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論文範文參考

  漢語言文學是高等院校語言文學教育中的重要學科,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價值觀念的形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並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漢語言文學論文範文一:研究性學習漢語言文學論文

  一、研究性學習模式———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新嘗試

  研究性學習不算新事物,但在本科教育中真正詳細論述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極為少見,更多的研究者把研究性學習模式看成是研究生教育的專利,對本科生的教育還停留在灌輸式的知識傳授階段。筆者認為,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在大學本科教育中引進研究性學習模式,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變知識灌輸為能力培養、變教師中心為師生互動的必然要求。研究性學習模式不是把每個學生都當成學術科研的後備軍,而是通過科學研究的流程如蒐集資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撰寫論文等培養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綜合能力,為學生進入社會適應複雜的社會需求和進一步學習深造奠定基礎。具體有如下四個層次。

  1.聽———教師的引導、示範作用

  以往論者也強調“聽”的功能,認為聽中“教師起到的示範引領的催化作用尤為關鍵”。但以往論者“聽”的功能過於狹窄,偏於誦讀名篇以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或者利用視訊影片引起學生興趣。筆者以為,研究性學習所謂的“聽”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對於學習方法與思維方法的傳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思維。“聽”雖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師的“講”顯然是“聽”的前提與基礎,所以教師如何“講”就成了學生“聽”後是否有成效的關鍵。具體到講的內容,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如何讀書。書這麼多,讀哪些書,這是一個選擇問題。目前本科生教育普遍偏於教材,對於原典、原著的研讀遠遠不夠。筆者認為可以建構一個以作品為核心、學術專著與論文為輔的三層面立體讀書模型。作品是感性材料,沒有李白、杜甫、蘇軾等人作品文字的浸染,審美趣味與文字功底將失去基礎的依託;學術專著與論文是理性的提煉與昇華,是傳授學生如何研讀作品、如何思考問題的竅門。教師可以根據自己講授的課程給學生在作品、論文、專著方面開一個綜合性的書目,所選書籍不能太多,否則負擔過重;也不能太少,否則流於形式難以奏效。選擇之後,哪些先讀,哪些後讀,哪些詳讀,哪些略讀,都需示學生以法門。其次,應該以自己博學多聞的知識與思想去講解選擇的作家作品與流派,在講授之中使同學們得到思想的啟迪,感受文學的魅力,領悟人生的真諦。這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在教師閱讀作品、專著、論文無數並消化的情況下才能做到,此時的授課將超越知識的灌輸而成為思想交鋒的饕餮盛宴。

  2.讀———知識的積澱與思想的涵養

  “聽”主要是教師“講”的引領過程,“讀”則需學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恆地讀下去。沒有大量讀作品、讀論文、讀學術專著、讀社會這本大書,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將永遠是句空話,大學生課堂上與教師的交流也將陷於遊談無根,至於適應社會工作或進一步深造的寫作能力更是無從落實。只有大量的讀才能說、才能寫,僅僅侷限課堂搞所謂的參與式討論不過是形式主義的隔靴搔癢,看似花哨實則是過眼雲煙。老師教授讀書法門之後,學生沉下心來騰出時間真正一本一本讀書、一篇一篇看論文才是奠定學生紮實功底的不二法門!錢穆先生就說過:“書能一本本一部部地讀,埋頭讀。”讀書方面,每週能讀2~3篇學術論文,每月能讀3部作品與1部學術專著,則何愁學生說與寫的能力?讀書不只是翻書,讀書過程中的摘抄與筆記起到積澱知識與深化思維的作用。如何做讀書筆記呢?讀書筆記有什麼用呢?讀書筆記一方面是圍繞一個主題蒐集資料,鍛鍊學生蒐集資料與資訊的能力;另一方面讀書筆記需要學生組織文字,鍛鍊學生的文字功底;最後讀書筆記還需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甚至解決問題,對於學生如何獨立應對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說———知識的運用與思維的鍛鍊

  沒有知識的儲備與思維方面的操練,“說”將是胡說八道、不知所云。所以這部分雖以“說”立論,但重點闡述還是教授學生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之道。以例項的形式把原文展示給同學,然後引導學生從什麼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過程可以結合講解的內容隨時隨地插入,培養學生解讀文字的能力,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前有教師講授如何讀書、如何思考,後有學生照此紮實讀書做筆記,則課堂上圍繞某一專題讓同學們相互討論才不至於流於形式,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生平時圍繞某一作家作品讀的論文與專著越多,把握的細節越精準,掌握的知識越全面,展示的視野越開闊,最後思想的交鋒也就越激烈。試想根本沒讀過雨果《悲慘世界》原著也沒看過研究論文更沒參考研究雨果學術專著,討論能靠譜嗎?

