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工商管理本科論文範文

  在我國經濟不斷髮展改革的情況下,工商管理已經成為了發展市場經濟的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商管理本科論文,供大家參考。

  工商管理本科論文範文一: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十分快,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應該是缺乏工商管理的專業型人才。在近些年隨著教育的不斷髮展,對於高等教育來講,越來越注重學校發展的綜合性和全面性,而且工商管理專業也成為新的熱門專業,越來越多的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逐漸開始走向社會。本文主要是對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及簡單分析。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

  一、培養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的背景

  1.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的速度逐漸加快,其中不得不承認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這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缺乏專業的人才。如今社會競爭的實質已經轉變為人才的競爭,在此背景之下工商管理專業開始興起,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專業在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從側面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2.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變革的同時,教育也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課程改革就在深入的進行。對於工商管理專業來講,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不再單單重視理論知識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更加重視實踐和理論的結合。同時現實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創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之下,工商管理專業開始探索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途徑。

  二、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培養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成為主要的任務和目標,在相關的院校也培養了一大批專業的人才,但是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具體的我認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理論,忽視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知識,是一門理論性十分強的專業,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大多數院校往往只看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對於知識的應用卻很少關注,這造成了學生忽視實踐問題的出現,導致理論和實踐的脫節,學生不能在實踐中應用知識,使學生不能更高效率的掌握知識,對學生日後的發展不利。

  2.培養缺乏針對性,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工商管理專業包括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市場對於其需求的種類也比較多,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缺乏針對性。而且不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策略的過程中缺乏實際考察,專業設定不合理,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經濟的發展,還會造成學生畢業後面臨就業難的問題,給社會帶來壓力。

  3.教學方式理念陳舊落後,缺乏創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得到了不斷的更新。工商管理專業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但是在我們研究之後發現工商管理的教學並沒有將這樣的理念和方式進行應用,導致整個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效率存在問題,而且缺乏創新精神,存在因循守舊等問題,制約著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

  三、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在社會發展的背景下,給工商管理專業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工商管理專業要主動迎合社會需要,培養新型的應用型人才,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具體的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重視理論知識的應用,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和其他專業的知識有所不同,除理論性之外,其專業知識還具備極強的實踐性,學生在學習知識之後,需要有相關的機會進行實踐,相關部門要給學生提供這樣的實踐機會,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檢驗學生知識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鞏固學生學到的知識,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為學生畢業後參加工作打下堅實的技術支援。

  2.結合市場需求,合理科學的設定相關專業。工商管理專業設定相關學科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社會調查,瞭解社會對其的需求,從社會實際的角度出發,科學合理的安排專業設定工作,為社會培養適時的人才。學校可以和一些知名度比較高的企業制定合作計劃,實現人才培養、學生實習、畢業就業一條龍的體系,讓學生可以放心去學習專業知識。

  3.接受新的教學理念,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廣泛吸收新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資訊網路技術,提高課程教學的時代性,同時教師可以採用新時期的教學方法,結合具體實際進行教學,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四、結語

  工商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範圍十分廣的專業,它與時代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新的時期,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工商管理要不斷的轉變自身發展思路,迎合社會需要,培養新型的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蒲小彬;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價值工程;2014年15期.

  [2]唐時俊;探索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年01期.

  [3]安鳳蘭;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探索[J];改革與開放;2012年14期.

  [4]塗在友;邵靜;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宿遷學院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11期.

  工商管理本科論文範文二: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摘要]

  獨立學院是藉助公辦高校的辦學優勢和社會資金的投入發展起來的,是我國近年來高等教育改革的代表性產物,也是我國高等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本文主要從雲南獨立學院出發,分析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分類培養的必要性以及應用型人才分類培養的模式。

  [關鍵詞]

  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分類培養;分析

  一、雲南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分類培養的必要性

  ***一***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習“中國夢”的提出,就雲南而言,地方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之間時常存在脫節現象,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這與市場經濟很不協調。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學術型人才,同時更加需要有專業、專長的的應用型人才。獨立學院在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時,應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立足地方、依託地方、服務地方,解決人才培養的模式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錯位”,實現學校、企業、學生的共贏,突出學院的“應用型”,最終實現社會對獨立學院的認可度。

  ***二***基於學生就業的客觀需要近年來,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不是很理想,學生畢業即失業,而用人單位卻苦於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有較大差距。獨立學院只有將自身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從市場需求出發,把培養社會需要的實用人才作為學院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才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辦學優勢。如今,高等教育已經邁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高等教育的人才質量觀也變得多樣化,社會、市場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需要的不僅是“金領”、“藍領”、同樣也需要“灰領”。

