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研究論文

  近年來,越來越多學校開始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是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並不理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校創新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在創新與發展的當代,創新人才應具有這個時代的素質特徵。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創新人才培養髮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就如何充分發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促進高校創新人才培養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對策

  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序的不斷加快,各國間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只有持續創新才能在經濟、軍事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獲勝,創新的關鍵在於大量具有過硬創新素質的創新人才。創新人才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高校要發揮培養創新人才的職能,為早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當代創新人才的涵義及特徵

  當代創新人才要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勇於突破的創新精神,靈活的創新思維和高水平的創新能力,才能夠創造出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的創新成果,因此創新人才是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其主要特徵為:1***創新人才不願墨守成規,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對事物的敏銳洞察力。2***有別於傳統的接受性學習習慣,創新人才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學習習慣。3***創新人才具備個性化、求新求異的思維方式。4***創新人才具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勇於面對困難、解決困境。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增強創新人才的創新意識。心理健康教育強調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用尊重、積極關注的態度給予大學生髮揮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的空間,發掘並培養其潛在的創新意識,激發其創新動機和慾望,在創新活動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強化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創新內化為一種自覺自願的習慣,樂於創新、樂在創新。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培養創新人才的創新精神。創新是有風險的,創新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會有困難和失敗的挫折,因此發揮創新精神也要正確對待創新道路上出現的失敗。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課堂講解、團體輔導、心理干預等形式引導大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正視和應對失敗,教育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法解析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汲取有益的經驗教訓,走出失落的低谷,將失敗轉化為成功的階梯和創新的源泉。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激發創新人才的創新思維。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課堂講授、心理輔導、個體諮詢等多樣的教育形式,幫助大學生解除困惑,在身心愉悅、心情舒暢的狀態下,學生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等更容易被激發出來,使其養成勤於動腦、求新求異的科學思維習慣,加深對事物內在規律性的理解,將大腦中的感性和理性知識進行分析、重組和昇華,善於捕捉靈感,有意識的進行創新。

  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提高創新人才的創新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從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入手,培養高校學生求新求異的創新思維,鼓勵大學生運用聚合、發散、辯證思維等思維方式進行創新活動,通過不斷的訓練逐步培養出較好的創新能力。並積極引導大學生對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技能進行歸類並重新組合,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提高創新能力的水平。

  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塑造創新人才的創新人格。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課堂講授、團體輔導、心理疏導等形式引導大學生學會釋放心理壓力,合理宣洩、轉移和昇華負面情緒,增強情緒調節能力,培養開闊的心胸和積極樂觀的性格,通過發揮自身的智慧和潛能勇敢面對並戰勝困難,促進其創新人格的形成和塑造。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高校創新人才培養

  ***一***轉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服務於創新教育

  創新性教育尊重人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提倡獨立思考與創新意識,鼓勵大學生通過創新性活動應對挑戰、在危機中發現機會。人的行為不可避免受觀念的制約,因此,教師更要轉變教育理念,尤其是在轉變那些如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進行輔導與糾正等錯誤觀念,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鼓勵學生掌握一些創新思維、創新心理素質培養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強化課程設定,構建有利於創新能力培養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需要一套合理和完整的課程體系。課程設定方面要體現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實施多元化、個性化培養,因此,課程體系的設定一方面要體現綜合性,保證通識課程的數量,另一方面還要體現出時代性,尤其要重視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多開設一些如創造心理學、創造力開發、創新心理素質培養、擇業與就業的心態調整等課程,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強化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式的內容,培養創新素質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視和強化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方式的內容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用尊重、積極關注的態度給予大學生髮揮積極、主動性的空間,發掘並培養其潛在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主要包括髮散思維、聚合思維以及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等多樣的思維形式。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並掌握基本的創新思維方式,幫助他們動態、多角度的把握事物內在的規律性,不斷鍛鍊和提高思維能力。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課外活動,全面提升創新心理素質

  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課外活動,使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鍛鍊和提升創新心理素質。如開放大學生心理測評系統,讓學生通過測評科學、客觀的評估自己的能力。測評後,心理健康老師定期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詢或團體心理輔導。通過課堂教學與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一起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解除大學生在創新方面的困惑和心理困擾,鼓勵學生通過自我體驗開發心理潛能、樂於創新。

  ***五***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高創新素質的教師

  教師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施和引導者,其言傳身教具有強烈的示範效應,教師隊伍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學生素質的高低,因此將全體教師的創新能力凝聚在一起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心理健康教育在這方面也要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宣傳、引導和營造創新氛圍,激發教師學習創造心理學、創新教育等相關知識,改進教學方式,科研與教學並重,把培養創新人才作為教學工作的根本任務。

  四、結論

  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關鍵,高校要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發揮好培養創新人才的職能,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個體諮詢、團體輔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積極運用校園網路、校報、校內廣播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大力弘揚創新精神,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營造良好的氛圍,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程美華等.淺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2]王凌鋒等.實施"積極"創新心理素質教育,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

  [3]王繼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功能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

  範文二:理工院校國防生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國防生SCL-90得分顯著低於軍人常模和普通大學生常模,這說明國防生的心理健康總體狀況明顯優於軍人和普通大學生。其原因可能與國防生的選拔制度有關,堅持“全面衡量、保證質量、擇優錄取”的選拔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防生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