  4.寫———文字的運用、邏輯的安排、思想的創造交融的產物

  這個“寫”既包括較低層次的摘抄與逐條式筆記,也包括單篇的讀書札記,更包括具有一定創造性的學術論文。“寫”是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它是學生在聽老師講解學習與思維方法、大量讀論文與作品、課堂討論與辯論中闡述自己觀點的基礎上的綜合運用。這個過程既考查文字運用的功底,還考查邏輯層次的安排,更關注自己獨創性思想的醞釀。平時讀書的涵養、老師講授的方法、討論時思維的鍛鍊等等都打破隔閡融為一個有機整體。具體方法是以筆記與摘抄為主,模仿經典學術論文,掌握學術論文寫作規範,為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另外,真正掌握思想與學術的能力,還需給學生介紹一些常用的資料庫與學術專著。現在大學生知道中國期刊網並能下載文章閱讀的少之又少,至於學術專著更是望而生畏。對大學生而言,至少應該熟練掌握中國期刊網的查詢與下載,每個星期至少能閱讀與專業課程相關的高質量學術論文2~3篇並做好摘抄,雖然剛開始閱讀必然艱難,但浸染既久,學術思維必漸漸養成,終身受用。

  二、貫徹落實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可行性

  人文素養的培育非一朝一夕之功,研究性學習模式的貫徹是以大量時間與精力的投入為前提的。沒有時間的保證與實踐的操練,再好的教育理念與模型都將淪為空談。為了把研究性學習模式在漢語言文學的專業教學中落到實處,需要三個層面的協作與努力。首先,教師層面。研究性學習模式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如何傳授學習方法、如何開列讀書目錄、如何演示讀書筆記的做法、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都需要教師在這方面具備極強的綜合能力。具體如下:第一,教師能力方面的培養。所謂“名師出高徒”,要培養一個在“聽、說、讀、寫”方面綜合素養都高的學生,首先要求教師在這方面具有獨特的造詣與深厚的涵養。這個涵養從何而來?還是在科研中大量讀作品、讀專著、讀論文並進行持續不斷思考、寫作、教學中而來。第二,教學方式的創新。有些教師裡肚子有貨,但缺乏教學的技巧與經驗,最後產生的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科研能力並不必然等於教學能力,所以,有科研能力的教師如何把這種能力轉化為教學能力仍然是需要持續關注的焦點。第三,改變對教師的考核方式,加強對教師職稱的評定與能力的考察,關於教學成果的權重,各種獎勵與教學成果直接掛鉤,讓教師擺脫“教好教壞一個樣”的無所謂思想,在制度性的利益保障下,必將刺激教師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改進教學方法。其次,學生層面。學生的主體性相對較弱,在現實大環境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靠他們自己主動學習,實難奏效。所以,客觀上建立一個更為完整、科學的評價體系就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早有論者指出:“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摒棄以往一張試卷定乾坤的傳統考試模式。”筆者配合研究性學習模式構建了下面一個綜合評價學生的模型。最後,課程設計層面。對比國外與國內大學本科教育可以發現,國外本科生每週課時一般在12~15,而國內大學本科每週課時少則20多個課時,多則30甚至40課時,過於緊密的課時安排導致學生上課已經自顧不暇,何來課後讀書做筆記寫論文?現在大學生不是缺少上課的機會,實在是機會太多把他們的生活與時間擠得滿滿當當,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進一步學習與深造。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現在大學本科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隻有記憶,沒有課後的思考使之消化知識。反觀研究生教育,恰恰是較少的教師引導與學生大量自主學習時間的結合,才使學生真正超越單純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所以,課程設計方面應精選必修課程,刪減不太相關的課程。與之相關,就是縮減大學教師的工作量,這一方面是配合縮減課程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為大學教師潛心科研與教學提供了寬鬆的工作環境。

