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戚繼光主要成就簡介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人物戚繼光主要成就,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人物戚繼光主要軍事成就

  練兵排陣

  軍事上戚繼光撰寫了兩部重要兵書即《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這兩部書是他練兵打仗的經驗總結也是他訓練軍隊的教本在軍事學上有很高的地位被收錄《四庫全書》佔軍事著作的十分之一。

  戚繼光初到山東備戰倭寇時發現明軍將驕兵惰、紀律鬆弛、兵不習戰跟熟練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戰鬥力實在太弱。於是戚繼光到金華、義烏等地招募了3000農民並親自訓練他們這便是早期的”戚家軍“。

  鴛鴦陣

  因為浙閩沿海多山陵沼澤道路崎嘔大部隊兵力不易展開而倭寇又善於設伏好短兵相接。戚繼光針對這一特點創造了一種新的戰鬥隊形這種陣形在與倭寇作戰時好像是結伴而行的鴛鴦於是被命名為”鴛鴦陣“。這種以十二人為一作戰基本單位的陣形長短兵器互助結合可隨地形和戰鬥需要而不斷變化。

  鴛鴦陣陣形以12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長槍手未刺中敵人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最後一名為負責伙食的火兵。“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制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戚繼光率領“戚家軍”經過“鴛鴦陣”法的演練後在與倭寇的作戰中對倭寇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

  車營

  戚繼光鎮守薊門時期根據北方遊牧民族擅長騎兵作戰的特點建立了車營來剋制騎兵每四人推一輛戰車戰車裡放置拒馬器和火器。戰鬥時將戰車結成方陣馬步軍以戰車為掩護先用火器進行遠距離攻擊敵人的騎兵靠近後步兵使用拒馬器列於陣前用長槍刺殺敵人敗北後派騎兵對其進行追擊。戚繼光又在陣後置輜重營選南兵為先鋒入衛兵主策應本鎮兵專門負責防守戚繼光一軍節制精明器械犀利使得薊門成為當時邊境第一軍。

  修築長城

  金山嶺

  “南倭北虜”即東南沿海一帶倭寇的侵擾和北部邊境韃靼騎兵的襲擾是長期困擾明朝廷、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兩大問題。在與俞大猷、譚綸等人消滅南部倭寇之後戚繼光被調往北邊防禦韃靼。

  明朝為加強北方防務將長城沿線劃分為九個防禦區分別駐有重兵稱之為九邊重鎮每鎮均設有總兵官管轄。薊鎮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拱衛京師是九鎮中最重要的一鎮戚繼光為薊鎮總兵官。

  薊鎮長城最早修建於明朝初期洪武六年命大徐達等備山西、北平邊諭令各上方略。從淮安侯華雲龍言自永平、薊州、密雲迤西二千餘里關隘百二十又九皆置戍守。洪武十四年徐達發燕石等衛屯兵萬五千一百人修永寧、界嶺等三十二關。雖然到弘治、嘉靖年間長城也都有所修築但過於簡單。真正大規模的修築則從隆慶至萬曆初由戚繼光完成的。

  戚繼光在修建長城過程中依據“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建築思想山勢低矮處加高城牆山勢高峻處修建敵樓個別地方加修了障牆、支牆、擋馬牆全部為磚石結構或磚石木結構使這段長城設施完備、構築牢固、佈局嚴謹、可攻可守。經專家鑑定金山嶺長城是我國萬里長城的精華之所在。障牆、文字磚、擋馬牆被譽為金山嶺長城的“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