  關鍵詞:國防生;心理健康

  國防生是軍隊委託地方高校培養的將要投身國防事業的“準軍官”。作為高等院校裡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既不同於軍校學員,也不同於普通大學生。國防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與後備軍官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息息相關,也必然給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帶來直接影響。隨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發展,對國防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也逐漸增多。目前,研究內容多集中在國防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國防生與普通地方大學生、軍校生的橫向比較,國防生心理健康狀況與人格特徵的關係研究等方面,而對同一物件在不同學習階段心理健康狀況的縱向分析和跟蹤研究則鮮有涉及。本文擬探討國防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縱向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為完善國防生培養模式、提升國防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供有益參考。

  一、物件與方法

  ***一***研究物件

  本研究的被試物件為江蘇省某理工院校2011、2012、2014級國防生,共214人***男生202人,女生12人***;其中2011級56人,2012級78人,2014級60人;分佈於自動化、輪機工程、機械製造、熱能與動力、會計學等8個理工類專業;年齡17—23歲。

  ***二***研究方法

  選用“症狀自評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對被試進行團體施測,篩查陽性標準。SCL-90共有90個專案,涉及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9個因子。

  ***三***研究程式

  受試國防生分別於2011、2012和2014年新生入學軍訓結束後進行前測,並於2014年4月統一組織實施重測。前後測驗均採用SCL-90,並由經過統一培訓的同一主試實施測驗,以減少誤差,確保測驗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四***統計分析應用SPSS17.0統計軟體處理,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統計分析,F檢驗和t檢驗。

  二、結果

  ***一***總體結果

  參加實測的214人中,前測陽性檢出結果表明12人存在輕度心理問題***陽性症狀***,佔測驗總人數的5.61%;1人存在中度及以上明顯心理健康問題,佔測驗總人數的0.47%。後測陽性檢出結果表明15人存在輕度心理問題***陽性症狀***,佔測驗總人數的7.01%;1人存在中度及以上明顯心理健康問題,佔測驗總人數的0.47%***見表1***。按中國常模結果,SCL-90每一個專案均採用1—5級評分,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專案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可考慮篩選陽性,需進一步檢查。任一因子分或總均分超過3分表明存在中度及中度以上心理健康問題。

  ***二***不同年級國防生

  SCL-90前測、後測對比通過比對分析,發現2011級、2012級國防生的前測與後測存在差異***見表2***,而2014級國防生的前測與後測在SCL-90各因子上沒有差異。表2顯示,2011級國防生SCL-90前測、後測結果在軀體化、焦慮和恐怖等3個因子上有顯著差異,後測得分顯著高於前測;2012級國防生SCL-90前測、後測結果在軀體化、強迫症狀、敵對和偏執等4個因子上有顯著差異,後測得分顯著高於前測。

  ***三***國防生

  SCL-90得分與軍人、軍校學員、普通大學生常模對比表3顯示,2011、2012和2014級國防生SCL-90各因子分高於軍校學員常模,並具有統計學意義;低於軍人常模和普通大學生常模,並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論

  ***一***心理健康總體狀況良好,優於軍人和普通大學生

  國防生SCL-90得分顯著低於軍人常模和普通大學生常模,這說明國防生的心理健康總體狀況明顯優於軍人和普通大學生。其原因可能與國防生的選拔制度有關,堅持“全面衡量、保證質量、擇優錄取”的選拔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防生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同時,國防生SCL-90得分高於軍校學員常模,這說明國防生的心理健康總體狀況不如軍校學員。其原因可能與“90後”國防生自身特點相關。“90後”國防生個性張揚、思想獨立、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缺乏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自我約束能力;同時,自2014年起,國防生考核形式從簽約大單位組考改為全軍統考,考核內容拓展、難度增加,且考核結果直接影響畢業分配去向,使得國防生的心理壓力陡增。而軍校學員自入學後就接受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和教育,較國防生“類軍事化”的管理和教育方式而言,顯然更能磨鍊個人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在高年級階段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下降,心理問題更加突出

  2011、2012級前測與後測結果表明,國防生在大三階段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不如入校時良好,大四階段表現出情緒上的焦慮感和恐懼症狀增多,並伴隨出現主觀上的軀體不適感。其原因可能為:國防生升入大學三年級後,各項訓練強度增加,管理更加嚴格,伴隨自我認知逐步增強、價值追求基本明晰,對自身各方面的要求增高,壓力增大;同學間的競爭壓力加大,人際關係問題逐漸增多,再加上肩負著自我和家庭期待帶來的壓力,導致心理負擔加重,焦慮感明顯上升。2011級國防生的後測時間為4月份,此時他們即將面臨畢業前的軍政素質達標考核和畢業分配,考核的壓力和未來的不確定性使焦慮和恐懼得到空前放大。總體而言,本文對國防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初步的階段性跟蹤調查,分析了不同年級和階段國防生心理問題的特點,但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侷限性,比如對某一屆國防生大學四年期間心理健康狀況的連續跟蹤調查、樣本容量、個性特點和應對方式等相關因素的分析等等,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從而補充、驗證和深化本研究的成果,為國防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拓展和提升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我國心理健康研究的現狀、熱點與發展趨勢俞國良; 董妍教育研究2012-06-15

  2、十年來教師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顧和展望張積家; 陸愛桃教育研究200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