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勵志故事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於另闢蹊徑,如果只會踩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是無法找到世外桃源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德蕾莎修女的故事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曾說,我幫德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

  德蕾莎修女生於1910 年8月26日,12歲時,她立志當修女。19歲時她進入修道院,被命名為德蕾莎修女。後來她被派往印度。

  德蕾莎修女18歲就來到印度,之後就再沒有離開那裡。1952年夏,為窮人找到愛與尊嚴,她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一個18歲的姑娘,自己都居無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小車在垃圾堆裡、水溝裡、教堂門口、公共建築的臺階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老人,然後到處去找吃的喂他們,找藥給他們治病,求醫生來幫助他們……

  許多人親眼看見德蕾莎修女從水溝裡抱起被蛆吃掉一條腿的乞丐,看見她把額頭貼在瀕死的病人的臉上,看見她從一條狗的嘴裡搶下還在哭叫的嬰兒,看見她把愛滋病患者緊緊地摟在懷裡,告訴他:耶穌愛你,他在天上等你……

  1979年,德蕾莎修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紗麗走上了領獎臺。不論是和總統會面還是服侍窮人,她都穿著這件衣服,她沒有別的衣服。臺下坐著珠光寶氣、身份顯赫的貴人,她視而不見,她的眼中只有窮人。臺下立刻鴉雀無聲。

  “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因為我相信,你們願意藉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德蕾莎修女這樣說。

  以窮人的名義領獎,是因為她一生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

  當她知道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時,她懇求大會主席取消宴席,她說:“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135人,而這筆錢夠15000人吃一天。”宴會被取消了,修女拿到這筆錢,同時還拿到了40萬瑞幣的捐款。那個被所有人仰慕的諾貝爾獎牌也被她賣掉了,所得售款連同獎金全部獻給了窮人。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就一錢不值。

  從1928年德蕾莎修女隻身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工超過了13.9萬,分佈於全世界。她的同工沒有任何待遇,連證件都沒有,他們不需要這些東西,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犧牲和奉獻。

  她建立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但是,她一生卻堅守貧困,她住的地方只有兩樣電器:電燈和電話。她的全部財產是一尊耶穌像、3套衣服、一雙涼鞋。她努力要使自己成為窮人,為了服務最窮的人,她的修士、修女們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只有如此,被他們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尊嚴。在她看來,給予愛和尊嚴比給予食物和衣服更為重要。

  她在全世界的127個國家有600多個分支機構,她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發展慈善機構,僅在1960年一年內,她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兒童之家。

  但是她的總部只有兩個修女和一臺老式打字機。她的辦公室裡只有一個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來訪者總是在她的工作崗位上:平民窟、棄嬰院、臨終醫院、麻風病院、收容院、愛滋病收容所……在她那裡服務的有銀行家、大企業家、政治家、大學生、演員、模特、富家小姐、美國加州州長……

  臺灣大學校長李家同也千里迢迢去那裡,做了他一輩子沒有做過的事情:洗碗、給病人穿衣服、喂水餵飯、洗衣服、送藥、搬運屍體……之後,他寫道:“現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著人類的真正窮困和不幸,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愛過。”

  後來南斯拉夫爆發科索沃內戰,德蕾莎去問負責戰爭的指揮官,說戰區裡的婦女兒童都逃不出來,指揮官跟她這樣講:“修女啊,我想停火,對方不停啊,沒有辦法。”德蕾莎說:“那麼,只好我去了!”德蕾莎走進戰區,雙方一聽說德蕾莎修女在戰區,雙方立刻停火,當她把戰區裡的婦女兒童帶出後,兩邊又打起來了。

  這個訊息後來傳到了聯合國。聯合國祕書長安南聽到這則訊息讚歎道:這件事連我也做不到。之前,聯合國曾調停了好幾次,南斯拉夫的內戰始終沒有停火,德蕾莎走進去之後雙方卻能立刻自動停火,可見德蕾莎的人格魅力。德蕾莎在印度逝世後,她的祖國塞爾維亞希望她能回國歸葬,印度特意為此打電話給塞爾維亞領導人,讓她安葬在印度,後來塞爾維亞同意把她安葬在印度。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視作“失去了母親”。印度說: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徵,她抹去了千千萬萬人苦難的眼淚,她給印度帶來了巨大的榮譽。

  印度為德蕾莎舉行了國葬。出殯那天,她身上覆蓋的是印度國旗,就在她的遺體被12個印度人抬起來時,在場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當時的印度。遺體抬過大街時,大街兩旁大樓上的印度人全下樓來,跪在地上,向這位愛的天使表達最高的敬意。

