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影響因素論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有賴於接受過程的優化,而要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分析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因素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課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影響因素是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過程中,構成接受活動的本質成分並決定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順利進行和有效性的原因及條件的總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簡析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影響因素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簡析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影響因素全文如下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是指教育客體在主動地注意、理解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範的基礎之上,將這些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範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使之成為自己態度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並以此指導自己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本文從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主客體之間的互動和合作程度、教育環境提供的條件、教育目標的設定六個方面分析影響教育客體內化的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概念

  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克姆最早提出內化這一概念。在此基礎上,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凱爾曼認為內化具有三個階段:第一,服從,即表面順從行為;第二,同化,即自願接受他人、集體的思想觀點;第三,內化,即行為主體從內心真正認同他人、集體的思想觀點,並將這些思想觀點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成為指導自己行為的思想態度體系。綜上,內化即行為主體在真正認同和接受他人或集體的思想觀念基礎之上,將這些思想觀念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使之成為自己態度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並以此指導自己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

  一切得從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定義說起。張耀燦、陳萬柏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是指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將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規範納入自己的態度體系,成為自己意識形態體系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i這個定義是從內化本身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兩個維度出發,結合二者的本質內涵構成的,具一定的科學性。根據以上的論述,本文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是指教育客體在主動地注意、理解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範的基礎之上,將這些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範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使之成為自己態度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並以此指導自己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影響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一項是與社會、現實的人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那麼難免會受到社會中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張耀燦、陳萬柏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一書中將這些影響因素分為巨集觀***政治、經濟、文化、大眾傳媒等***與微觀***學校、家庭、同輩群體等***兩個方面,而教育客體的內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這個系統中的一個子要素,也必然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但在這裡,我想討論的是直接影響教育客體內化的具體因素:

  第一,教育主體對社會指導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即教育主體的內化。教育主體的內化是教育客體內化的前提、基礎。簡單地說,教育主體內化的物件是社會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範;而教育客體內化的物件是教育主體所傳導、灌輸的教育內容。這兩類客體的內容本應一致,但因教育主體對社會指導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水平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變化。加之教育主體的內化是教育客體內化的前提、基礎。因此,要想教育客體更好地完成內化的任務,首先必須做好教育主體的內化工作。

  第二,教育主體素質的高低,這裡麵包括教育主體的理論素質、道德素質、專業技能素質等方面。一方面,內化是教育主體傳授社會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範,教育客體認同、接受這些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範的統一過程。教育主體的各方面素質水平直接影響對社會指導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這也直接影響教育內容的質量和傳授方式,自然地會影響到教育客體的內化。另一方面,受教育客體在內化教育內容的過程中,會對教育主體的道德素質、人品等方面有一個學習、模仿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育主體的各種素質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客體的道德素質、人品等方面,進而影響教育客體的內化過程。

  第三,教育客體素質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具體地說,教育客體的道德素質、理論素質等方面及其主觀能動性會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這些方面會直接影響教育客體對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度,如果教育客體的道德素質、理論素質水平高、又能夠在內化過程中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那麼教育客體就會迅速且準確地掌握教育內容,進而就能更好地完成內化的任務。反之,如果教育客體的道德素質、理論素質水平較低,且在內化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不高,那麼教育客體在掌握教育內容方面就會受到很大的消極影響,不能很好地完成內化任務。

  第四,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的互動、合作程度。如果二者的互動、合作程度高,那麼教育客體就能很好地完成內化過程的任務;反之,教育客體的內化將會受到消極的影響,不能順利地完成任務。這種互動、合作程度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教育主體盡職盡責,教育客體要按照教育主體的要求走,這就說明二者的互動、合作程度高,也就能很好地完成內化過程的任務。另一方面,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之間的情感關係,具體表現為二者之間的信任、喜歡、尊重、敬佩等心理情感關係。如果存有這些關係,那麼教育主、客體之間便是正向的、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就有利於增強主、客體交往、溝通的頻率、深度,進而有利於教育客體內化任務的完成。

  第五,教育環境所提供的條件,包括硬性條件和軟性條件。從硬性條件看來,即教育環境提供的各種教育裝置。比如,隨著多媒體裝置等現代化裝置的引入,教育客體將更生動形象的認識教育內容,這會增強教育過程的吸引力,自然也就有利於教育客體的內化。從軟性條件看,主要表現為教育環境帶來的學習風氣、氛圍的影響。如果是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縈繞在教育客體身邊,教育客體也會受到正面的影響而積極內化教育內容;反之,如果是死氣沉沉、消極的氛圍,肯定不利於教育客體的內化。

  第六,教育目標的設定,包括難易程度和是否符合教育客體發展的需要兩個方面。教育目標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起點,也是其終點,貫穿於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那麼肯定會對教育客體的內化產生影響。從難易程度看,如果教育目標設定的太簡單或太難,都不能很好地調動教育客體的主觀能動性,導致教育客體不能積極地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來,這就會直接影響教育過程中的第一階段――教育客體的內化階段。從教育目標是否符合教育客體的發展需要來看,如果目標與客體的發展需要關係不大,這種情況也不能激勵教育客體積極進行內化。馬克思曾說過“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的物件的本質力量。”因此,我們必須根據教育客體的發展需要,設定難度適中的教育目標,激起教育客體的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綜上,筆者認為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因素遠不止於這六個方面,對此應有待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