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勵志故事及其道理

  每一個經典勵志故事都有其道理,這其中的哲理需要我們自己好好感悟,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頭掉進陷阱的驢

  有一頭驢,掉到了一個很深很深的廢棄的陷阱裡。主人權衡一下,認為救它上來不划算,走了。只留下它孤零零的自己。每天,還有人往陷阱裡面倒垃圾,驢很生氣:自己真倒黴,掉到了陷阱裡,主人不要他了,就連死也不讓他死得舒服點,每天還有那麼多垃圾扔在他旁邊。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維發生了轉變,它決定改變它的人生態度***確切點說應該是驢生態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腳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沒,並從垃圾中找些殘羹來維持自己的體能。終於有一天,垃圾成為它的墊腳石,使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人生哲理感悟】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窮,你的女人醜,不要抱怨你沒有一個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資少,不要抱怨你空懷一身絕技沒人賞識你,現實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這個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到達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還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而事實上,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

  人生不過如此,又有什麼值得你去傷悲的事,你就當它是踩在腳下的垃圾好了,讓它成為你人生成功的墊腳石。

  :有時缺陷也是一種美

  一位挑水夫,有兩個水桶,分別吊在扁擔的兩頭,其中一個桶子有裂縫,另一個則完好無缺。在每趟長途的挑運之後,完好無缺的桶子,總是能將滿滿一種桶水從溪邊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縫的桶子到達主人家時,卻剩下半桶水。

  兩年來,挑水夫就這樣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當然,好桶子對自己能夠送滿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子呢?對於自己的缺陷則非常羞愧,他為只能負起責任的一半,感到非常難過。

  飽嘗了兩年失敗的苦楚,破桶子終於忍不住,在小溪旁對挑水夫說:"我很慚愧,必須向你道歉。""為什麼呢?"挑水夫問道:"你為什麼覺得慚愧?""過去兩年,因為水從我這邊一路的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作了全部的工作,卻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子說。挑水夫替破桶子感到難過,他滿有愛心地說:"我們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開的花朵。"

  果真,他們走在山坡上,破桶子眼前一亮,看到繽紛的花朵,開滿路的一旁,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下,這景象使他開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盡頭,它又難受了,因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子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溫和地說:"你有沒有注意到小路兩旁,只有你的那一邊有花,好桶子的那一邊卻沒有開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邊的路旁撒了花種,每回我從溪邊來,你就替我一路澆了花!兩年來,這些美麗的花朵裝飾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這個樣子,主人的桌上也沒有這麼好看的花朵了!"

  【人生哲理感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缺陷有時候是特點,有它們的存在才是完整的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學會接納自己,不要低估自己,要始終相信總有一天自己將擁有一個自己的舞臺。

  :逆境中如何鼓起生活信心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窮人與妻子,六個孩子,還有女兒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間小木屋裡,侷促的居住條件讓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他說,我們全家這麼多人只有一間小木屋,整天爭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潰了,我的家簡直是地獄,再這樣下去,我就要死了。智者說,你按我說的去做,情況會變得好一些。窮人聽了這話,當然是喜不自勝。智者聽說窮人家還有一頭奶牛、一隻山羊和一群雞,便說,我有讓你解除困境的辦法了,你回家去,把這些家畜帶到屋裡,與人一起生活。窮人一聽大為震驚,但他是事先答應要按智者說的去做的,只好依計而行。

  過了一天,窮人滿臉痛苦地找到智者說,智者,你給我出的什麼主意?事情比以前更糟,現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獄,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得幫幫我。智者平靜地說,好吧,你回去把那些雞趕出房間就好了。過了一天,窮人又來了,他仍然痛不欲生,他哭訴說,那隻山羊撕碎了我房間裡的一切東西,它讓我的生活如同噩夢。智者溫和地說,回去把山羊牽出屋就好了。過了幾天,窮人又來了,他還是那樣痛苦,他說,那頭奶牛把屋子搞成了牛棚,請你想想,人怎麼可以與牲畜同處一室呢。“完全正確,”智者說,“趕快回家,把牛牽出屋去!”

  故事的結局是這樣的:過了半天,窮人找到智者,他是一路跑著來的,滿臉紅光,興奮難抑,他拉住智者的手說:“謝謝你,智者,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給了我。現在所有的動物都出去了,屋子顯得那麼安靜,那麼寬敞,那麼幹淨,你不知道,我是多麼開心啊!”

  寓言總免不了誇張虛構的成分,缺少模仿效法的現實可操作性。但寓言帶給人的是一種啟示,一種打通內心障礙的方法。那麼,這個智者要告訴我們什麼呢,他給這個窮人出的主意夠不夠一個智者的水平呢?

  表面看起來,智者的方法帶有某種黑色幽默,他並沒有讓窮人的處境稍有改觀,相反,窮人因此而受了一段時間更嚴重的痛苦。問題不在這裡,因為一個人生活得幸福與否,從來沒有一個恆定的標準,在更多的情形下,幸福與否是一個人的現實生活感受,是與先前的生活,與周圍人的比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一文不名,照樣活得有滋有味,你要說他窮,他會說某某比我還窮;有的人坐擁金銀,人能擁有的他都有,但仍然霧鎖愁眉,日月無光,你給他說,你已經幸福到家了,他會說,某某人比我更幸福。我們不可簡單地嘲笑前者的麻木不仁,也不可輕易地指責後者的不知滿足,他們的滿足與不滿足自有各自的合法性理由。俗話說,人心沒底兒,吃了五穀想六穀,吃了龍肉想豆腐,全在於一時一地的需要和心態。而且,對生活的滿足感的產生,並非全部來自生活給你提供了什麼,更多的則是你在生活中感受到了什麼。步行趕路的人看見以驢代步的人是多麼地逍遙自在,而騎驢的人在騎馬的人那裡便要自慚形穢了,那麼騎馬的人在汽車面前呢,汽車在火車、在飛機、在飛船那裡呢。我發現,為行步所苦的人,一旦有車坐,則很少去抱怨車速慢;吃不飽肚子的人,也很少對到口的食物挑挑揀揀。我從小就一直接受憶苦思甜教育,聽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苦不苦,想想紅軍長征二萬五。長征咱沒走過,只是聽說,但通過知情者的描述,眼前的吃苦受累,真的算是小小不言的挫折了。當然,施教者並非一定要我重走長征路重吃長征苦才算,而是向我證明,你眼下吃的那點苦是算不了什麼的,要改變處境,必須通過堅韌不拔的努力。

  【人生哲理感悟】寓言中的這位智者給這位窮人出的點子,其實還屬於憶苦思甜教育範疇,不過,他不是拿別人的事來說事,他讓身處糟糕地位的窮人陷入更糟糕的處境,以此來說明,你的處境雖然很糟糕,但還不是最糟糕的,還沒有到絕望的時候,需要你做的,是調整你的心態,鼓起生活的信心,改變眼下的處境,至少,不要退到你已經見識過的比現在還糟糕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