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圖書館人文價值解讀

    論文關鍵詞:圖書館人文價值 圖書館人文精神 圖書館精神文化 圖書館組織文化 
  論文摘要:圖書館人文價值是圖書館關於人文方面的各種價值觀念的總稱。人文價值是圖書館的本質,圖書館從來都是人文的,人文屬性是圖書館的根本屬性。文章從圖書館人文精神、圖書館精神文化、圖書館組織文化三方面對圖書館人文價值加以解讀。 
    圖書館的價值取向始終把人類根本價值即人文價值的實現作為自身價值的源泉和基礎。離開了人文價值,圖書館的價值就無從談起。人文價值正是圖書館價值觀的核心,是圖書館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機構,被視為知識、智慧的象徵,在社會中有極高的聲譽和地位。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資訊科技的發展,網路的普及,各類資訊服務機構的產生,圖書館作為“資訊利用中心”的地位受到衝擊,其社會地位與事業的發展面臨明顯的困境。本文就圖書館人文價值加以解讀,以充分發揮圖書館人文的優勢,弘揚圖書館的人文精神,一方面維持好原來的文化中心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提高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通過強化服務觀念,從各個方面充分體現其人 
  文氣息,為讀者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1 圖書館人文精神及其人文價值體現 
   
  1.1 圖書館人文精神的歷史發展程序 
  圖書館人文精神是圖書館人文價值的集中體現。人文精神,是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圖書館發展永恆的旋律。倡導人文理論,實現人文價值,弘揚圖書館人文精神,已經在我國圖書館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美國圖書館學理論和教育家巴特勒,P.***1886-1953***在其代表著作《圖書館學導論》一書中認為:圖書館學理論有兩個基本特徵,一是強調圖書館學的學科地位,二是強調人文因素。印度著名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S.R.***1892-1972***於1931年創立的《圖書館學五定律》極其充分地強調人文因素。五條定律的前四條***書是為使用的;人有其書;書有其人;節約讀者的時間***都直接面對讀者,跟人有直接關係,充滿著濃厚的人文價值思想。 
  儘管中國圖書館人文思想觀念進展十分緩慢,但我國圖書館界不少專家、學者在此領域堅持不懈,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上進行了努力探索,逐步形成了圖書館人文理論的學術流派。圖書館界在管理思想上從“書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意味著圖書館人文精神構建的開始。在圖書館學理論文獻中,蔣永福先生是最早***1991年***採用人文精神字眼的。他說:“人本主義圖書館學所極力倡導的是人的主體性,即弘揚人文精神。它要在現實的圖書館學土壤中,全面實現人性的復歸。”這可以說是圖書館人文精神名稱的雛型。1993年起蔣永福先生連續撰文多篇呼籲構建人文圖書館學理論體系,並初步構建了人文圖書館學的內容框架。 
  1.2 圖書館人文精神的人文價值體現 
  圖書館若要實現人文價值,就要充分發揚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價值的最佳體現。朱曉華女士認為:傳統人文精神在圖書館中的人文價值和意義表現有下述三點:***1***圖書館發揚人文精神是社會進步的要求,是社會向現代化發展的基本動力和根本目的。在注重技術發展的同時,人自身的價值也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和關注。***2***發揚人文精神是圖書館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圖書館是社會需求的產物,圖書館的價值取向始終以提高整個社會的科學、技術、文化及思想道德為己任,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是圖書館一直追求的社會目標。人文精神正是圖書館價值觀的核心,圖書館要實現自身價值,必須發揚人文精神。***3***發揚人文精神是圖書館實現社會職能和維持社會地位的必要手段。圖書館擔負著儲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開發智力資源的職能,實現這四項社會職能,依靠的不僅是政府的財政,更關鍵的是圖書館人熱愛人類文化事業,通過不斷改進和提高自身管理和服務水平而實現其社會職能。 
  目前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有不少停留在口號上,人性化服務的開展不夠深入。我們應該在服務中多從讀者角度考慮,為讀者分擔困難,少一點行政強制管理,少一點懲罰,多一點溫馨提示,多一點人性化服務,就能贏得讀者的尊重和理解。體現對讀者的人文關懷,要把維護和關愛讀者的服務滲透到每一個細微之處,讓讀者真切感受到:來到圖書館學習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