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責任的政治論文

  一人做事一人當,男子漢應該有的就是責任。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淺論企業社會責任

  摘 要 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現一個企業的實力。它能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增加企業經濟效益。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企業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重體現,也是企業存在的意義。目前,企業的社會責任事件頻發,再論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社會責任 品牌形象 社會價值

  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企業為了謀求最大的經濟利益,它們採用各種手段來實現目標,其結果雖然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各種社會公害也相伴而來。

  一、企業社會責任及作用

  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在活動中對其利害關係人應付的責任。即要求企業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兼顧企業職工、消費者、社會公眾及國家的利益,履行保護環境、消除汙染等社會責任,將企業的經營目標與社會目標統一起來。

  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助於解決就業問題。除通過增加投資,新增專案,擴大就業外,最重要的是企業科學安排勞動力,擴大就業門路,不減員就能增效,儘量減少把人員推向社會而加大就業壓力。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助於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作為社會公民對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通過技術革新可減少生產活動各個環節對環境可能造成的汙染,同時也可以降低能耗,節約資源,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從而使產品價格更具競爭力。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助於緩解貧富差距,消除社會不安定的隱患。一方面,大中型企業可集中資本優勢、管理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對貧困地區的資源進行開發,既可擴充套件自己的生產和經營,獲得新的增長點,又可彌補貧困地區資金的不足,解決當地勞動力和資源閒置的問題,幫助當地脫貧致富。另一方面,企業也可通過慈善公益行為幫助落後地區的人民發展教育、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事業,既解決當地政府因資金困難而無力投資的問題,幫助落後地區逐步發展社會事業,又通過公益事業達到無與倫比的廣告效應,提升企業的形象和消費者的認可程度,提高市場佔有率。

  二、企業社會責任存在的問題

  ***1***企業對社會責任認知程度尚低。浦東新區勞動保障學會勞動關係專業委員會曾作過一次抽樣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當問到“你瞭解國際勞工標準嗎?”選擇“沒聽說過”的企業佔***%;選擇“聽說過,但不太瞭解”的佔77.7%;選擇“基本瞭解的”佔11.6%,選擇“非常熟悉”的僅佔1.1%;

  ——當問到“你瞭解SA8000嗎?”36.8%的企業回答沒聽說過;54.3%的企業回答聽說過,但不太瞭解;只有5.8%的企業回答基本瞭解;1.1%的企業回答非常熟悉;

  ——當問到“你認為對國際勞工標準應持什麼態度?”66.6%的企業選擇應與國際勞工標準接軌;18.1%的企業選擇無需與國際勞工標準接軌;12.8%的企業選擇說不清楚。

  上述三個問題,雖僅是企業社會責任中很小部分的內容,但從中也可窺見企業對社會責任認知程度之低。

  ***2***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政出多門”。至今,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形形色色很多,據說全球有三四百種,但沒有一個統一的國際標準。現行標準主要來於三個方面:一是由大型跨國公司制訂的“公司守則”。二是由非政府社會組織制定,包括聯合國全球契約***GC***、道德貿易行動***ETI***準則、由美國非政府社會組織制定的SA8000等。三是由國際組織***包括國際行業協會***制定的。如1997年經合組織組織通過的《跨國企業指導守則》、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關於跨國公司和社會政策原則的三方宣言》、國際玩具理事會***ICTI***制定的ICTI***玩具行業***等。

  ***3***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嚴重 。在勞動關係上,使用童工、惡劣勞動條件等;壓低勞動力價格,拖欠員工工資;不按時足額繳納員工的社保基金,還相當普遍。在社會關係上,對消費者,不少企業常以虛假廣告、虛假促銷資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對協作企業,不是以互利互助雙贏為原則,而是以“壟斷為王、渠道為王”,實施弱肉強食政策,搞得許多供應商苦不可言;對國家關係上,偷稅、漏稅企業,還不是個別現象。

  ***4***企業社會責任條件懸殊。中國企業實施社會責任,與國際跨國公司實行條件相比較,好比是一個是“未成年的少年”。國際眾多跨國公司,有的己有一二百年曆史,有的近百年曆史,最年輕的也有幾十年了。無論是資本條件、技術條件,還是管理條件等,與跨國公司都存有極大的差距。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條件,要執行同一個標準,客觀上會有很大的困難。

  三、增強企業社會責任的對策

  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主要涉及企業不瞭解社會責任,不願意盡社會責任和社會責任標準不統一等方面,應從下述方面解決。

  ***1*** 加強社會責任問題高等教育普及和科研工作。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很多高校成熟的學科和專業,各種相關內容的課程設定也相當完善,如英國的諾訂漢大學商學院就有齊全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專業。

  ***2***媒體引導。媒體有巨大的資訊放大效應,是政府開展宣傳的工具,也是企業公關活動的武器。

  ***3***鼓勵責任消費和責任投資。責任消費指消費者越來越關心他們所購買的商品的製作是否符合基本的人權標準和環保標準。責任投資,即社會責任投資是指在傳統的財務指標之外,以預期穩定利潤分配的持續性、遵守法律、僱傭習慣、尊重人權、消費者問題、社會貢獻程度和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等社會倫理性標準為基礎,評價並選擇企業所進行的投資。

  ***4***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激勵機制、監督機制和社會責任披露制度。對承擔社會責任成績優秀的企業政府應給予必要的獎勵,如慈善捐款衝抵或減免稅費、企業信譽狀況與融資以及擔保系統掛鉤、評選社會責任先進企業給予表彰、建立企業社會責任分級評定及升降級制度等。

  ***5***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建設。一方面,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制訂本國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另一方面,制定和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社會責任法》。企業社會責任所包含的法律義務與道德義務如何界定是立法的難點問題,可採取發達國家的通用做法,法律意義上的企業社會責任採取強制性規範的形式予以規定,而道德上的企業社會責任則採取授權性規範的形式予以規定。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篇二

