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有多重要

  導語:所謂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

  定義

  所謂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執行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願,完成任務的能力,完成任務的程度。執行力:對個人而言執行力就是辦事能力;對團隊而言執行力就是戰鬥力;對企業而言執行力就是經營能力。而衡量執行力的標準,對個人而言是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對企業而言就是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企業的戰略目標。

  執行力建設的全部內容就是執行力落地。執行力落地是衡量企業生命力的核心標準。同樣是消化系統,狗只能吃肉,而狼連毛髮都能消化掉。因此,狼的生命力遠遠強於狗。同樣是制度,在一般企業僅僅是堆文件,而在狼性企業卻真正實現了落地,企業生命力強調的並不是管理的“五臟俱全”,而是執行力落地。

  重要性

  當決策定下來以後,接下來的就是執行了。再好的決策不被執行,也是空談。良好的執行能力是我們取得業績的重要條件。

  執行力是企業管理中最大的黑洞,管理學有許多的理論,告訴管理人員如何制定策略,如何進行組織變遷,如何選才、育才、留才,如何做資本預算等,可是,該如何執行這些想法,卻往往被視為是理所當然,未曾有人加以探討。作為管理者,重塑執行的觀念有助於制定更健全的策略。事實上,要制定有價值的策略,管理者必須同時確認企業是否有足夠的條件來執行。要明白策略原本就是為執行而擬定出來的。所以,提升企業的執行令就變得尤為重要。

  執行力可以理解為:有效利用資源,保質保量達成目標的能力。在管理領域,“執行”對應的英文是 “execute”,其意義主要有兩種,其一是:“to do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carefully planned***using knowledge as distinguished from merely possessing it***”;其二是:“to complete a difficult action or movement,especially one requiring skills”。前者與“規劃”相對應,指的是對規劃的實施,其前提是已經有了規劃;後者指的是完成某種困難的事情或變革,它不以已有的規劃為前提。學術界和實業界對“執行”的理解基本上也是如此,其差異在於側重點和角度有所不同。

  執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業的整體素質,也反映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者的角色不僅僅是制定策略和下達命令,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執行力。執行力的關鍵在於透過企業文化影響員工的行為,因此管理者很重要的角色定位就是營造企業執行力文化。管理者如何培養部屬的執行力,是企業總體執行力提升的關鍵。如果員工每天能多花十分鐘替企業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將工作做得更好,管理者的策略自然能夠徹底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