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會計職稱論文

  會計的複雜性正日漸遮蔽投資者原本清亮的目光和對 經濟事實真正的呈現與表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金融市場與財務會計

  作者:菲立浦·布朗***PhiliP Brown***

  摘要:

  密切關聯。兩者正在經歷許多重大變革、本文綜述了其中的五個方面,即全球化、市價法、 “持續性披露”制度、前瞻性披露,以及風險管理與報告。同時,本文還討論了相互關聯的每一種變革及其所帶來的研究機遇,並總結了它們對那些在高等教育體系中負責撥款和其他重要事項的人士的啟不。 關鍵詞:金融市場、財務會計、會計發展

  一、引言

  金融市場的未來發展,以及這一發展對會計業、會計教育及會計研究的含義是什麼P今天,我願意就此發表一些個人的看法。

  我認為廣義的財務會計是運轉良好的金融市場,尤其是股權市場的核心。但是對財務會計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本文擬探討將會發生重大變革的五個方面。會計準則的國際化。雖然多年來會計一直存在著跨國界的影g向,如德國對日本、英國對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美國對加拿大,但是現在卻有一股強勁的推動力,促使各國制定一套為各國管理者所接受的會計準則,用於管理在主多人也會感受到這些變革的力量,其中包括稅收當局、證券交易所、以及公司立法者與管理者,但是對他們,我們只是一提而過。我們主要是對會計問題感興趣,我們對這些需求的變化作何反應,也將反過來對金融市場的功效產生影響,事實上還將影響到某些地區性市場是否能充分發掘其潛力。最終,未來的會計將與今天的大多數做法不同。因此對會計教育工作者和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崩此擔?淝熬笆槍餉韉摹U庖磺熬笆迪值某潭熱綰危?蛑苯尤【鯰諛切┬枰?頤翹峁┓?竦娜耍?【鯰諛切?a href='//' target='_blank'>決定對高等教育與研究的資助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事項的人,取決於這些人是否具有遠見卓識,它也取決於我們自己。

  二、的聯絡

  1.金融市場 為方便起見,我們可將金融市場劃分為三種主要型別:

  第一是股權市場。此處,我主要指有組織的、公開掛牌的一級和二級股票市場·而非更專業的風險資本市場。

  第二是從事諸如期權和期貨合同這類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的公開掛牌的市場,這些市場自70年代期權定價模型成型以後就問世了。

  第三類市場由其他“市場”組成,如債務和場外交易市場***OTC***。 雖然財務會計中許多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研究都集中於二級股票市場,我們還是應該承認,所有這些市場的參與者都會對會計準則的形成產生影響。

  2.財務會計

  正如其日常工作所涉及的那樣,會計是一個非常廣泛的領域,例如,它包括專門用於內部管理的報告與分析:一般用途的對外財務報告、審計、會計資訊系統以及稅務等.此外?幾家主要的專業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尋求發展機會而不斷擴大其經營範圍。從而也擴大了“會計”的疆界。有些變革是內部的,如上述事務所對其國內業務進行重組:以便更好地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另一些變革則涉及拓展其鑑證服務。或管理諮詢、公司理財以及其他一些諮詢業務。最近,這些會計師事務所或者收購或者建立附屬的法律事務所。所以,“會計師”的業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有許多不同的財務會計‘資訊使用者。他們可能是企業“內部人員”、將財務會計資訊用於管理;或是“外部使用者’:包括股東、債權人、僱員組織、金融與產品市場的管理者,以及稅務當局。今天,我著重討論資本供應方***投資者和金融家們***對資訊的需要。以及資本需求方***企業***是如何滿足這些需要的。因此,我對財務會計的界定是狹義的,即為在外部金融市場使用而準備的會計資訊,而且我要強調的是會計的控制過程。財務會計在企業內部的使用將被排除在外,理由是業務經理們對資訊的需求因環境而異,而且隨意性較大。同樣,非市場使用也將被排除在外,理由是,它們源自不同的激勵結構,而且不是有很大的隨意性就是可能處於不同制度的控制之下。’這樣做的一個後果便是我的說明和預計會不充分:因為在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會計資訊時會產生共同的成本與共享的利益。