  ***三***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獨立學院作為一種新的辦學機構也就發展了十多年,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既要滿足社會需要,也要適應地方經濟社的發展。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定位,是其生存與發展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只有科學合理定位,並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才能更好的發揮其特長與優勢,避免無序競爭,防止教育資源的浪費,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使培養出來人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既不同於普通的本科院校***二本、一本***,教學型大學的學生更多的從事理論研究,而獨立學院的學生只需要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即可,但這類學生要求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卻要高於二本、一本等大學的學生。其次,獨立學院的學院又區別於專科學生,專科學生看重的是技能培養,卻缺少了紮實的理論功底。所以,獨立學院的學生是既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有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為滿足社會人才的需要,應發揮獨立學院學生自己的優勢,因材施教,依託母體高校的優良辦學傳統、師資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發揮自己靈活的辦學自主權,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

  二、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分類培養模式分析

  ***一***重視本專業及跨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首先,在課程的設計上,通過人才的需要出發,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重新構建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其次,應適當增加專業實踐環節,提高專業實踐學分在所有課程中的比重。通過紮實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再次,提高跨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可安排工商管理專業和其他有相關性的經管會專業一同實訓,增加專業與專業、崗位與崗位的契合度。最後,學院應主動與投資人協商,應該加大學院的實踐教學的投資力度,給予學院實踐教學更多的支援,實現學院的長足發展。

  ***二***“訂單式”人才培養,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老牌專業,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有此專業,該專業又是一個跨多學科的專業,涉及的知識面廣,輻射的學科多,其中包括了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學、法學等等,學生所學的課程雜,就像一鍋大雜燴,學生就像一個萬精油,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過多,但是又不專和精。大多學生感覺工商管理專業所學的內容空洞,高、大、上。這使得學生畢業後與企業嚴重脫節,工商管理專業應該利用和依託行業企業、地方優勢,通過與行業、企業的產學研深度合作,提高學生與就業崗位的匹配程度。首先,學校可開設1-2門專業認知課程,通過去相關用人單位的參觀、用人單位老師的授課實現學生對所學專業以後所從事的崗位認知。其次,為每一位學生配備一位校外專業指導教師,通過定期的校外實訓,實習,實現與就業崗位的契合。再次,學院可以與有合作預期的企業簽訂協議,實現學生的定向培養,學生畢業去該企業實現就業。

  ***三***推行“N”證書,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雲南獨立學院學生是區別於二本,又有別於專科的學生,他們既需要懂得一定的理論基礎,又需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在學院推行“N”證書制度,既增強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實現學歷教育、學位教育與職業、專業資格培訓有效的結合。“N”證書主要是指除了學生本科畢業應獲得的畢業證、學位證以外,還應獲得CET證書、計算機等級證、職業資格證***會計從業資格證、人力資源證、助理營銷師等***。從而,使學生比二本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比專科的學生理論基礎紮實。學生可以通過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衝抵相應的學分,提高學生考證的積極性。

  ***四***開創特色培訓根據學生的就業方向,有效的特色培訓,可以幫助學生找準定位,把握良好的就業心態。特色培訓體現在:公務員考試培訓、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培訓、研究生入學考試培訓、金融系統考試培訓、企業就業培訓、大學生創業培訓等等。從而,使學生有針對性的進入職場,更具備就業的競爭力。

  ***五***優化學院的師資隊伍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建設一支相對穩定而又動態優化的師資隊伍,是提高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的關鍵。獨立學院必須高度重視並釆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讓老師快樂教學,體面生活。獨立學院應該設立自己的一套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包括教師聘用、崗位責任、考評、工資、職稱職務、獎懲等管理辦法,使老師的所勞與所得相匹配,使其管理科學有效,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責。其次,加強梯隊建設,優化師資結構。優化的師資隊伍結構,應在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和職稱結構上配置合理。獨立學院要根據各專業的教學計劃、學生人數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預測等多種因素確定學院的教師總數,有計劃的逐年引進、招聘教師,逐步使專兼職教師結構優化。再次,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知識需要與時俱進,老師也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面,學院可以在職博士、碩士或訪問學者的名義,與外校老師交流互訪,同時還可以讓教師直接參與到企業的專案執行中,提高老師的專業能力,加強老師的動手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喜榮.走特色之路建設工商管理專業[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2.

  [2]濮珍貞.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4.

  [3]劉翔,付娜,常家芸.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經濟研究導刊[J],2010.

  [4]任曉敏.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調研分析.長春理工大學學報[J],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