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的哪些故事

  《史記》不是史料是史書,而且是帶有戰國秦漢子學特點的史書,屬於歷史學的第三世界。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中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中的故事:越國獻計

  越王勾踐聽說子貢要來,便下令將道路清掃乾淨,併到郊外迎接他,親自駕車到達館舍,詢問道:“這裡是蠻夷小國,大夫為什麼鄭重其事地屈駕到這兒來呢?”子貢說:“近來我勸說吳王救援魯國攻打齊國,他雖有此意,卻害怕越國從背後偷襲,說:‘等我攻打完越國之後才行’。這樣,吳王要攻打您就是確定無疑的事了。況且,沒有報復別人的想法卻招遭到懷疑,這是很笨拙的表現;而有心報復別人卻被人家知道了,這是糊塗的表現;事情還沒來得及做卻叫人事先知曉了,這是危險的表現。這三種情況是策劃事情的大忌。”

  聽了這話勾踐叩頭拜了兩拜,說:“我以前不自量力,竟與吳國交戰,結果被困在會稽山上,對吳王簡直恨之入骨,日夜絞盡腦汁,脣焦舌燥,只想跟他同歸於盡,以償夙願。”說完便向子貢詢問對策。子貢說:“吳王為人凶狠殘暴,臣子們都非常害怕難以忍受;國家連年征戰造成國力逐漸衰弱,士兵長久得不到休息也不堪重負;百姓對君上心存怨恨,大臣之間頻頻內訌;伍子胥因直諫而被處死,太宰呢?掌控大權,對國君的過失不加勸阻,反而迎合奉承,恐怕是另有企圖,這是誤國之政。現在大王如果出動軍隊支援吳王,激發他的志氣,進獻奇珍異寶來取悅他,並使用謙卑的措辭對他行臣下之禮,那麼他必定對您放下心來,一定會去攻打齊國。如果他戰而不勝,那就更沒有力量威脅您了,大王就可高枕無憂了。如果戰勝了,他必定驕橫起來,乘勝率領軍隊進逼晉國,和他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那時我會請求北上覲見晉國國君,引誘他與吳軍交戰,這必定能削弱吳國。吳國的精銳部隊在齊國消耗殆盡,重要軍備在晉國又受到牽制,大王可以趁他疲憊虛弱之時攻打他,這樣就一定能使吳國滅亡。”越王非常高興,立刻應允。他賞賜給子貢百鎰金,一把寶劍,兩支長矛。子貢婉言謝絕後,就離開了。

  史記中的故事:隱者原憲

  原憲,字子思。

  子思詢問什麼叫恥辱,孔子說:“國家政治清明,作為管理人員做得不錯,理當拿取俸祿作為獎賞;如果國家政治黑暗他不去爭取改變,還拿取俸祿,這就是恥辱。”

  子思說:“好勝、矜誇、怨恨、貪慾都不存在,可以說是仁了嗎?”孔子說:“可以說是難得了,至於是不是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去世後,原憲就跑到荒郊野外隱居起來。子貢做了衛國的相國,出門時前呼後擁,車馬成群結隊。他懷念同窗,曾來到原憲隱居的地方探望原憲,推開草門,發現家徒四壁,破爛不堪。原憲一身破衣爛衫,出來接見他。子貢替原憲感到害臊,說:“您難道是病了嗎,現在是如此落魄?”原憲說:“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沒有錢財的人叫窮人。有了才學卻不能運用叫做病,有才學卻不知道怎麼運用的人叫病人,像我原憲,是貧,不是病;是窮人不是病人。”子貢深感慚愧,悻悻地離開了,他一生都為自己說錯的這句話而感到羞恥。

  史記中的故事:高傲的淳于髡

  淳于髡,是齊國人。他博聞強記,學業不侷限於一家之言。他非常善於察顏觀色、揣摩人主的心意。有個賓客向梁惠王推薦了淳于髡,梁惠王單獨兩次接見他,可是他始終一言不發。梁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責備那個賓客說:“你稱讚淳于先生,說連管仲、晏嬰都趕不上他,把他比作神仙一樣的人物,可我見了他,他根本不跟我說話,我連一點收穫也沒得到啊。難道是寡人不配跟他談話嗎?到底是什麼緣故呢?”那個賓客把惠王的話告訴了淳于髡。淳于髡說:“我前一次見大王時,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馬上;後一次再見大王,大王的心思卻用在了聲色上。我對此能說什麼,只能沉默不語了。”那個賓客把淳于髡的話轉告了惠王,惠王大為驚訝,說:“哎呀,淳于先生真是個神仙聖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來的時候,有人獻給寡人一匹好馬,寡人還沒來得及看一下,恰巧淳于先生來了。後一次來的時候,又有人獻來歌伎,寡人還是沒來得及欣賞,就遇到淳于先生來了。我接見淳于先生時雖然喝退了身邊侍從,可是心裡卻想著馬和歌伎,確實是這麼回事。”後來惠王再次接見淳于髡,兩人專注地進行交談,一連三天三夜都沒感覺到倦意。惠王打算封給淳于髡高官爵位,淳于髡卻客氣地推辭不受。淳于髡離開時,梁惠王贈給他一輛由四匹馬駕的精緻車子、五匹帛和璧玉以及百兩黃金。淳于髡終身都沒有出仕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