  3.的未來為什麼是相關聯的

  這兩者並非是一直相關聯的。被許多人視為財務會計精要的借貸記帳法,早在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成立前就為商界所接受和使用了。‘但是:就本文的目的而言,認為早期的財務會計一直是受業主對資訊的需要所驅使的,這似乎更恰當些,這些業主並未以此身份從事所有權的交易。在如英國和美國那樣擁有發達的股權市場的習慣法系國家,這兩者之間現在有著緊密的關聯。這些關聯非常重要,因為會計準則以及這一準則的制定與控制過程,就如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那樣,主要是20世紀發達的二級股權市場發展的產物。股權市場的發展一直基於社會的一種期望,即產權將受到保護,合同將得到執行。作為這種關聯的一種持續表現,金融市場的全球化正推動著各種會計準則朝著一個同化的方向發展。在目前這個階段,以英美會計準則為基礎的那麼一套東西像是在成為全世界的“會計貨幣”。由於國與國,譬如英國和美國的會計準則有著重要的差異,還需要更多的妥協。9雖然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設在倫敦,美國的準則制定者和管理者卻仍然對此發展程序具有高度影響力,因為他們監管著世界上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強的股權市場;而且流動性會變得越來越強。”最終的問題並非是否會出現一套為各國所接受的會計準則。而是何時出現、如何出現的問題? R?卮鸕鈉淥?恍┪侍饈牽耗切┳莢蚧岵捎檬裁蔥問劍?傷?貧ǎ?傷?饈停??僑綰臥詬韝齬?一竦煤戲ㄐ浴び傷?凳?這些都是難題,例如它們提出了主權的問題。所以,不會在一夜之間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會計研究人員中,自60年代初在芝加哥大學會計和財務學術界出現實證研究傳統後,金融市場和財務會計就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了:”自那以後,這一傳統一直在發展,在金融工具會計方面尤為突出。這種聯絡往往通過以外部金融市場的需求為導向的公認會計准則***GAAP***而得以建立。而且,在擁有發達的公開股權市場的國家裡。這些做法往往會以一套統一的會計準則的形式,而不是一套適用於每一家公司的資訊披露慣例的形式出現的。要理解其中的緣由,我們應該探討一下會計準則本身的作用。

  三、會計準則的作用”