  2:美國時裝大王大衛·史瓦滋的創業之路

  在現代社會,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觀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服裝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但是,經營時裝業卻不是那麼容易獲得成功的。據統計,在西方的時裝業中,每年總有1/5一1/4的廠家頂不住同行的競爭而關門倒閉。要使一家大公司經歷幾十年而不衰敗,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

  美國“時裝大王”大衛•史瓦滋可以說是時裝業的佼佼者,他創力和經營的南羅珍服裝公司已經幾十年廠,他的事業蒸蒸日上,他的公司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

  史瓦滋從一名工人起步,後來創辦了自己的服裝公司。現在這個公司已擁有二十幾個分公司,在海內外有十幾個展示中心。70年代初它在各地的訂貨就已達2億多美元,在美國約5000家大服裝公司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功,一方面依賴於他的經營才能,但更重要的方面則是他求賢若渴、善於識人用人的才能。

  史瓦滋出身寒微,高中還沒讀完就停學自謀生路。

  15歲那年,他開始當工人,開始時,每週的工資只有5美元。18歲那年進入史待拉登服裝公司做了業務員,每週工資則長到18美元了。

  大凡在事業上有大成就的人,很早就確立了一生為之奮鬥的巨集大抱負,史瓦滋就是這樣的人。別看他小小年紀,早就懷有很大的野心了,他要做一個著名的企業家。他不露聲色地執行著自己心中的計劃。在史特拉登服裝公司幹了1年,史瓦滋便要自立門戶,創辦自己的公司,開始自己獨立的事業。

  一天,他向史特拉登老闆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史特拉登感到非常意外,他不知道這個小夥子的計劃已醞釀很久了。

  “有資金嗎?”老闆終於提出了實質性的問題,他不相信史瓦滋真心要辦公司。

  “我已有了一筆資金,而且這錢是我自己的。”史瓦滋說得簡捷肯定,“我從15歲工作起就開始儲蓄,現在已有近3000美元了。”

  史特拉登老頭終於明白,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位胸有大志的青年。史瓦滋準備告辭,史特拉登送給他幾句鼓勵的話,“相信你會成功的。如果你在外面不得意,孩子,我隨時歡迎你回來。”老頭知道他失去了一個難得的人才。

  史瓦滋用7500美元開辦起一個小小的服裝公司。他把全部精力都投進去廠,這是他盼望很久的事業。公司雖小,但它是屬於自己的,這正是史瓦滋所看重的。

  幹服裝業這一行,沒有好的設計師是不行的。史瓦滋創業之初,沒有財力聘請一位有名氣的設計師。但為了企業前途著想,又非請一位好設計師不行。這道難題攪得史瓦滋夜不成眠,茶飯不香。有一天他到零售商店去推銷成衣。那店老闆看他的衣服樣子,馬上就說:“你這衣服是三流設計師設計的,也許你的公司里根本就沒有設計師。”一句話說到了要害之處,倒引起史瓦滋很大的興趣,他便同這位店老闆認真地攀談起來。

  店老闆顯得十分傲氣,他說:“你別看我開了這麼個小店賣衣服,老實說我真不把你們這些服裝業大老闆放在眼裡。說句不容氣的話,你們除了固執之外,有幾個真懂設計的?就連美感的觸角也許還沒長出來呢?”

  史瓦滋倒不在意店老闆這樣當面損人,他知道,自負的人一般都是有些本事的,說不定這個店老闆在服裝設計上真有兩下子。

  事實果真如此。這位店老闆頗懂設計,曾在三家服裝公司幹過,但前後不過1年時間。離開的原因也非常簡單,店老闆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當他提出一個很好的設計方案時,不懂設計的店主不僅不給以嘉許,反而橫挑鼻子豎挑眼,甚至蠻不講理地訓斥一頓。店老闆哪裡受得了這份窩囊氣,乾脆一走了之。事不過三,後來他就徹底灰心了,從此不搞設計,轉而經營服裝。

  史瓦滋從15歲就做工人,當然理解店老闆的心理。他以誠懇的口氣請店老闆到公司工作。沒想到店老闆竟大叫起來,說寧願餓死,決不做設計師。史瓦滋知道現在是沒法說服他的,只好再找機會。

  史瓦滋後來又對店老闆作了進一步瞭解。他叫杜敏夫,不到30歲,確實是很有才能的,只是懷才不遇,脾氣很暴。

  史瓦滋到史待拉登那裡也專門說到了杜敏夫。“這人脾氣很壞,很不容易相處。”老人對史瓦滋說。 “只要真有本事,脾氣大一點我不在乎。” “你真有這份耐心嗎,縱然他指著你的鼻子罵大街,你也不在乎嗎?”老人有意識地追問。“是的,只要他不是無理取鬧。”史瓦滋回答得很肯定。

  “好!好!”老人又笑了,“你要是有這種精神,孩子,你將來的事業必定不可限量。你的眼光很不錯,杜敏夫是個人才,給我的印象很深。只是我已經沒有這份精力來安插他了。只要你會用他,他也許會有出入意料的表現的。”

  史瓦滋受到了鼓勵,但又對老人說:“‘沒有精力安插他’這句話後我感到不解。”

  老人說:“你將來就知道了。一個大企業家,要想有一個真正有才幹的人進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嫉妒也是人類的天性之一。尤其到了我這種年紀,公司的重要幹部都跟了我幾十年,如果我想用一個後起之秀,能不受排擠嗎?”

