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創業故事

  只有創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實的生活,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農民創業讓普通的酸菜也有大市場

  酸菜是深受很多人喜愛的一種菜餚,不僅在市場中可以隨時買到,其實在家動手製作也是十分簡單的,就是這日常生活中的美味,讓袁振瑩看到了商機,在艱苦奮鬥了八年之後,袁振瑩一躍成為了當地著名的企業家,可以說是酸菜成就了她的美好人生。

  袁振瑩說:“只要有資源,再小的農產品也能做大做強;人生沒有失敗,只有提前放棄,一旦目標確定,跪著都要爬過去。”袁振瑩的酸菜生產線在隴南市武都區西關騰飛大廈二樓,80多個大缸擺放了一層樓房,30多個工人在擇菜、清洗、切菜、裝缸、包裝。每天晚上,農運車將原料從山區農田運進城,送進袁振瑩的倉庫,另外一些車輛將裝好紙箱的酸菜運出,送往蘭州、成都、西安等地。 開始的那一年,做好的酸菜賣不出去,袁振瑩在蘭州給人送,在天水開展“一分錢一袋酸菜”促銷活動,只收硬幣一分,煞是熱鬧。僅在2007年10月,送出了5萬多元的酸菜,總算在蘭州和天水開啟市場。

  電子商務興起後,更多的酸菜一件件由快遞公司運出,銷售到全國各地。 袁振應說:“正在開展‘尋找海外遊子,品嚐家鄉味道’活動。不管多遠,只要快遞能送到,不管花多少錢,我都願意將自己的酸菜送去。”一袋酸菜賺一毛錢,中國人每人吃上一袋,可以賺1億元。利潤空間很大。這取決於資源優勢。因為隴南武都的山泉水和山野菜做出的酸菜味道特別好,百吃不厭。酸菜可以直接包餃子。小麥粉加上酸菜可以做成很獨特的酸菜麵餅。酸菜燉魚湯,風味更是獨特。以前是家家戶戶自己做著吃,袁振瑩是做起來讓全國人民吃。結果做成了甘肅著名品牌。

  “我現在想建一個氣調庫,將更多農戶的生產的原料存放起來,保證在冬季生產新鮮酸菜。這需要200多畝山地,正在申請。”袁振瑩蠻有信心。最近,他在網際網路上開設了自己的網店,並推出圓根香“雨林生”品牌,展示了實體企業在網路銷售中的優勢。線下有企業、有批發、有零售,線上有更大空間的促銷,袁振瑩這時開始琢磨:怎樣讓更多的人借自己的產品更方便地賺錢,怎樣把自己的企業辦成社會團隊企業或大眾化企業,讓更多的電商自願加入自己的營銷團隊,通過推銷圓根香“雨林生”酸菜致富。“一定要先讓別人賺錢。讓大家賺錢。不能只考慮自己賺錢。”

  袁振瑩設計了自己的批發後臺:圓根香雨林生酸菜供貨平臺。讓電商會員直接在這個平臺上下貨。價格低於圓根香自己在網上的零售價。電商會員不需要跑路來廠裡提貨批發,不管在何時何地,只要點開圓根香的供貨平臺,下單後,圓根香總廠就會把貨物發出。完成讓利差價交易,每件貨能賺到5元。這個辦法很好的解決了那些沒有生產實體、沒有倉儲能力、資金短缺、常規批發提貨難度大的電商面臨的困難。 甘肅文縣黎平鄉的劉小鳴開辦的網店叫“甘肅天成特產”,和袁振瑩聯絡上以後,直接在網店叫賣圓根香雨林生酸菜,客戶向他遞交訂單後,他再向圓根香公司遞交一份訂單就可以了,感覺方便得很。 袁振瑩這一招,很快吸引了蘭州、天水、成縣等地的電商,直接加盟圓根香營銷團隊。這些會員坐在家裡,像二傳手一樣,推銷袁振瑩的酸菜。隨著資料不斷上升,袁振瑩心裡樂開了花。實體企業大多數只圖自己賺錢,想著壟斷市場,袁振瑩寧可自己不賺錢或微利多銷、保本銷售,就想用這樣快捷的辦法帶起更多電商致富,同時帶動更多農戶致富。這一辦法實施20天時間,會員發展到40多人,發貨1800多件。