  在一個發達的股權市場,會計準則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它們有助於解決嚴重的代理問題。什麼是代理問題?泛泛而論,對企業的投資機會、管理人員的工作努力程度與薪酬、企業的業務狀況等,內部人員——他們被稱為企業的經理一企業家,或簡稱“經理”——比外部人員都要知情得多。但是,為了維持公司的業務,經理們需要掌握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而資本是由他人——外部人員控制的。通常,外部人員對公司的投資機會的瞭解不及經理們,他們不知道經理們工作有多努力,也不知道經理拿多少薪水。但他們肯定知道經理們也有人的弱點,他們會按自己的利益行事,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有時會是機會主義的。掌握了這些情況,外部人員仍然會提供資本,但要求得到十L償,這個補償要反映出他們對自己的資金前景如何不如經理們知情而承擔的成本。問題就在這裡:經理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降低企業的資本成本,從而增加他們的財富7這不可避免地反映出金融家們在資訊上的劣勢。有一件事是經理們可以做的,那就是同意提供資訊,同意讓其業績受到監督,讓其對外部人員的報告由專業審計人員獨立地稽核。從理論上說,同意這樣一種監督和報告的方法,經理們就可以與他們的金融家們簽訂一對一的合同,確保為每一個人提供有特別針對性的? ⒕??蠹頻謀ǜ妗5?竊詵⒋鐗囊患隊攵?蹲時臼諧。?源蠊?糾此擔?庋?歡砸壞暮賢?氖?渴率瞪鮮俏耷釵蘧〉摹K?裕?」芏砸桓鼉?砝此狄患隊攵?蹲時臼諧∈侵匾?模??腔故悄苷業酵騁壞幕峒樸肷蠹票曜跡?蛭?饈牆餼魷嗟毖現氐拇?砦侍獾某殺窘系偷姆椒ā1繞鷦諉懇桓鱟時竟┯φ?每個投資者、每個貸款人***和每個資本需求者***每家公司***之間簽訂單獨的合同來,成本低得多。我們在什麼地方看到用這樣的方法解決代理問題7這裡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公司給股東的年度報告是按適用的會計準則編制的。第二個例子是報酬合同,在這樣的合同中,經理的報酬是按某些與會計相關的業績標準發放的,如銷售額不低於1億美元,資產報酬率不低於20%。或下兩年每股收益增長率高於15%。業績標準可能不同,但它們通常是按適用的會計準則計算***並審計***的財務資料。”第三,債務合同可能事先規定一個最高的資產負債率,如果超過了,會違背借款協議。“一個基本事實可以說是這樣的:在一個複雜的金融市場,會計準則如果不是關鍵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們是決定如何分配資本及如何監督業績的基礎。15這就是目前許多國家,如澳大利亞在辯論是否採用國際會計準則時的一個難點。各國的會計準則各不相同,這是因為在不同國家中有許多相互作用的經濟與社會力量,這些力量決定了這些國家今天的會計準則。正如Brown和clinch***1998,第2l頁***所觀察到的、 “***不同國家會計準則的***多樣化在很大程度上源於這些國家在法律制度、企業與其資金提供者之間的關係、所稅體系、通貨膨脹率、***政治與經濟的***歷史關係、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社群教育水平等方面深層次的差異。”1******更為重要的是, 這些差異中有許多是根深蒂固的,而且是普遍存在的。它們不會僅僅因為我們想要編制可進行國際比較的財務報表而迅速消失。論據推斷的必然結果是,由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提出的國際會計準則受到英美會計準則的極大影響。它們源自以習慣法保護產權的國家,那裡特別注重保護少數股權股東的權利不受大股東侵犯,股東的權利不受管理人員的侵犯。具有其他傳統的國家不加區另31地照搬岡際會計準則。這樣的做法本身不會自動來相同的市場結果,因為公司治理的其他許多方面仍然存在問題。通向會計共同語言的道路可能是漫長曲折的。如果我們是明智的,.那麼,我們在這條道路上的行進既會受到觀念、也會受到實證的引導。至少,有一些實證可能是由以資本市場為基礎所作的財務會計研究來提供的。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研究在制定財務會計準則時其作用是什麼呢?***本文下一部分將對此進行討論。然而,在進入正式討論前,應該提一下由前面的分析提出的兩個問題。

  第一,要使會計準則獲得有效遠作所必須的合法性,採甲麼樣的政治方法是最好的?例如,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制定的歷史盛衰無常,只能設想前面還有更多的動盪不定。

  第二,強制性披露與自願披露的分界線在哪裡?“換言之,為什麼有些問題成為會計準則的主題而另外一些卻不是呢?

  四、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研究在確定財務會計準則中的作用

  Brown和Howieson與其他人一樣,也考慮了該問題。他們觀察到***Brown和Howieson,1998,第6頁*** :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財務會計研究有30年之久了,而又它完全有理由進一步發展。一般地說,以資本市場55基礎的會計研究探討會計資訊與資本市場主要變數之間的關係,這些變數有目標公司的股價,或一段時間內股票的報酬率,或它們的系統風險。與權益法相比,投資的會計處理中用成本法計算的EPS***每股收益***預測的每股報酬率有多準確,便是可考察的一例 。儘管Brown和Howie50n對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研究在財務會計準則制定中的作用是樂觀的***他們自己的話*** 、但他們同時也指出這種作用是有限的。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作為該研究基礎的預測能力標準、它本身帶有與生俱來的侷限性。這種標準背後的基本觀念是。不同的會計準則就如不同的理論,可以通過評價它們預測某些有關事件的準確性來對其進行評估,例如預測股價的準確性。Beave r,Kennelly和Vo 5s***1968***闡明瞭這種標準,他們預見了實施中的幾項困難?例如,選擇要預測的事件。今天這些困難依然存在,而且限制了預測能力方法的有用性。另一個限制是因為管理人員與研災人員激勵的差異引起的***SchiPPer,1994***。對管理者所關注的問題、研究人員所作的反應不一定符合管理者的要求。管理者需要在作出法規是否變更的決定之前得到答案,而研究人員常常直到變更作出之後才會去研究這個問題。到研究人員真正完成研究時,他們有時會更多地強調方法而不是答案、而且對答案閃爍其詞,在管理者看來,這項研究的相關性就值得懷疑了。儘管有這些以及B rown和Howieson提及的其他一些侷限性,但正如他們說明的那樣,對以資本市場為基礎所作的研災對準則制定過程的潛在貢獻,還是有充分的理由持樂觀態度。例如,儘管會計的歷史悠久,卻不會缺少研究的問題:還有,現在的研究過程得益於更高質量的投入:有受過良好訓練的研究人員,資料也更容易得到。此外,對研究的發現,也不乏發表的渠道。例如,從l 992年到1996年,在世界主要會計學術刊物之一的《會計與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上發表的文章、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資本市場實證研究的。”除了傳統的研究雜誌外,出版界還向其他方向擴充套件,譬如通過迅速發展的電子出版物增加發表渠道。

