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勵志的文章精選兩篇

  當一個人失去追求卓越的信念,平庸就開始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積極勵志的文章精選,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積極勵志的文章精選1·除了努力,我們別無選擇

  略哥哥死的那年,我12歲,他14歲。

  他騎著單車,經過一個漫著大水的堤壩,被捲入洪流。那天端午剛過,暑熱乍起。幾個在下流洗衣的婦人,聽見撲騰的聲音,以為是一條白色的大魚。

  第二天午後,父親和叔伯們在很遠的水流裡,找到衣衫襤褸汙漬橫陳,已經不會再睜開眼睛的他。

  我聰慧得無以復加的略哥哥,象棋下得無人能及的略哥哥,那個站在黃昏的籬笆前,食指一曲一張,將撲克彈得滿天飛的略哥哥,就這樣走了。

  我從學校趕到他家時,他正躺在一個小小的棺槨裡,就像和我捉一個迷藏,而他永遠地贏了。

  伯父和伯母像被抽空了骨頭,他們被人圍著,一開口,眼淚就滾滾而流。

  但終於到了最後的送別。

  第三天午後,那支白色的隊伍,停在一塊向南的山坡,將略哥哥放了下來。

  那裡開闊明淨,草淺風輕,對面還有一個日夜通明的加油站。看風水的先生說:墳頭對著光,他就能看清方向,找到路再回來。

  伯母幾次崩潰。

  鴻哥哥扶著她,一遍遍地說,媽,你還有我,你還有我。

  我不知道這件事是不是最大的動因。

  總而言之,後來,鴻哥哥就像個瘋子一樣努力。

  有一年,家裡窮得沒有了辦法,父親邀了兩個人,販豬肉去南昌賣。肉賣完後,去醫學院看鴻哥哥。他那時正在考研究生,努力得叫人害怕。

  我父親回來後,感嘆說,我看他的同學,都是戲戲浪浪的,只有鴻哥哥,一刻不停地在看書……根本沒有時間玩,一個多月沒洗澡。你好好學著點啊……

  一個真正竭盡全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他果然順利考上。

  再以後,順利考博,出國。28歲,他帶著嫂子一起留美,36歲拿到美國綠卡,從此定居USA。在美時,他成為一上市公司的技術總監,早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而在生物醫學領域,又研發了分子檢測的專利,近些年被中山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帶了一批博士生,還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牛逼得一塌糊塗。

  前些天,他回國,我們一起吃飯。

  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努力呢?”

  “除了努力,我們別無選擇。”

  又說到他當年的同學,大多安穩地呆在小地方,朝九晚五,早早就進入一種僵局。

  “這不是生活簡單,而是一種委頓和懶惰。我們一定要警惕。當一個人失去追求卓越的信念,平庸就開始了。”

  蛇蛻皮,蟬脫殼,毛毛蟲破繭。

  每一個從底層逆襲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脫層皮,或者掉身肉的。

  這世上沒有毫無道理的橫空出世,所有的閃亮登場背後,都是多年苦心孤詣沉默不語的自我挑戰,對極限的不斷突破。

  弱者相信運氣,強者只信因果。

  我剛剛練習寫作的時候,有一個前輩,曾給了我一個淺白但又至關重要的建議:

  別想那麼多,你只要記得,任何人用十年時間,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都會成為頂極人才。

  後來,我覺得他說太保險了。

  只要用兩年專注於一件事,就可以在業內“小荷才露尖尖角”。

  用五年時間,就能成為佼佼者。

  而十年,足夠讓你出類拔萃,成為明星。

  丹尼爾·科伊爾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和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也是同樣的意思: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達·芬奇至少畫了10000小時,才有了《蒙娜麗莎》;莫扎特至少練習了10000小時,才寫出了第九號協奏曲;比爾·蓋茨設計了7年的程式,才有了微軟。

  達爾文說:“我一直認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別不大,不同的只是熱情和努力。”

  真正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從來就不是天分,也不是運氣,而是嚴格的自律和高強度的付出。

  我們都是滾滾紅塵裡,那最平凡的一些。但是,我們都有著隱祕的願望: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多的選擇,在更好的世界裡生活。

  為了實現這一點,你要做的只有兩條:

  1、 找準自己最擅長的,你最有可能傾注全部熱情的,然後,緊緊抱著它,一頭扎進去。

  但努力,不是指在你缺乏興趣的工作上使勁,而是在你覺得最不辜負此生的事上投入。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借永澤的嘴,說過一句話。

  “那不叫努力,只是勞動而已……我所說的努力不是這樣。所謂努力,指的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

  找準之後,讓它成為你鋒利的刀斧,你精準的指南針,你穩固的梯子,你翹起夢想之國的槓桿。

  2、 投入所有精力,不要管結果,不要聽別人瞎BB。

  就像費曼說的,“如果你喜歡一個事,又有這樣的才幹,那就把整個人都投入進去,就要像一把刀直紮下去直到刀柄一樣,不要問為什麼,也不要管會碰到什麼。”

  最累的人,是最閒的人。

  不努力很容易讓我們陷入焦慮。

  因為,我們會開始和自己交戰。

  一個自我想在庸常的生活裡,像掉落沼澤的人一樣陷下去。一個自我卻不甘心,掙扎著要爬上來。

  這種對抗與較勁,就會讓我們痛苦,不僅不能讓我們休息,反而會讓我們無法寬恕自己,陷入焦慮,甚至抑鬱。

  然後,為了獲得平衡,我們不再橫向比較,減少與小夥伴們聯絡,變得自閉,眼光一直向下,向下。

  但這種自我封閉,從來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它伴隨激烈的否定,絕望的掙扎,把自己往抑鬱的深淵裡愈推愈深。

  在鍾愛的事情上投入時間,開始創造,獲得自我價值,對於我們,都是一種有益的療救,而非消極的消耗。

  維克多·弗蘭克說,當一個人努力做一件事,或真心關愛一個人時,幸福便悄悄來臨了。

  而努力本身,也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回報。

  當我們沉潛於某一事物,完全忘我,完全融入,沉入一種超然的平靜中,生命中真正的幸福便會來臨。比物質的享受更甚,比他人的讚許更炒不可言。

  當我懶惰的時候,是我病最重的時候。

  當我努力的時候,是我最健康的時候。

  就像那天席間,我還問了鴻哥哥一句話,“那麼拼,是不是和略哥哥的事情有關?”

  他說,有,但不全是。更多的,這是一種本能,如果不努力,會感覺不舒服。

  為什麼我們要努力?

  1, 因為我們是不甘平庸的年輕人。

  因為我們想有更多的自由與選擇;

  我們想生命更豐富;

  我們想有更多的尊重與愛;

  我們想有一天,能坐在偶像的對面,和他稱兄道弟,而不是一直跪舔;

  我們想有一天,能踏上那些喜歡的異國,坐在當地最負盛名的酒吧,用流利的英文,和一個青年談戀愛,而不是一直在天朝做白日夢。

  2, 因為不努力,我們會焦慮。

  這世界高速運轉,從來不會因為你的自動退伍,而停歇片刻。

  而當你一停下,你會發現,朋友們都在竭盡全力地向前,他們朝氣蓬勃,他們熠熠生輝,他們就在你夢想的路上,開始閃閃發亮。

  這種社會比較一定會帶給你巨大的痛苦,深度的自卑。

  你會懼怕他們的訊息,抗拒他們的接近,關緊心門,自毀雙目,以縱容自己的失敗。

  簡而言之,我們之所以要努力,無非要獲得外界肯定,內心幸福。

  如果你還有血氣,如果你也不服輸,那麼,別刷手機了,立刻,馬上,把手頭的工作幹完。

  不要找藉口,不要拖延,不要淘寶微信真人秀,不要參加無意義的社交。

  全神貫注地,用10000個小時,去做一件你最想做好的事,然後,抵達你的夢想。

  你沒必要一開始就很厲害,但現在,你要開始去變得很厲害。

  Now,just do it.

  請相信,當我們持續努力,整個世界都會慢慢走過來。

  積極勵志的文章精選2·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的名片

  你不經意的一個行為,也許你以為別人看不到,其實有人已經默默給你貼上了標籤。或許這個標籤很快隨風而去;或許,這個標籤,代表了他眼中你的全部。

  朋友小M給我講過他的一個經歷:三年前他剛工作,家裡急需用錢。他找當時的部門領導,領導只是簡單問了幾句,直接從個人賬戶轉給小M十萬。一年之後,小M把之前借的錢還了。

  還錢的時候,領導問他:“知道為什麼願意把錢借給你嗎?”