  公司的社會責任

  【摘 要】我們都知道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但是在現代社會公司除了營利之外,越來越多地開始承擔社會責任。這是因為公司在進行經營活動時候或多或少地會對社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文章主要介紹了公司社會責任的相關內容以及強化公司社會責任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社會責任;重要性;必要性;強化責任

  一、公司社會責任的概念

  公司社會責任是指公司不能僅僅以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們營利或賺錢作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應當最大限度地增進股東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會利益。

  二、強化公司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公司在現代社會中的數量越來越多,其社會地位也越來越高,那麼強化公司社會責任也就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首先,強化公司社會責任不是加重企業的負擔,也不是讓企業辦社會,而是為了增強企業的社會意識。對於強化公司社會責任這一問題,有其重要的理論依據,現代社會公司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為了預防公司濫用經濟力量和推動社會權的更好實現,應該強化公司社會責任。一方面,從全球有實力的公司來看,其涉及的厲害關係人範圍廣,對社會的影響也大,一旦發生衝突或者公司利用其力量影響社會等等,會產生較大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方面,在政治方面,科技、教育、文化、藝術等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當然,公司力量的發展的確有其推動社會發展、增加社會利益的作用,但是卻潛伏著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侵害,拉大了貧富差距、失業問題仍比較嚴峻、環境汙染、濫用壟斷地位、排擠中小競爭者、損害消費者權益、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等等,這些對社會風氣和文化環境產生了較大的破壞,侵害他人人權,尤其是社會權,其實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不是經濟的落後性,而在於股東和經營者追逐營利的自私自利性。既然公司不利影響侵犯了公民的社會權,那麼其就應該承擔推動社會權實現的義務。雖然政府有保證公民政治權利的義務,但是能力畢竟有限,而公司的力量處於不斷髮展進步的過程中,因此應當鼓勵所有具有良知和正義感的個人和組織在其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推進社會權的實現,因此應該強化公司社會責任。

  三、強化公司社會責任應該注意的相關內容

  對於強化公司社會責任我們需要對幾個主要方面進行學習和研究:

  首先,在立法指導思想方面,我們應該立足於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實踐,借鑑國外的經驗,克服弊端和缺陷,推進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又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的建設和發展。在選擇借鑑經驗的方面存在著補課主義和同步主義的兩種理論,我個人比較支援同步主義的理論。雖然說公司法要反應當下的經濟和生產力發展狀況,我國現代經濟狀況不如國外,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應該採用補課主義才比較適合,但是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公司的組織和結構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運用過時的、不公平的資源配置方式去調整利益關係,在經濟方面會導致交易和代理成本的提高,資源配置上的不合理,在法律和倫理學方面則有損社會正義的價值觀,而且公司法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一定程度的超前能積極影響社會和引導社會,對經濟來說是一種積極的帶動促進作用。當然,在堅持同步理論的指導下,也要立足於國情,綜合考慮文化、法律、經濟和政治制度等資源,堅持我國的社會主義性和民族性,這樣才會形成適合我國的公司社會化責任體系。

  其次,在理念和目標方面也需要加以確定和完善。傳統的商人理論、企業理論或公司理論,把賺錢或盈利、營利視為公司或商人的唯一責任。換句話說就是最大限度地賺錢就能極大地增進社會利益,是堅持一種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理念,這一理念會制約公司社會責任觀念和制度的發展。這一理念把實現公司利潤的最大化作為公司的經營目標,而關於社會責任、社會利益、股東利益之外的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則屬於國家和政府的職責,是福利國家應解決的問題與公司的目的無關,這一理念認為公司的目的與公司利益和股東利益之外的社會利益不搭界,這是最大的制約因素。針對這一理念制約問題,應該對公司目標進行重新定位,應該堅持營利性與承擔社會責任並重的理念。其實,與社會保持密切聯絡、具有社會良心、道德表現較好社會參與活動較多的公司,其往往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並且反過來支援和優化自己的經營環境。

  最後,公司立足於自身的原因不願意承擔社會責任。公司認為現在的市場競爭比較殘酷,如果公司再承擔社會責任那麼意味著公司經營成本的提高、公司產品或者服務價格的上升、股東投資回報降低及公司競爭力的喪失。確實殘酷的市場競爭讓一些公司面臨較大的壓力,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其實公司承擔社會責任能夠改善公司的形象,贏得社會公眾的信賴,是公司形象設計戰略的一部分。一個公司,其誠實信用形象、良好的商業道德水準、公平的經驗慣例對於公司的成功至關重要。還有一點,就是經營者認為其就社會問題所作決策的能力及許可權缺乏,經營者認為自己在企業管理方面很有能力,在企業組織的設計、指揮、監督和投資貿易等方面很有經驗,但是對增進社會利益而利用公司的各種資源可能不是很清楚明白,在他們看來他們不能很好的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處事原則,也就不能去追求國家、政府和公務員所追求的社會效益,但是其實經營者只要樹立了較強的公司社會責任觀念和意識,把握和認識了社會利益的本質和重要性,就能將整體利益上的社會利益分解為與公司有關的明確目標,並進一步轉化為公司的具體行為。這樣以來,就能很好的達到實現社會責任的目的,與此同時也對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有推動和促進作用。

  公司的社會責任應該強化,而且應該將公司的奮鬥目標和社會責任相結合,這樣以來既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也有利於社會利益的發展,這樣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共同發展,推進社會的穩定有序的前進。

  參考文獻

  [1] 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 劉連熠.公司治理與公司社會責任[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杜敏萍***1988.09- ***,女,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民商法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