  五、金融市場的發展方向及其對財務會計***研究***的意義

  前面,我提出了五項相互關聯的重大變革:全球性、市價法、“持續披露”制度、前瞻性披露、以及風險的管理與報告。現在讓我們將注意力轉向上面的每一項,以及它會帶來的研究機會。

  1.金融市場的全球化

  金融市場的全球化或全球一體化不是最近這一兩年所發生的事,但是,直到最近本地區的某些國家才被迫去感受它所帶來的一些不太受歡迎的後果。儘管在貨幣與資本市場的動盪之後各方面都要求對國際金融市場多加管制,然而,總的來說,來自專業交易人員的壓力從長期看,總是減少而不是增加市場磨擦,因為磨擦會提高交易成本。而且事情還不會就此了結,因為交易成本會提高企業的資本成本,減少經濟中的實際投資水平,並最終對整體經濟福利造成消極影0向。有各種理由來說明向全球化市場發展的這種長期趨勢。”有些理由反映了在股權市場上買方和賣方的利益。從供應方來看,力圖規避風險的投資者尋求在國際上分散風險,因為這樣會改進風險一收益平衡狀況。從需求方來看,只要有機會,企業就要尋‘求以最有利的條件得到貸款。那些市場經營者***例如,證券交易所***也為一體化施加了壓力。他們的經營產生了規模經濟,特別是依靠電子市場,經營更是如此。而且對有些交易所來說,公司化意味著他們自己必須面對競爭性資本市場對效率的更高要求。”在流動性較強的地方,資本市場的規模經濟是顯而易見的;加強流動效能降低投資風險,因此也降低了企業的資本成本。對證券交易所來說,全球化的趨勢既是好訊息,也是環訊息。? 鄧?腔廢?ⅲ?且蛭??車慕灰姿??拷?蟠蠹跎佟?rown和C1inch***1998***指出,推動國際會計準則的統一會進一步減少證券交易所的“進入障礙”,在某些情況下能引發證券交易所的跨國界兼併和收購,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則會導致國內交易所的萎縮直至最終消失。”說它是好訊息,是因為其他中介機構將有機會滿足不同型別投資者的特殊要求。儘管有時也會反覆、但是今後十年將不可避免地朝著資本市場一體化的方向進一步推進。因此,也會更加強調減少會計準則在制定、解釋和實施中的差另fJ 。 23這一推進使對不同國家會計準則中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的研究變得更加緊迫了。這樣,在國際會計準則制定者們尋—求最有效的會計方法時,對國際會計準則多樣性感興趣的學者們就有了內容豐富且滿滿當當的日程安排了。在這方面,最豐富的研究資料一直就是“證券交易委員會20—F表” 、該表由外國駐美企業填制,美國證券法要求它們按美國公認會計准則調節其本國公認會計准則的財務指標。”有些人對20—F表格本身是否向投資者提供了資訊提出疑問,”要進一步研究的兩個相關問題是:調節中有多少是可預計的、以及預測在什麼時候做?更籠統地說,在形式的一致性***各國會計準則之間的——致程度***和實質的一致性***各? 笠鄧?捎玫幕峒剖導??淶囊恢魯潭?之間已劃出界線***van der丁a5,988***。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做法,原因有很多。第一個原因就是各國的準則不一致。例如在美國,對長期財產重新估價***高於成本***是被禁止的,但是澳大利亞卻提倡這種做法。準則制定者協調會計準則的目標就是為了消除這些不一致性。第二個原因是,會計準則允許存在各種選擇,而不同企業可能作出不同的選擇。大量的文獻資料介紹了英美國家的企業所作的各種會計政策選擇。第三個原因是,企業的實踐各不相同,因為有些企業無意中偏離準則,有些企業會故意偏離準則。有關出現偏離的頻率,為什麼會發生偏離,以及它們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我們知之甚少。