  “照您這麼說,一個歷史長久的公司,就無法使用優秀的年輕人了?”

  “那倒不是。如果是經理人才,你任用他之後,他本身有實權,只要他真有一套,別人根本排擠不了他。但是,設計人員就不同了,他們是否受重視,全看他們的才能是否被賞識。也就是說,他們是否被重用,全看主管是否有魄力。你看我這樣一大把年紀了,還有精神跟他們這些人去鬥嗎、只好隨他們去,不能跟他們製造糾紛。”

  老人最後說:“你要記住,大衛,一個大企業是不能唱獨角戲的,不但要有傑出的領導人才,更要有優秀的實幹人才。你知道為什麼有些大公司漸漸衰敗下去,一:些小公司卻迅速成長起來嗎,關鍵就在負責人用人觀念上。如果你在用人時,老是抱著我有錢哪裡請不到人的心理,你一輩子也用不到一個真正的人才。因為真正有抱負有理想的創業者,決不會為了你的點點薪水而唯唯諾諾的。”

  史瓦滋深深懂得老人這些話的份量,他決心把杜敏夫請來。一次不成,再去一次,杜敏夫終於被感動了,接受了史瓦滋的邀請。

  杜敏夫果然為史瓦滋的公司出了大力。他建議採用當時最新的衣料——人造絲,並且設計出了好幾種最受歡迎的款式。

  史瓦滋是第一個採用人造絲做衣料的人。由於這一步搶先,使南羅珍服裝公司扶搖直上,處處出盡了風頭。不出10年時間,史瓦滋的名字在服裝界已盡人皆知了。

  3: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的成功故事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並不出身名門望族,這位黑人顯貴原本家道寒微。鮑威爾年輕時胸懷大志,為幫補家計,憑藉自己壯碩的身體,從事各種繁重的工作。

  有年夏天,鮑威爾在一家汽水廠當雜工,除了洗瓶子外,老闆還要他抹地板、搞清潔等等。他毫無怨言地認真去幹。

  一次,有人在搬運產品中打碎了5O瓶汽水,弄得車間一地玻璃碎片和團團泡沫。

  按常規,這是要弄翻產品的工人清理打掃的。老闆為了節省人工,要幹活麻利爽快的鮑威爾去打掃。當時他有點氣惱,欲發脾氣不幹,但一想,自己是廠裡的清潔雜工,這也是分內的活兒。於是,鮑威爾盡力地把滿地狼藉的髒物掃除揩抹得乾乾淨淨。

  過了兩天,廠負責人通知他:他晉升為裝瓶部主管。自此,他記住了一條真理:凡事悉力以赴,總會有人注意到自己的。

  不久,鮑威爾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軍校。後來,鮑威爾官至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銜領四星上將;又曾膺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盟軍總司令的要職;現時是布什總統組閣的國務卿。

  鮑威爾一直全力以赴地工作,在五角大樓上班時,這位四星上將往往是最早到辦公室又是最遲下班的。同僚們曾讚賞說:“我們的黑將軍,無處不身先士卒啊!”

  鮑威爾在西點軍校演說,曾以“凡事要悉力以赴”為題,對學員們講述了一個頗富哲理的故事:

  在建築工地上,有三個工人在挖溝。一個心高氣傲,每挖一陣就拄著鏟子說:“我將來一定會做房地產老闆!”第二個嫌辛苦,不斷地埋怨說幹這種下等活兒時間長、報酬低。第三個不聲不響揮汗如雨地埋頭幹活,同時腦子裡琢磨如何挖好溝坑令地基牢實……若干年後,第一個仍無奈地拿著鏟子幹著挖地溝的辛苦活兒;第二個虛報工傷,找個藉口提前病退,每月領取僅可餬口的微薄退休金;第三個成了一家建築公司的老闆。

  

的人還:

1.外國名人勵志故事

2.外國名人的勵志故事大全

3.外國名人的簡短勵志故事8篇

4.外國名人的勵志故事

5.國外名人勵志小故事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