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圖書館人文建設

  [摘要] 圖書館人文精神是指在圖書館的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中所體現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圖書館館員是資訊資源與讀者之間的橋樑和紐帶。本文認為要將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貫穿於圖書館建設的始終,體現在圖書館建設的每一個方面和每一個環節。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 以人為本; 人文精神; 表現

  公共圖書館作為諸多文化中的一種具體表現形態,始終與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緊密相聯,且不斷變化。傳統的圖書館更多注重的是館舍的面積、存書的數量、裝置的配置、經費的投入、圖書的外借量以及接待讀者的人數等“物的發展”,而對“人的發展”這一重要因素相對考慮較少。隨著時代的發展,從“書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標誌著圖書館人文精神構建的開始。
  圖書館人文精神是指在圖書館的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中所體現的以人為本的思想。作為一種精神,它把人作為評價一切的標準和行為的出發點、落腳點,在整個圖書館建設和服務的過程中,體現出人性化服務的思想理念,以滿足人的需求,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體現人文關懷,創造美與和諧,充滿著濃厚的人文主義意蘊和民主價值觀,是一種文化時代科學的人文精神,具有社會精神文明的共性和行業特徵。
  圖書館人文精神最根本的特徵是“以人為本”的服務觀念。通過更新服務手段,改善服務條件,開展主動交流,提供更多更新更美的優秀書刊,努力營造有利於廣大讀者身心健康的良好環境,體現出圖書館普及性、全面性、發展性、主動性、多樣性和開放性的服務特點,最終實現人性化的服務目標。即把一切為了讀者,讓讀者滿意,作為圖書館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圖書館服務人性化的具體體現,是圖書館現代管理的核心,也是圖書館人文精神的重要見證。
  服務方式人性化是弘揚人文精神的重要舉措。人性化服務是指圖書館以別緻的館舍、一流的館員、多元的藏書、先進的技術以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來滿足讀者需求的服務方式。圖書館在提供全方位的個性化的文獻服務資訊服務的同時,充分體現出圖書館的人文精神,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服務思想,實現圖書館館員的人生價值。
  圖書館人文精神具有導向、塑造、培養和激勵等作用,對讀者群的道德修養、思想觀點、社會知識、行為方式等都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要以所有讀者為根本,尊重讀者,維護和保障讀者的合法權益,保護讀者有效行使資訊參與權,並認真採納他們提出的合理建議,不斷改進圖書館的各項工作。要保護讀者的隱私權,對讀者來館查詢、檢索、利用的各種諮詢資訊加以保密,進而以高效、優質的服務去滿足讀者的需求,讓圖書館資訊資源能夠通過讀者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圖書館館員是資訊資源與讀者之間的橋樑和紐帶。要深入挖掘圖書館員的智力和潛能,激發館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使館員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精神狀態,始終處在和諧、奮進的環境之中。要充分考慮館員的願望需求和理想,體現出對人自身的認識,對人尊嚴的維護。制定出一整套相應的管理體系,切實調動館員的積極性。在圖書館的管理中,要採取教化、疏導與激勵方法,用柔性手段進行調節與控制,用非強制性的方法去影響感化。要強化和提高館員的資訊素質和專業技能,加強高階人才的引進和對現有館員的培訓。實行有組織、有計劃、有考核的全員培訓,並注意分層次、結合崗位特點,使館員普遍掌握計算機操作知識、自動化系統知識以及資料庫知識,使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和社會效益,使人文精神成為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
  要將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貫穿於圖書館建設的始終,體現在圖書館建設的每一個方面和每一個環節。
  在設計和建立圖書館時,就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圖書館建構思想,以優越、便利的地理位置,高雅、新穎、親切的格調,文化意蘊濃厚的建築造型等,使圖書館成為都市的標誌性建築和最具吸引力的文化環境之一。在館內功能佈局、裝置購置和設施擺放、服務產品、服務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要將以人為本作為出發點,處處給讀者以親切的關懷,為讀者提供舒適、優美、潔淨的環境,通過良好的環境和人文關懷去感染讀者,充分體現人性化的辦館理念。 
  在運用現代化資訊科技實現圖書館管理自動化、數字化和網路化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將人性化的因素很好地融合進去,充分體現圖書館人性化服務理念。建立良好舒適的親情化的服務環境,在服務措施上表現出親情化、人性化的服務特點,使讀者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要以滿足讀者需求為宗旨來開發新技術、運用新技術,讓新技術成為讀者方便、快捷、準確獲取資訊資源的工具。充分應用網際網路、資料庫等現代資訊科技為讀者提供經過整理、分析、綜合的資訊知識,有針對性地為不同人群解決不同的問題,提供個性化的、富有特色的服務,起到知識導航的作用。
  同時,在藏書建設方面也要做好前期調查和後期資訊反饋,以使用者的資訊需求為導向,調整館藏結構,優化資源體系,為讀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