  2.市價法

  股權市場是這樣一個地方,對股票的“基本”價值持有不同信念的人們***我們稱這些人為知情的交易者或是糟糕的交易者***和流動性交易者***那些希望買賣股權米使自己的收入與消費需求相當的人***聚在這裡,根據自己的“期望報酬”買賣股票。 在金融經濟學的語言中,投資者的保留價格,即他們願意進行交易的價格,是他們按自己的主觀概率分佈計算的股票未來報酬的現值。會計資訊有助於發現證券的價格。這一說法是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有關財務報告宗旨的陳述中最重要的,26也是有關會計資訊與證券價格和報酬之間關係的大量文獻資料中最關鍵的。但是,由於採用歷史成本架構,財務報告的預洲性質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尤其是在美國。美國一直明文禁止高於成本的重新估價。”財務會計準則第2條要求也間接表明了上述約束,它規定研究與開發費用應在發生時就立即登出。巧合的是,該項要求引起了公司購併會計中的創新,即自此以後就禁止確認並立即登出“正在發生的研究與升發費用”,據稱是為了避免當時將此項費用資本化,而在以後像購入商譽那樣再記入費用帳。”歷史成本在其他國家約束力較弱,在那些國家,對某些資產的重新估價是允許的,甚至還受到鼓勵;較高的通脹率是可接受的現實。”除了歷史成本法,另一種方法? 褪鞘屑鄯ā8梅椒ㄒ蔡岢雋誦磯嘌芯課侍狻T詮??5年時間裡,對美國之外國家的會計慣例所作的研究發現,儘管有可能產生管理上的機會主義,長期資產的重新估價能使財務報表為股東提供更多的資訊。”按照美國管理者對資產價值重估的態度,這方面的文獻要增加。有關歷史成本與現時市場價值之間的差異,有兩個相關的研究問題,它們是:如何對它作最恰當的計量,如何對它作最恰當的報告。例如,是在財務報表中確認這種差異還是在腳註中進行披露P如果確認它,是應該通過收益確認,還是繞過‘收益,直接對業主權益作調整7“如同人們對金融工具是否應該按市場價值計量的爭論一樣、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也將熱火朝天。32;年以前釋出的財務會計準則第l 33條是有關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業務的,它反映出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要求在資產負債表中按其公允價值確認所有的衍生工具的決定是個困難的決策。同時。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表達了它的信念:“在解決所有的概念問題和計量問題時,所有的金融工具都應該按其公允價值計入財務報表。”***財務會計準則***FA5〕第133條第334段***有些人:也包括我自己,把金融工具會計視力潛在的會計轉折點。除了按市場價值計值,用其他任何方法對用於風險管理的衍生工具進行估價很可能是毫? 摶庖宓摹6?搖⑷綣?環矯婊?謔屑鄯ǘ匝萇?ぞ囈?洩蘭郟??硪環矯嬉燦悶淥?椒ā⑷繢?煩殺痙āざ醞ü?萇?ぞ囈?蟹縵展芾淼幕?咀什?敫赫?楹獻鞴蘭邸⒄庖蛔齜ㄊ竅嗷ッ?艿摹?/P>