  2:農民創業靠黑山羊養殖成功緻富

  陳霞已經在上海打拼了十二個年頭,但是在一次回老家過年之後,她有了離開上海,回鄉創業的想法。原來在鄉鎮舉辦的創業座談會上,陳霞特別看好黑山羊養殖專案,即便是在家人們反對的情況之下,她還是堅持選擇無息貸款的方式幹起了黑山羊養殖。

  由於陳霞黑山羊養殖很成功,有四五位鄉鄰加入到她的行列中,和她一起養羊。陳霞決定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帶領她的養羊團隊來到鄰近的雙港鎮,租下二百畝河邊草地,新建一個養殖基地,並註冊成立了雙港鎮盛遠藏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

  陳霞的養羊事業走上了良性迴圈的軌道。目前,山羊年飼養量2000餘隻,存欄量1000餘隻,而且在她的帶動和幫助下,周邊的雙港、老舍、四港等村鎮,已有120多戶農戶靠養羊發家致富。養羊成功後,2015年3月她又投資200萬元,在響水最繁華的財富廣場租下300餘平方米的店鋪,開了一家以炭烤羊腿、羊排、香辣蝦為主的風味餐館,安排了15名姐妹就業。

  回首往昔經歷的挫折,從不被親人理解到逐步得到支援,從沒有養殖技術和經驗的養羊新手到一名黑山羊養殖能手,從家鄉的東吳村發展到雙港鎮的盛遠藏山羊養殖基地,再進城租房開餐館,“這些經歷讓我吃了不少苦頭,但也讓我收穫了讚譽,堅定了信心。”陳霞說,她的成績得到市、縣肯定,先後獲得“返鄉創業之星”、“返鄉創業十佳標兵”等稱號,2015年9月在全市巾幗創業大賽中獲得二等獎,2016年1月,被表彰為“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

  幾年來,陳霞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換來了累累碩果,也贏得了群眾的讚許和好評。她說,以後將繼續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把產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婦女姐妹走上科學致富之路,為家鄉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3:養兔子致富 在農村做出一番大事業

  劉蘭兩年前還是個養兔的門外漢,如今卻是村中的養兔大戶,這兩年的時間裡,劉蘭經常去向養殖場請教養兔子的經驗,還經常去市場進行深入的瞭解,就這樣慢慢將自己的養兔事業做成功。

  2014年,劉蘭拿出積攢的10多萬元現金,建兔舍、買兔種 “一開始我花了7萬多元建起了這個200多平方米的養兔場,租用了周圍的這些田地,主要用來種植些青飼料來養兔的,1萬多元配備一些養殖設施,2萬多元買了種兔40組,投入了自己很多心血,說實話,壓力也挺大的。幹養殖行業嘛,都是有風險的,不試試哪曉得會不會成功呢!”提到創業初期,劉蘭笑了,像撫摸心肝寶貝似的撫摸著手裡的那隻灰色的思麻兔。

  肉兔優質供不應求

  “兔子是非常愛清潔的動物,環境不衛生會影響兔子的生長和品質。”說起養兔子的心得,劉蘭講得頭頭是道。的確他養的兔子不但個大、肥嫩,燒熟後還有一種特別的香味,他的兔子在當地已經供不應求。如今,這個200多平方米的養兔場年總產值已達20多萬元。

  “這10多隻兔子是隔壁村趙家辦酒席要用的,我們得趕到下午3點前殺好給他們送過去。” 劉蘭的妻子利索的剝兔皮。據她介紹,現在鄉村辦酒碗,大多數酒席的餐桌上都會有“燉全兔”這道既營養又美味的主菜,他們養的兔子不僅在當地的農家酒碗上“出席”,附近好幾個鄉鎮的酒席上也有它們的蹤影。

  據瞭解,他家的兔子主要還是火鍋店、餐館定的多,目前他已跟兩家兔肉火鍋店,好幾家餐館簽訂了訂貨合同,每月銷肉兔都有上百隻。

  “我是專門到這兒來給孫子買肉兔的,現在城裡的孕婦、小孩吃這種農村的綠色肉食好,思麻兔,食五穀雜糧的長大的,農貿市場上難買到 ,聽朋友說這兒的兔多,很多人都來這買,我也來湊個熱鬧。”60歲的李偉富常常來這兒買肉兔。別看小小的思麻兔,劉蘭家就肉兔的收入可不少,一隻商品肉兔就賣一百多到兩百元,銷量還供不應求。肉兔每年收入就有十多萬元。

  
的人還:

1.真實

2.80後農村創業故事

3.80後農村女創業故事

4.80後草根農村創業故事-80後草根創業故事

5.農村90後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