  漢語言文學論文範文二:遠端教育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改革

  一、國內的遠端教育漢語言文學研究

  隨著國內電大院校教學改革的全面深入,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改革也逐步升溫。遠端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教學改革,要求改變教師傳統教學觀念,堅持“學為主、教為輔”,以專業知識為核心、就業為導向來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提高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加強教師技術培訓,已經被一些學者所重視,但研究方法與研究策略還有待於進一步實踐的檢驗與經驗的積累。

  二、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觀點

  ***一***基本思路

  遠端教育的便捷性,使得異地教學成為可能。遠端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性要求比較強,培養目標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作為教育者,必須摸索總結出適合遠端教育特點的課程設定和實踐環節,培養出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較高文化品位、良好人格品質、較強綜合業務素質,適應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漢語言文學專門人才,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主要觀點

  充分利用現代遠端教育技術手段,增進遠端教育師生互動,名校、名師引進遠端辦學體系,把遠端教育異地教學開展得更生動、更直觀,加強實踐教學力度,實踐性教學環節滲透遠端教育全程,等等,不能固守原有教學模式,要大膽創新、改革。

  三、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

  ***一***加強網路教學,網路教師與裝置隨時跟進

  網路教學是遠端教育的特色,通過網路,可以實現異地優勢教學資源共享。網路建設要及時、到位。網路教師要熟悉網路技術與操作,教學裝置要不斷更新換代。

  ***二***打破傳統的室內教學,建立新型教學模式,將課堂外接

  針對遠端教育學生工作實踐性強的特點,突出課堂外接環節。便於遠端教育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工作技能。例如把課堂靈活地設定在學生的就業單位、實習單位。

  ***三***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更新

  首先要配合不同就業領域選擇不同教學範圍。對於不同就業領域的學生,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內容應該有相應的變化,以彰顯其就職特色,為遠端教育物件的職業性和實用性服務。例如旅遊專業的語文教學,應多介紹導遊詞之類的寫作知識,課文中應多選些旅遊風光介紹之類的篇章。這樣學生才更能學有所用。其次,語文教材要不斷更新換代,鼓勵電大教師參與實用教材的編寫,使得電大教材更符合電大教學的實際。要有相應的網路教學環節,更方便學生上網遠端學習。

  ***四***突出遠端教育的畢業論文答辯環節,答辯形式翻新、答辯場地靈活

  充分利用遠端教育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論文獨立撰寫能力,知識體系構建能力。提高學生答辯、演說能力,與現場展示作品能力。畢業答辯地點,不只是在校內舉行,也可以在實訓基地舉辦。答辯教師不只是校內老師,還可包括實訓基地的行業專家。

  ***五***校外專家委員會範圍擴大

  首先,校外專家委員會成員範圍擴大,不僅有相關行業領導,還應包括本門類專業人士;其次,校外專家委員會監督領域放寬,監督範圍可以包括學校的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

  ***六***評價體系改革

  1.建立試題庫,實行考教分離;

  2.評價主體多樣,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3.評價與大賽成績掛鉤。學生參加各級大賽,作為評定成績的一個重要依據。

  4.實訓基地現場考核,作為成績評價的一個組成部分。

  ***七***充分利用實訓基地,加強校企合作

  作為專業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畢業前實習、實訓提供高標準的練兵場所。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正規、高效,切實為學生培養技能服務。實訓基地也可發展一些盈利性專案,成為學生的實訓成果,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就業競爭意識。同時,學校還可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作家、播音員、記者等為文科客串教授。

  ***八***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室,進行現場模擬教學

  建立各種模擬實訓室,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以及禮儀、公關能力等進行訓練,實施校內模擬練習。***本文來自於《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雜誌。《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雜誌簡介詳見.***

  ***九***實行訂單式培養,為企業量身定製合適的人才

  遠端教育應該與就業單位加強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結合具體的單位要求,安排相應課程。將企業的培訓課程納入到電大的現實教學中,將會成為遠端教育發展的一個新領域。遠端教育目標的職業性特點,使我們漢語言文學的實用性和職業性特徵越來越明顯,從而對我們電大的日常語文教學提出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打破教學常規、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的更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