  3。持續性披露

  由於今天的股價反映廠明天的現金流,來自投資者的、要求早一些而不是晚一些瞭解未來境況的歷力就會越來越大。其中的一個例子就是證券分析人員正在給管理者不斷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在自己偏離目標時修正其利潤預測。分析人員自己已成為大量研究的課題,如:準確的預測取決於什麼因素,什麼因素導致預測偏於樂觀;他們的激勵結構;在處理公升資訊時的反應不充分、過分反應以及效益;他們公開哪些預測;以及他們選擇和注意哪些股票。在擁有不同文化的不同國家、所有這些是否也會各不相同,如果是的話,又是如何不同的,關於這個問題。目前還知之甚少。但是再回到持續披露。我會參考澳大利亞立法的發展來說明這個問題。1994年9月,澳大利亞的公司法作了修正、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只要一發生價格敏感事件,須立即通知澳大利亞證券交易委員會。這項旨在改進澳大利亞金融市場效率的法規,只規定了極少幾個例外可以不遵循“持續性披露”要求。B rown,TaYlo r和Walter所作的一項有關法規效力的研究***CA5AC,l 996***從各 種市場指標中尋找市場效率得到改進的證據,包括:有關價格敏感事件的宣佈更頻繁;分析人員對利潤的預測變得更準確:意見不一致的情況較少;股價反映新聞更為迅速:股票市場? 拇蟆耙饌狻苯仙伲汗杉鄄ǘ??冉閒 U業降鬧ぞ菸寤ò嗣擰⒖贍芩?親餮芯康氖奔浠固?蹋??淨估床患岸孕碌吶?噸貧茸鞽齔浞值牡髡?5?撬?塹淖楹戲椒?六個不同的、但不是相互獨立的標準***值得一提,因為在研究其他金融市場法規的經濟後果,如會計準則變化的後果時,也可能完全適用。當然,公司還有另一種互補的方法可使股票市場得到資訊。按照它們的資訊系統,只要它們願意,原則上大多數公司都可以向外部各方提供金融市場主要指標的最新數字,儘管不會按照年未財務報表常用的全球合併形式來報告這些指標。將來也許會有實時報告,但是為什麼現在沒有呢?是因為管理人員的訴訟風險嗎7是因為證券法太過僵硬嗎?是因為市場管理人員不顧實際情況,堅持所有投資者都有同樣的機會獲得資訊嗎7還是因為公司考慮到資訊的所有權成本而沒看到淨效益?幾乎沒有必要向會計從業者和審計人員指出開發出外部財務報告系統的含義,以及它們會帶來一些什麼樣的研究問題。

  4.前瞻性披露

  與剛剛討論過的發展***持續性披露制度***相關的,而且是為了相同的原 因,我期望財務報表更重視管理的前瞻性披露。期待更重視前瞻性披露的另一個原因是發達經濟的基礎結構的變化。這一變化反映出服務業與高科技產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比製造業更大。例如高科技公司的核心“資產”在表外,因為只要費用一發生馬上就登出了。33這一變化可能加速前文已提到的另兩個變化,即財務報表更依賴市價法,以及更重視持續性披露。澳大利亞的購併檔案中已要求以收益預測的形式進行前瞻性披露,“而且澳大利亞大多數首次公開招股書中也包含了前贍性披露。”自1997年以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已允許以收益罰市場主要比率和價格的敏感性這一形式進行資訊披露RajgoPal和Venkatachalam,1998*** ;一些澳大利亞公司的年度報告中也含有類似的披露。但是在他們可以更廣泛地用未來現金流貼現後 的現值證實財務報表中的數額以前,前瞻性披露可能還需要法律的大力支援,因為作這樣披露的經理們面臨著訴訟風險。“可以給予法律援助,對以善意所作而且有合理依據的披露,給予安全港規則,由原告承擔舉證的責任。在未來幾年中,前瞻性披露會提供很多研究機會。舉三個例子:從這樣的披露中出現的管理偏見的程度和性質;資本市場變數是否反映用貼現未來現金流估價的資產和負債在可靠性上的差異;補充的前瞻性披露是否會由於在年度報告的其他地方提供了更及時的資訊,而使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對投資者的相關性減弱。

