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美德小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傳說,從前,有個蠻乖的公主,經常揹著父母到民間玩耍。有天晚上,她在一個棧房裡住下來,半夜的時候,城隍老鬼摸到公主的房裡吃掉了公主的心子。第二天早晨,店老闆來到公主的房裡,見公主硬邦邦地死在鋪上。案子報到官府,三個月也沒有查出個名堂來。

  有一年恰逢京城考試,遠方來了個進京趕考的公於和一個書童到客棧裡住宿。這家棧房自從死了那個公主,生意就一天比一天淡泊,特別是公主死的那間屋子更是沒哪個敢進去住。捱到的人說,那間屋子裡每到半夜紅光閃閃,還看到一個小姐的影子在梳頭打扮。

  主人看到這遠方的客人,心裡好生高興,就把他們安排在那間屋子裡。一來欺他們不曉底細,二來也想證實一下那間屋裡到底有沒有鬼。公子二人不曉得內情,晚飯後早早就關門就寢了。到了半夜,那間屋裡突然“哇”的一聲響,接著像是有人開門走動。公子從夢中驚醒,一下從鋪上坐起來,點亮了油燈。只見鋪前跪著一個漂亮的小姐,很傷心地哭著,弄得公子莫名其妙,痴呆呆地看著她。這時小姐傷心地說:“三年前,我揹著父母私到民間,晚上就住在這屋裡,哪曉得困到半夜的時候,城隍老鬼從窗子鑽了進來,把我的心吃了,使我無法還生。沒想到今晚上公子引來了書童,我只好借用書童的心子復還正身。哪曉得書童的

  陰魂不放我,還要我還他心子.望公子幫忙,把我引見給父王。說明情由,捉住城隍老鬼,還我心子。那時我再把書童的心子歸還於他。”公子見姑娘這樣傷心,雖說疼愛書童,但又同情小姐,只好答應下來。

  第二天正逢夏曆大年三十,大清早公子帶著小姐走路,書童的陰魂也哭著追上來了。公子趕忙上前擋住,勸回棧房,還一再給店老闆說要照看好書童,三年後一定把心子送來交還他,使他重返人世。接著,公子又親手做了一盞紅燈掛在店門正中,使四方邪魔不敢入店來欺負書童的陰魂。

  從那以後,人們每逢過年都要在門口掛一盞紅燈避克驅邪。這樣點年燈習俗就傳開了。

   篇【2】

  我國是世界著名的禮儀之邦。我們中國的父母,尤其是一些名人,特別重視對他們的子女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豐子愷是浙江桐鄉人,我國著名的現代畫家、文學家、教育家。早年從事美術和音樂教學,"五四"運動以後,進行漫畫創作。

  豐子愷在平時生活中,經常給孩子們講要對人有禮貌,還非常具體細緻地說:"禮儀",就是待人接物的具體禮節和儀式。

  豐子愷是名人,家裡經常有客人來訪。每逢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父親總是耐心地對孩子們說:"客人來了,要熱情招待,要主動給客人倒茶、添飯,而且一定要雙手捧上,不能用一隻手。如果用一隻手給客人端茶、送飯,就好像是皇上給臣子賞賜,或是像對乞丐佈施,又好像是父母給小孩子喝水、吃飯。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還說:"要是客人送你們什麼禮物,可以收下,但你們接的時候,要躬身雙手去接。躬身,表示謝意;雙手,表示敬意。"這些教導,都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心裡。有一次,父親在-家菜館裡宴請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把幾個十多歲的孩子也帶了去作陪。孩子們吃飯時,還算有禮貌,守規矩。當孩子們吃完飯絡,他們之中就有人嘟嚷著想先回家。父親聽到了,也不敢大聲制止,就悄悄地告訴他們不能急著回家。事後,豐子愷對孩子們說:"我們家請客,我們全家人都是主人,你們幾個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對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這很不好。"孩子們聽了,都很懂事地點頭。

  豐子愷的兒子豐陳寶,小時候很守規矩,但特別害怕見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顯得不大懂禮貌。豐子愷覺得,小陳寶之所以這樣,恐怕是因為他平時很少接觸生人,缺乏見識和這方面的鍛鍊。於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機會,帶著小陳寶出去見世面。一次,豐子愷到上海為開明書店做一些編輯工作,把小陳寶也帶去了。那時,小陳寶十三四歲,已經能幫著抄抄寫寫,剪剪貼貼。帶上他,一方面是為了有機會讓陳寶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慮給他一個接觸生人的機會。有一次,來了一位陳寶不認識的客人。客人跟父親說完話,要告辭的時候,看到了小陳寶,轉過身來就與小陳寶熱情地打招呼。小陳寶一下子愣住了,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沒有任何反應,傻呆呆地站在那裡,像個木頭人似的。送走了客人,父親責備陳寶說:"剛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別,你怎麼不理睬?客人向你問好,你也要向客人問好;客人跟你說再見,你也要說再見,以後要記住。"

  在父親的正確教導下,豐子愷的孩子個個都是懂規矩,講禮貌,長大後有出息的人。

   篇【3】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嚥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

  “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凶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

  范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

  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裡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

  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裡,叫勾踐給他餵馬。范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臥薪嚐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