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的製品及營養知識

  日常中,烏梅常被當做零食來食用,其實烏梅的製品有很多,下面小編和你一起了解。

  烏梅製品

  烏梅丸

  組成:烏梅肉30克,黃連78克,黃柏18克,細辛18克,乾薑30克,蜀椒12克,桂枝18克,附子18克,人蔘18克,當歸12克。

  功用:溫髒驅蛔。

  主治:蛔蟲所致各證,兼治久痢。

  古籍論:本方是用於溫髒驅蛔的之主方。蟲得酸則伏,故用烏梅之酸以優蛔為主藥。蟲由溼生,故用黃連、黃柏之苦以除溼作為輔藥。蟲得辛則靜,所以用蜀椒、細辛、乾薑、桂枝、附子之辛來安蛔而溫髒寒並作為兼制之藥。另外,用人蔘補氣,當歸養血,並調和辛苦燥烈之性,是此作為引和之藥。

  點評:此為驅蛔蟲之祖方。凡由於蛔蟲所致各證,皆可用之,但要善於權變,靈活加減運用。另外,還可治療久痢。

  烏梅膠囊

  組成:烏梅肉、川楝子各40克,川椒、黃連各20克,生大黃10克。

  功用:安蛔殺蟲,解痙止痛,消炎排蟲。

  主治:膽道蛔蟲症。症見:上腹部陣發性鑽頂樣疼痛,噁心嘔吐,嘔出蛔蟲或黃色苦水。伴體倦乏力,舌質紅,脈弦緊。

  方解:方中烏梅味酸能安蛔;川楝子、川椒苦辛殺蟲,理氣上痛;以黃連清熱解毒,除溼,加生大黃通腑瀉下,以排蟲體;據藥理研究證實,烏梅、川椒、川楝子有麻痺蛔蟲,制其蠕動的作用。烏梅、大黃合用,能加強膽囊收縮功能,促進和增加膽汁分泌。黃連有較強的抗菌效果,能預防和治療膽系感染。全方具有安蛔殺蟲、解痙止痛、消炎排蟲之功。

  點評:烏梅膠囊是在《金匱要略》烏梅丸基礎上篩選藥物,改變劑型製成的。前人認為:蟲由溼生,“蛔得酸則靜,得辛則伏,得苦則下”。烏梅膠囊藥源充足,服用方便,效果確切,無副作用,便於推廣。據報道:用本方治療膽道蛔蟲病102例,年齡最大66歲,最小7歲。治療後,全部緩解出院。疼痛消失時間最短2小時,最長72小時,發熱及白細胞升高者均在3天恢復正常;服藥量最少6克,最多45克;住院天數最短1天,最長7天,藥後排出蛔蟲者36例。

  烏梅湯

  用料:山楂、甘草、冰糖、烏梅15克

  做法:第1步,到中藥店買烏梅,洗淨後在水中浸泡約30分鐘。

  第2步,將烏梅和連帶浸泡的水一起入鍋煮,先用大火把水燒開,然後再用小火煮,看到烏梅的皮被煮成渣掉出來為止,全過程約30分鐘***注意:可根據個人口味確定烏梅放入的量,喜歡酸的話可多放一點烏梅***。

  第3步,最後加入適量的冰糖或白糖,和少許桂花,味道大讚。

  烏梅可樂

  百事可樂2012年上市的一款飲料,屬於美年達旗下.採用複合烏梅濃縮汁,含有烏梅,橘皮,甘草,山楂等.

  口感非常特別,初***有點像檳榔的味道,但是沒檳榔那麼衝,非常柔和。

  烏梅營養知識

  營養分析

  1.斂肺止咳。用於肺氣虛所致的久咳、乾咳。

  2.澀腸止瀉。治療脾氣虛弱、久瀉久痢。

  3.生津止渴。適用於虛熱引起的消渴、熱病傷津的口乾渴。

  4.安蛔止痛。治療蛔蟲引起的膽絞痛。

  該品酸澀,功善收斂,上能斂肺氣,下能澀大腸,入胃又能生津、安蛔。凡久咳、久瀉、蛔蟲腹痛及內熱消渴等症,均為常用。

  補充資訊

  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烏梅、烏梅肉、烏梅炭、醋烏梅,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適合人群

  表邪未解者禁服;內有實邪者慎服。

  食療作用

  味酸、微澀,性平。歸肝、脾、肺、胃、大腸經。質潤斂澀。烏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實,含有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糖類、谷甾醇、維生素C等成份,具有理想的抗菌作用。烏梅是藥食同源的製品,是青梅經過加工後的中藥材之一,其性溫,味酸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