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希特的簡介

  布萊希特是德國著名的戲劇家,詩人。布萊希特對戲劇理論發展做出了重大的創新和重構,對德國的戲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布萊希特1898年2月10日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奧格斯堡鎮,在1956年8月14日逝於柏林,他的戲劇作品有《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闌記》《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等。

  布萊希特出生於一個優渥的家庭,從6歲開始接受人文科學的教育啟蒙,對藝術文學有濃厚的興趣。16年就開始給地方報紙投稿,並寫了人生中第一個劇本《聖經》。1917年開始,布萊希特進入慕尼黑的路德維希-馬克西米立克大學讀醫學,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被徵召入伍當衛生兵,但是戰爭很快就結束了,而布萊希特在那時已經對戰爭有了批判態度。

  1922年布萊希特憑藉《夜半鼓聲》獲得了,克萊斯特最佳年輕劇作?a href='//' target='_blank'>醫保?鞘彼??4歲, 並有婚姻家庭,妻子是一名歌劇演唱家,1924年搬到柏林,在1933年德國發生國會縱火案後,攜全家人逃到蘇黎世,從此開始流亡生涯,直到15年後,在流亡期間,足跡起遍了歐洲的各個角落,也見識到了不同國家不同階層的社會生活,這為布萊希特的戲劇追求,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和靈感。

  布萊希特對戲劇的追求不僅僅執著於藝術的高地,還夾雜著諷古喻今的政治態度,這也是讓布萊希特開始15年流亡生涯的本質原因,但是對政治的態度並沒有損害布萊希特的藝術成就。

  布萊希特與京劇的聯絡

  布萊希特的布萊希特表演體系,也稱為布氏學派“間離方法”“陌生化方法”,和當時享譽戲劇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齊名,生於1898年2月10日,卒於1956年8月14日,主要的戲劇作品有戲劇著作有:《大膽媽媽和他的孩子們》、《梅辛考夫》、《母親》、《四川好人》、《論實驗戲劇》、《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間離方法》等。

  布萊希特與京劇,有著不解之緣,作為一箇中國文化愛好者,早在布萊希特接受馬克思等共產主義理論時,就開始涉獵中國古典哲學著作《道德經》、《墨經》等,受過中國古典哲學的啟蒙,布萊希特和京劇也開始慢慢聯結在一起,他開始關注中國的古典戲劇,不僅研究中國戲劇理論的框架結構,還直接借用中國的戲劇表現形式在自己的作品中,《四川好人》就是布萊希特以關漢卿的雜劇《救風塵》為靈感創作的,布萊希特還專門研究了中國戲劇與歐洲戲劇在表現形式的區別和關聯,著作有《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間離方法》,布萊希特深受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他不僅熱愛中國古代文化,書房裡常年掛有中國山水畫,還隨著攜帶著中國文化經典《墨子》,並寫了大量的讀書筆記,這在西方的知識分子中是非常少見的,在莫斯科流亡期間,還專門觀看過京劇大師梅蘭芳的表演。

  布萊希特的作品

  布萊希特作品很多,基本上都作為教科書樣的存在而流傳後世,著名的戲劇作品有《第三帝國的恐怖與災難》、《高加索灰闌記》、《伽利略傳》、《卡拉爾大娘的槍》、《潘蒂拉老爺和他的男僕馬狄》,《圓頭黨和尖頭黨》、還有改編的舞臺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帥克》等。而戲劇理論著作則有《論實驗戲劇》、《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間離方法》、《表演藝術新技巧》、《買黃銅》等。

  布萊希特還是一箇中國通,深受中國古典文學的薰陶,他在流亡莫斯科時還看過當時梅蘭芳在俄的表演,還和中國作家老舍相談甚歡,布萊希特到晚年時,身上有一股中國知識分子慣有的謙和和恭順氣質,這在西方的知識分子身中是很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