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廉頗將軍的典故介紹

  廉頗,嬴姓,山西太原人,戰國末期趙國的著名的戰將,那麼關於廉頗的典故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廉頗老矣的歷史典故,希望對你有幫助!

  廉頗老矣的歷史典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句話的背後有著一個歷史故事,據史書記載,在廉頗年老居住在魏國的時候,趙國被秦國入侵苦不堪言,趙王想起了廉頗,但又不知道廉頗現在還能不能征戰沙場,就派了個人去考察一下情況。而廉頗的仇敵郭開,正是這人搞得廉頗被免職,他怕廉頗再度得到重用,就重金收買了這個人。當時廉頗正在魏國,聽著祖國被秦國侵略的訊息,廉頗的心裡很不是滋味,恨不得早日回到趙國去,幫助趙國擊退敵軍。

  當廉頗看到趙王派來的使者的時候,欣喜若狂,就準備了酒席來為使者接風,廉頗帶著這使者進了屋,兩人不停的喝酒聊天,交談甚歡,這期間廉頗心情大好,為了表示自己身體健壯就連著吃了一斗米和十多斤的肉。飯後,使者拿來了寶馬、盔甲,廉頗穿上盔甲,騎上戰馬,特意在使者前面展示自己功夫。

  使者走了,廉頗望著遠行的車馬,心裡還很開心,對於自己的表現很是滿意,覺得自己肯定能夠再次回到趙國,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一個陰謀正在等待著他。使者回到趙國之後,對著滿目期待之色的趙王這樣說:“廉頗將軍雖然年老了,但還是很能吃,只是在與臣一起吃飯的時候上了三次茅房。”趙王聽後只能感嘆“廉頗老矣”,就不再任用廉頗。

  廉頗是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歷史人物,他一生精忠報國,一心想著為國效力,老來失勢的廉頗一人旅居魏國,趙王雖有心重新重用廉頗,但是奈何小人作祟,最後廉頗還是沒能回到趙國,只留下了“廉頗老矣”的千古悲嘆,讓後人感嘆年華易逝,青春不再。

  廉頗老矣是什麼意思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句話出自辛棄疾的詞作,辛棄疾借古時候的大將廉頗的故事來表現了自己年事雖高,但是壯心不死,為國報效之心永不衰亡的心情。

  這句話說的是趙王不知道年老的廉頗領兵打仗還行不行,而當時考察一個人身體好不好的一大標準就是能不能吃,能吃的肯定沒有問題,所以就問使者廉頗還能不能吃,其實是在問使者廉頗還能不能繼續上陣殺敵。這也被詩人用來表述自己到了晚年依舊可以征戰沙場、為國效力的心情,但是廉頗最後還是沒能得到重用,也使得整個故事帶有濃重的悲傷色彩。到了現在“廉頗老矣”多被人用來感嘆一個人已經老了,風光不再。

  廉頗藺相如的故事

  成語負荊請罪講訴的就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藺相如之前是宦官繆賢的門客,後來被繆賢推薦給趙惠文王作為趙國的使者,帶著和氏璧出訪秦國。藺相如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務,並且毫髮無傷的完璧歸趙。

  在這次事件中,藺相如給趙惠文王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後來,在澠池會戰中,面對強大的秦國,藺相如表現的無所畏懼,處處維護趙惠文王和趙國的形象。澠池之會中,趙惠文王被藺相如機智的才能所折服,於是封藺相如為上卿,官位與武將廉頗同高。

  廉頗得知後,心中百般不服氣,他認為藺相如一介文人,動動嘴皮就能換來高官爵位。而自己,常年帶兵打仗,靠的都是勇猛殺敵才換來今天的成就,於是廉頗處處給藺相如難堪。藺相如知道廉頗的想法,也不與他爭辯,反而見了廉頗就繞道而走。甚至裝病在即不去早朝,避免和廉頗的正面衝突。藺相如的門下看見藺相如如此的害怕廉頗,心中很是憤懣。藺相如將廉頗和秦王對比,告訴門下說,自己連秦王都不害怕,怎麼會怕廉頗呢。自己繞著廉頗走,就是不想和他有衝突,現在秦國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自己和廉頗鎮守趙國,要是和廉頗鬧不合,吃虧的就是趙國了。門下聽了藺相如的話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過了一段時間,廉頗知道藺相如繞他而走的原因,滿是羞愧。第二天,便揹著荊條到藺相如門前請罪。此後,廉頗和藺相如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共同為趙國的發展奉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