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老師職稱論文怎麼寫

  教師除了科學、完整、有序地傳授給學生知識外,還會對學生就像對自已的孩子一樣,讓學生感到很親切。小編整理了初級老師職稱論文,歡迎閱讀!

  初級老師職稱論文篇一

  做個察言觀色的好老師

  摘要: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法,新師生關係。很多機械脫節的課堂案例給我們老師提出了一個研究的課題: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做一個有心的察言觀色者?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敏銳地觀察學生,要多渠道接收反饋資訊,並及時把握及處理這些資訊,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察言觀色 預習 課堂 作業 考試 課外 調整 效果良好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相互進行的雙邊活動,教師除了科學、完整、有序地傳授給學生知識外,能否準確、全面及時地獲取、掌握好來自學生的資訊反饋並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是初中英語教學成敗的關鍵。相反,教師如果只顧單方面地說教,而忽視學生的資訊反饋,只會事倍功半,那麼教師應該如何獲取資訊呢?如何去把握與處理好資訊反饋呢?如何去察言觀色和左右決策呢?

  一、察課前,觀預習效率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又要求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讓學生學會預習就是一種有效途徑,許多有經驗的教師非常重視學生預習這一教學環節,教師首先會提出預習要求及內容,學生預習得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設定的遊戲Introduce new words in your own ways讓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預習自己輸入本節課要求的語言知識即有關身體各部位的單詞,為下面任務的完成提供必要的語言支撐。而另一個任務Show students the pictures of Yi Jianlian, ask students to name as many parts of the body as they can, repeat each response and ask the class to repeat after me,前面的活動建立在學生預習和自學的基礎上的,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很難自學到位,看圖跟讀則給他們一個學習的機會,而那些基礎好的學生則可以在這時候鞏固自學過的單詞,體會了預習的成就感。

  二、察課堂,觀學生反應

  課堂資訊反饋是教學資訊反饋中重要的一環,教師對課堂資訊反饋的敏銳度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很多教師都有這種體會,上同一內容的課,常常是在第二個班級上課時格外輕鬆,覺得胸有成竹,許多知識點是信手拈來,從容不迫,學生聽得有滋有味,教學效果良好。這就是因為教師已根據學生的資訊反饋,已下意識地開始了教學方法和內容的調整。例如:有一次在講解look for 和find, listen to 與hear兩組詞的區別時,正巧有一學生因丟了自行車而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我馬上把事先準備好的有關資料作了臨時調整我對學生說了這樣幾句話:I’m sorry to hear a piece of bad news. Lin Lin lost his bike yesterday. He had looked for it every where ,but he couldn’t find it . And now he is listening to me . But he may not hear me clearly because he is very upset.學生在很真實的氛圍中很快便掌握了。所以,在課堂上,老師要特別注意“察言觀色”,及時捕捉學生的反映。

  1.如果學生聚精會神,聽得津津有味,說明學生聽得十分入神,對老師的講解有豁然開朗、興高采烈之感,就可知道學生聽懂了。如果教師自己講得滔滔不絕,口乾舌燥,而學生則表情茫然或神情迷惑,這就意味著學生未聽懂教師的講解,這時教師就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英語課堂教學中組織討論,既能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全面瞭解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及看法,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討論中獲得各個層次的資訊反饋,從而做總結性的講解。

  2.“問”即課堂提問。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同時可從中瞭解學生對某些內容掌握與否及掌握的程度,從而調整教學內容。

  3.“練”指課堂練習。課堂上適時地插入一些課堂練習,以求鞏固知識,做到對某些重點、難點問題的當堂掌握;同時又可以從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或根據情況對某些問題進行補充講解。Please call your friend and ask what’s the matter.這個電話何以檢測學生對本節課詞彙和句型掌握情況。也是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敏銳觀察學生,捕獲各種資訊,並及時把握及處理這些資訊,使自己的教學達到更為良好的效果。

  三、察作業,觀合理調整

  作業是英語課堂教學必要的輔助手段,一方面,它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消化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每個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掌握程度,都會在作業中直接反映出來。例如:教師可以在中下等水平的學生作業裡用批語徵求意見:Do you think this unit is difficult for you?和Why?堅持這樣做一段時間後,學生會主動向教師反映上一個單元中還沒有弄清的教學內容和在新課文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就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所以說,批改作業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無聲的“對話”,通過這種“對話”教師可以從中得到教與學的資訊反饋,瞭解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掌握的程度。若批改作業時,只打對號與錯號,學生會只看對幾題、錯幾題,不會留意錯在哪裡,更不去追究錯的原因,也不能起到師生“對話”的作用。

  四、察考試,觀掌握情況

  考試,是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通過批改試卷得到考試資訊反饋。在試卷反饋中,總結教學經驗及不足之處,從而找出學生考試成績好壞的原因,對症下藥,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補救。

  五、察課外,觀整體效果

  1.課後與學生輕鬆而隨和的交談,是教師獲取反饋資訊的又一途徑。這樣,教師會獲得真正有價值的資訊。當你瞭解到學生覺得這節課特別有趣,學得既輕鬆又愉快,不知不覺就到下課時間了,那麼,這節課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便可以說已基本達到了協調一致,教學的效果自然會好。

  2.英語課外活動範圍很廣,形式多樣,如興趣小組、情景對話和表演,英語活動角等。與課堂上課相比,英語課外活動有氣氛寬鬆的優勢,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可以無拘無束。因此,資訊反饋的內容也就十分豐富,層次也不同,個性化強,而且有實用性。同時,教師在課外活動中還能夠根據學生反饋的資訊更具體、更有效地指導學生並及時解答,從而使課外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二十一世紀,英語作為一種交際的工具,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細心回授學生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各種各樣的反饋資訊,如果教師能在這個過程中處理得適度、合理、及時,實施最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案,就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提高思維品質的目的。

  讓我,一個新世紀的初中英語教師,學會真正果斷能幹地瞭解並有效處理學生給我的諸多資訊,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動做一回察言觀色的好老師吧!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初級老師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