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的歷史傳說

  韓江是中國廣東省第二大河。唐稱惡溪,後紀念韓愈,改稱韓江。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韓江從前叫做惡溪,惡溪裡有許多鱷魚。專吃過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有一天,又有一個百姓被鱷魚吃掉了,韓愈知道後很是著急,擔心鱷害不除,後患無窮。便命宰豬殺羊,到城北江邊設壇祭鱷。韓愈在渡口上面的一個土墩上,擺了祭品,點上香燭,對著大江很嚴厲得說:“鱷魚!鱷魚!我到這裡來做刺史,為的是保土庇民,你們卻在此禍害百姓。如今念你們無知,限你們三天之內,帶同族類出海。三天不走就是五天,五天不走就是七天,七天不走我就不客氣了!”從此,江裡再沒看見鱷魚,所有的鱷魚。都出海到男洋去了。現在,人們把韓愈治鱷的地方叫“韓埔”。渡叫做“韓渡”又叫“鱷渡”,大江叫作“韓江”。

   篇【2】

  韓江從前叫做惡溪,惡溪裡有許多鱷魚。專吃過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

  有一天,又有一個百姓被鱷魚吃掉了,韓愈知道後很是著急,擔心鱷害不除,後患無窮。便命宰豬殺羊,到城北江邊設壇祭鱷。

  韓愈在渡口上面的一個土墩上,擺了祭品,點上香燭,對著大江很嚴厲得說:“鱷魚!鱷魚!我到這裡來做刺史,為的是保土庇民,你們卻在此禍害百姓。如今念你們無知,限你們三天之內,帶同族類出海。三天不走就是五天,五天不走就是七天,七天不走我就不客氣了!”

  從此,江裡再沒看見鱷魚,所有的鱷魚。都出海到男洋去了。

  現在,人們把韓愈治鱷的地方叫“韓埔”。渡叫做“韓渡”又叫“鱷渡”,大江叫作“韓江”。

  公元819年農曆正月,韓愈帶著恥辱、憂傷和失望離開長安,路過陝西藍田關時,天正下著大雪,又傳來了他的家人遭受株連被趕出京城、12歲的女兒病死路上的訊息,悲憤萬分的韓愈揮筆寫下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詩句。

  經過兩個多月的顛沛流離,韓愈來到潮州,上任後立即視察當地的農業生產。他下令開鑿水渠,鼓勵耕種,釋放當地豪強掠取的奴婢。

  潮州城外有一條河,經常有鱷魚出沒,傷害百姓,吞食牲畜,當地人把這條河叫作惡溪。韓愈到潮州不久,就前往惡溪瞭解情況,然後組織具有捕鱷經驗的人員,到河邊驅除鱷魚。韓愈還寫了一篇《鱷魚文》,向危害地方的鱷魚宣戰。鱷魚,潮州自古就有,但是在韓愈之前很多官員從來沒有治理過。韓愈上任還不到一個月,他馬上就辦了這件事。相傳韓愈這篇文章寫完了,儀式舉行以後,當天晚上又打雷又颳風又下雨,天一亮,整個江水都乾涸了,結果鱷魚往西跑了六十里,從此再不來危害老百姓了。

  在潮州城外北堤中段有一個古渡頭,叫鱷渡。該段江面寬闊,沿江堤邊木棉樹挺拔偉岸。昔日金秋季節,渡船來往於兩岸,可以一面風使三面帆,一幅“輕舟渺渺道清風,載向西來載向東”的秋風送帆美麗景觀。據說韓愈當年到潮州後,深知民之疾苦:“皆口惡溪有鱷魚食民物產,民是以窮。”親自去觀察後,寫了一篇《祭鱷魚文》,並叫他的部屬秦濟殺了一豬一羊,到北堤中段鱷魚經常出現的地方,點上香燭,宣讀祭文,限期叫鱷魚徙歸大海。當時,潮人傾城而出,人山人海,鴉雀無聲。只聽韓愈嚴厲宣佈:“鱷魚!鱷魚!韓愈奉天子命到這裡來做刺史,為的是保上庇民。你們卻在此禍害百姓。如今姑念你們無知,不加懲處,限你們在三天之內,帶同族類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嚴懲不貸。” 宣畢將祭文焚化連同獵羊投入溪中,拜祭鱷魚。相傳,當日拜祭了鱷魚,晚上惡溪驟起暴風雨,雷鳴電閃。數日後,溪水盡退,鱷魚不得不遷徙去大海。宋以後,潮人崇祀韓愈,便把秋風送帆的特有景色“鱷渡秋風’作為潮州八景之一。

  如今,潮州人在傳說當年韓愈祭鱷的古渡口上,修建了一座紀念亭子,表示對這位為潮州百姓做好事的落難官員的崇敬。

  韓江基本介紹

  中國東南沿海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古稱員江,惡溪,後稱鄂溪。韓江流域範圍涉及廣東、福建、江西3省22市縣,流域面積30112平方千米。韓江上游由梅江和汀江匯合而成,梅江為主流,發源於廣東省紫金縣上峰,由西南向東北流經廣東省的五華、興寧、梅縣、梅州和大埔等市、縣,在三河壩與汀江匯合;汀江發源於福建省寧化縣的賴家山,由北向南流經福建省的 長汀、武平、上杭、永定等縣和廣東省的大埔縣。梅、汀兩江匯合後稱韓江,由北向南流經廣東省的豐順、潮安等縣,至潮州市進入韓江三角洲河網區,分東、西、北溪流經澄海、汕頭等市注入南海。以梅江為源頭,幹流總長47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