;

  禁忌排氣、打噴嚏、同族性交等。

  阿美人生產禁忌男人與寡婦窺視,嬰兒禁忌父親懷抱,據說由於嬰兒軀體軟弱,會通過接觸使其父傳染軟弱的病症,以致狩獵、出征時奔跑乏力,一無所獲。這條奇特的禁忌具母系特權社會確保孩子撫養權操在母方手裡的“措施”。

  忌見蛇、山貓、鼠、橫死者及其葬地;

  在狩獵、捕魚及農忙期間,禁止與女性同房;

  成人在會所受訓期間,禁止與女性接觸;

  禁忌生雙胞胎,因為迷信雙胎是野獸所在,預示著災禍將至,必殺其一以為禳災。

  布農人禁忌私生子,通常把私生子拋棄荒郊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