  要知道那時候的小M,剛入職三個月,是基層職員。領導說:“我有個女兒,她貼在臥室牆上的照片裡有你。”

  原來領導的女兒在大學期間,也去特殊教育幼兒園做過幾次義工。當時讀書的小M是那個義工小分隊的領隊。小M每週組織活動,其他隊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不定期參加活動,小M每週都去。領導的女兒去過五次,五張義工合影的照片上,都有小M。

  領導說小M剛入職一週之後他就發現了,也跟在國外讀書的女兒確認過,當時的領隊就是小M。領導認為這個年輕人做了兩年義工,更沒有向任何人“炫耀”,踏實又善良,人品和前途都不會差。

  聽小M說完,我想起一件事。大學期間我在西安博物院做義務講解員的時候,接待了幾個從北京過來的遊客。

  當時我只負責講解兩個展廳,帶一批遊客一般需要三十到四十分鐘。那天帶他們出來,兩個小時都過去了。他們的問題很多,在每一件展品前面都要停留。

  展廳出來之後,引導他們在休息區休息,我也坐下來聊了幾句。他們一直誇我講的細緻又有耐心,雖然是義務講解,比專業講解員還盡職。

  知道我學的建築設計之後,其中一位先生給了我一張名片:“畢業之後如果來北京,到公司找我。”某建築設計公司的設計總監。

  那時我大三,還沒有想過畢業之後的事情。後來搬宿舍,那張名片也丟了,當然我也沒有去北京。當時確實是在無意之間,為自己爭取了一個機會。

  同學面試一家地產公司,和HR相談甚歡。雖然說著讓朋友回去等通知,已經明確暗示他被錄用了。

  臨走時,HR說:“有時候跟一個人喝一杯茶,就知道是不是想要找的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是你的名片。”

  這位HR說得一點都不誇張,一個人是誰,並不是他的簡歷和名片上寫了什麼,而是他的所作所為。一些或大或小的事,也許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行和修養,但是在旁觀者眼中,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代表你這個人。

  還記得之前廣為流傳的《寒門再難出貴子》中,一個實習的男孩因為把兩盒會議用煙裝進了自己的口袋被領導看見, 領導否定了這個人。

  之前單位一個很注重細節的教授級高工,他在學校面試研究生時,有一個學生穿著太邋遢,直接對他說:“既然你不重視這次面試,我們也不需要重視。不用面試了,你出去吧。”

  這兩件事僅因為細節否定一個人的行為,也許有不恰當之處。但是做的更不恰當的,是那兩個男孩。這樣與機會失之交臂,是領導太苛刻,也是他們用行為,親手給自己的名片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否”。

  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觀察來判斷一個人。

  不知道別人怎麼想,反正我覺得:

  一個穿著整潔,認真熱情的快遞員,做什麼工作都不會太差;

  一個能把最簡單的工作耐心做好的實習生,交給他的事情我就可以多一份安心;

  一個對待陌生人都客氣禮貌的女孩,性格一定不會差到哪兒。

  同樣道理,我不相信:

  一個在地鐵上因為一句話就大吵大鬧的兩個女孩,有隨時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一個滿臉愁雲的人,內心對生活有滿滿的熱情和期待;

  一個在小事上謊話連篇的人,跟客戶談合作時能以誠相待。

  總之,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好的壞的,都是你的名片。

  不要低估周圍人的判斷力,認真的對待生活,和自己正在做的事。也許你以為沒人看到的時候,有人已經給你貼上了標籤。或許這些標籤很快隨風而去,或許,這些標籤會一直跟著你,決定你的去留。

  有人說所謂教養就是細節,你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笑容,都是你的教養。有人說打敗愛情的是細節,你的每一次猜疑,每一次歇斯底里,都是在親手埋葬你們的感情。

  細節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否定一個人。不要驚訝一個人對你的肯定和信任,都是你自己用認真和努力爭取來的。更不要埋怨別人用一件事否定你,只怪你給了別人否定你的機會。

  傳統文化中,君子講究“慎獨慎行”。做最好的自己,即使沒有人看到的時候。你對生活認真,生活一定比任何人都知道的清楚,也一定會饋贈你想要的一切。

  所以,出門帶上笑臉,說不定誰會愛上你的笑容。就算下樓倒垃圾,也不要讓自己邋里邋遢。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