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的名勝古蹟

  彭州市是成都市代管市之一,成是成都北向交通門戶樞紐,南連新都區、郫都區、西臨國際旅遊名城都江堰市,東壤德陽市。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介紹

  1:丹景山

  丹景山位於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鎮***古九隴***,距成都西北50公里,海拔1147米,境內山川形勢奇異,文物、古蹟眾多。素有“丹嶽岱宗”,“古唐勝蹟”,“丹景第一”之稱。

  丹景山為中國天彭牡丹的發源地,宋代尤其南宋時期,花特盛,與洛陽、菏澤齊名。丹景山是龍門山前沿景區,以牡丹文化、宗教文化和古彭蜀文化著稱於世。自唐代開始大規模種植牡丹,宋代特別是南宋時期花特盛,與洛陽齊名。

  在南北朝至宋朝的幾百年間,曾在這裡設九隴郡、縣治所。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這裡成了附近區、鄉、鎮交流政治、經濟文化和資訊的中心,越來越引人矚目。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於1987年1月8日正式成立了九隴鎮。由於九隴自唐朝以來,廣種牡丹至今,詩人陸游在牡丹譜中說:“牡丹在中州洛陽第一,在蜀天彭第一。”因此九隴又稱牡丹之鄉。

  丹景山鎮歷史悠久。相傳,兩三千年前,蜀族先民就在這裡立國興邑,墾創農業。以九隴為中心的古繁、郫、瞿上地區是蜀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古天府之國農業經濟的搖籃。

  2:葛仙山

  葛仙山村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著名的赤壁葛仙山就位於該村。該村因山而得名,據傳葛仙山為葛洪修道羽化的仙山。

  葛仙山村位於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驛鎮,著名的赤壁葛仙山就位於該村。該村因山而得名,據傳葛仙山為葛洪修道羽化的仙山。

  葛仙山村原名中坪村,2004年,隨著赤壁市實行鄉鎮合併,鄉村合併,原赤壁市隨陽鎮和官塘驛鎮合二為一,成立新的官塘驛鎮,原隨陽鎮境內的中坪村和仙人洞村合併為新葛仙山村。

  葛仙山村位於古代朝庭重要驛站官塘驛鎮的西南角。它東與老虎巖村交界;南與崇陽天城庫區緊相連;西與赤壁市陸水千島湖相望;北與黃沙村毗鄰。村委會駐大坪徐家,距官塘驛鎮27公里,離市區47公里。因晉代著名化學家、醫學家葛洪曾於此採藥煉丹,修道羽化而得名。

  2003年,赤壁市鄉鎮體制實行改革,合鎮並村,將中坪村與仙人洞村合併更名為葛仙山村。

  葛仙山全村有12個村民小組,有上宕劉家、下宕彭家、石門肖家、園裡坑、上仙人洞、下仙人洞、大坪、獨石坪、中坪、黃母莊、孝坪、皇過宕等自然村落。有638戶,總人口2098人,其中男1080人,女603人,勞動力1200人。主要姓氏有:王、黃、劉、陳、彭、梅,外出打工人員1000人。大學文化132人,大專文化67人,中專及高中文化473人,初中628人,初中以下文化798人。

  全村國土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26公頃,水域面積2.1公頃***指溪流、池塘、水庫***,林地2010公頃,森林覆蓋率80%,礦產資源主要有地下水***即泉水***、石灰石和少量煤等礦藏,分佈在本村四組、八組、十二組。境內有:杉木坪水庫、中坪湧泉、仙人洞瀑布。還有隨陽山、葛仙山兩座名山。

  葛仙山村道路全長20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車行道13500米,總面積66500平方米,下水道84米,綠化面積為零,因有山體自然綠化。2005年開始使用自來水,鋪設自來水管道30100米,日供水190噸,供水380戶,供水普及率90%,境內有巴焦碼頭1個***因公路改造,站點已撤***。通村公路24公里***不含組級公路***,村裡硬化里程20.5公里,硬化率達90%。2012年,在全省“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中,挖塘12個,完成土方3000立方米。

  2012年,全村社會生產總值達到705.6萬元***包括外出務工收入***,國稅***只有特產稅***160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3360元。

  全村農業以楠竹為主,耕作為輔,兼種植和養殖。農業總產3000萬元***包括林業、種植、養殖***,全村糧食播種面積25公頃,150噸,牲豬出欄300頭;水產養殖面積19畝,其它經濟作物面積4.1公頃,總產4噸。農村經濟總收入4800000萬元。截止2012年底,開通程控電話50部,寬頻使用者15戶,有移動聯通手機1800部,有線電視接入23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0%,家用轎車30輛,摩托車100輛

  3:中法傳統風情小鎮

  中法傳統風情小鎮位於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鎮,集旅遊、度假、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區。在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中,白鹿鎮受到了嚴重損毀,聞名川渝的上書院、百年中法橋等法式古代建築毀於一旦,令人無不痛惜。好在地震災後重建中,白鹿鎮以“中法傳統風情小鎮”為主題重建。

  白鹿作地名,在中國不少省市都有,但最出名的,恐怕要數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鎮。這個普通的川西古鎮,因為深厚的中外歷史文化積澱,聲名遠播中外。白鹿鎮距離四川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都市區約90千米,離彭州市大約40千米,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宗教人文資源,清代末民初,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就在此建立了多處教會活動場所,尤其以上書院***領報修院***和下書院***無玷書院***最知名。在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中,白鹿鎮受到了嚴重損毀,聞名川渝的上書院、百年中法橋等法式古代建築毀於一旦,令人無不痛惜。好在地震災後重建中,白鹿鎮以“中法傳統風情小鎮”為主題,以百年前法國友好人士修建的上書院***領報修院***、下書院***無玷修院***、聖母堂為文化背景,才使公眾心中有所釋然。

  白鹿鎮重建最大的工程,當數佔地68公頃的場鎮。中軸對稱、曲線延伸的法式風情街和明清古街,一中一法的主要街道,融會貫通、傳承和發揮了中法傳統文化精髓,並在時空上相映成趣。法式風情街上,屋頂高而尖挺,各不相同的牆面石材配以圓拱形花窗,更顯溫婉細膩,白色的立柱和彩色的屋瓦,映射出法式風情的浪漫;穿過“盧瓦爾城堡”,就來到法式建築區,清新、亮麗、輕盈、活潑的建築外觀設計,每一處細節均是精心彰顯法式風情,完全有別於混凝土方盒式建築的凝重和沉悶。凝聚中國古代建築風格的明清古街,其石牆、泥瓦、木窗、角樓、飛簷、迴廊,無不透射著清乾隆十九年川西古鎮的歷史文化底蘊。

  猜你感興趣:

1.四川旅遊名景導遊詞

2.四川4月旅遊景點推薦

3.各地名勝古蹟的經典對聯

4.成都周邊旅遊攻略景點必去

5.四川旅遊的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