  5.風險管理與報告

  這樣說可能太過簡單化:股權市場是投資者從事預期收益的交易場所,而衍生工具市場則是他們為收益的變化無常作交易的地方。也就是說,之所以存在衍生工具市場是因為在投資者對風險的評估和他們對風險的態度之間常常會不相稱。它們現在是金融風景中一個永恆的亮點、儘管人們在經歷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事件和其他一些“對衝”基金的活動後開始關注系統風險。3’衍生工具市場將繼續存在,因為衍生工具為管理利率和匯率的波動,管理股權和商品價格提供了一種有用的工具,對有些企業來說,還是一種高效的工具。而且,儘管期權市場不必為期望報酬率的各種想法去交易:它們仍然會有發展前途、因為某些交易商認為它們比起基本市場來,更有成本效益 ***M a n a st e r 和Rendleman,1982***。人們對衍生工具會計一直是有爭議的。l993年,當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提出把職工認股權的公允價值確認為收益性支出時,熱鍋終於炸開了***Zeff,l 997***。隨後,它又被迫放棄這一提議o ALoody***1996***找到的證據表明,授予職工認股權對股東來說是值得的,而且股價確實反映出認股權的公允價值。對銀行使用衍生工具來管理其資產和負債暴露,還有其他研究***Barth,Beaver和Land5man,l&n bsp;996;Eccher,Rame5h和Thi;garajan,1996***,證據表明,公允市價比傳統會計數字與銀行的股價與風險關係更密切。研究人員特別感興趣的是,把某些衍生工具劃入“對衝” :然後採用與其他衍生工具不同的會計方法,對投資界來說,這樣的分類方法是否有用。

  總之,衍生工具市場將進一步鼓勵引入市價法會計,為風險管理披露更多的資訊。目前,對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會計研究來說,衍生工具方面的研究機會看來是方興未艾。

  六、對會計高等教育系統的啟示

  有關今後幾十年時間內財務會計的研究機會,我已作了一些評論。在結束本文之前,我應該為那些在高等教育體系中負責撥款和其他重要事項的人士歸納幾點啟示。

  一個經濟體的力量以及它向公民提供經濟利益的能力,除了許多其他事物外,取決於它的管理人員接受培訓的質量,取決於他們和資本提供者對自己所作的決策以及所取得的進展等資訊掌握的多少。而這些,又取決於會計界的力量,取決於教育體系如何為會計界提供服務。教育體系的畢業生終將塑造會計業的未來。就在身邊的組織紛紛向國際金融市場尋求至少部分解決其資本需求時,人們不禁為本地區對會計教育服務出現的需求之巨感到驚異。如果那些公司的會計與報告業務不能跟上國際投資界的需求,資本還是能提供的,但價格就要高許多,而為公民提供的淨利益就要相應地減少。因此,在“谷種”上,也就是說,在教育者身上多一點、早一點投資,就可以培養足夠多的專業人士,以滿足蓄勢已久的需求。對會計教育體系進行鉅額投資,用於對教師和研究人員這樣的教育者的培訓,用於對教育者來說是最重要的研究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一切是會得到真正的回報的。作正確的教育投資,自然需要會計教育者們的遠見卓識,但它同樣需要資深教育管理者們在考慮全域性問題時做到深謀遠慮。恕我冒昧,我認為研究基礎設施中有兩個領域需要作早期的投資,這樣的投資會有極高的效益。第一是建立與金融市場相關會計問題研究相適應的集中的財務資料庫。研究這些問題的人員必須能夠得到大量有關金融市場交易的高質量的資料,以及那些有證券在市場上交易的機構的財務報告和其他報告。研究基礎設施一旦建成,可供各地的研究人員隨時使用,可能是在計算機網路上使用。第二是促進研究成果的發表。與此次會議有關的《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雜誌的創刊,是一個極好的開端。地區性工作論文的電子出版物也許會是一種有用的補充。

  我的最後一項建議是給我的學術同仁的。讓我們適當地假設,在這個問題上,你們國家的目標,和我的國家的目標是在國際準則制定和推行方面,保護一整套特別的經濟、法律或文化的利益。那麼,如果我們會計學術界渴望輔助各自國家的準則制定者去實現那個目標,我們的意見必須是令人信服的。那意味著我們將需要得到其本身正在變得越來越國際化的研究界其他學者的尊敬;而這又意味著將需要在國際層面上進行研究並發表論著。如果我們能夠確認使我們在我們孜孜以求研究的問題中具有國際相對優勢的本地背景,我們就更可能實現我們的願望。

  七、結語

  世界各地的會計人員·,不論是從業者還是學者,都將面臨一個加速變革的世界。本文關注的重點是金融市場正在發生的大規模變化所帶來的後果。變化帶來了不確定性,但它也創造了機會。我希望我已幫助大家認清了其中的一些機會,這樣我們都能夠積極地正視進一步變革的前景,並想成為這種變革的一部分。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