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養殖技術論文

  鵪鶉是一種最經濟家禽,食用性很強,具有生長快、成熟早、繁殖力強、容易飼養等特點。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雛鵪鶉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篇一

  摘要:雛鵪鶉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關鍵詞:鵪鶉,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鵪鶉的育雛是指1-15日齡的飼養管理。鵪鶉的育雛階段生長髮育迅速,羽毛脫換、生長速度很快。現將雛鵪鶉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保溫。雛鵪鶉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同時,幼雛個體很小,相對體表面積較大,散熱量較成雞多,所以雛鶉對溫度非常敏感。保溫條件比雛雞要求更為嚴格。育雛時溫度頭2天應保持35-38℃,在而後降至34-35℃,保持一星期,以後逐步降低到正常水平。育雛器內溫度和室溫相同時,即可脫溫。室內溫度保持在20-24℃為宜。溫度掌握不僅僅依靠溫度計,更主要的是觀察雛鶉的狀態,看鶉施溫。同時,還應注意天氣變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陰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二、通風與溼度。通風的目的是排出舍內有害氣體,換新鮮空氣,只要育雛室溫度能保證,空氣越流通越好。育雛的前階段***1周齡***,相對溼度保持在60%―65%,以人不感到乾燥為宜。稍後***2周齡***由於體溫增加,呼吸量及排糞量增加,育雛室內容易潮溼,因而要及時清除糞便,相對溼度55%―60%為宜。

  三、飲水。雛鶉經過長途運輸或在孵化器內呆的時間過長,增喪失不少水分,應及時供給溫水,使雛鶉恢復精神,否則會使雛鶉絨毛髮脆,影響健康。長時間不供水,會使雛鶉遇水暴飲,甚至弄溼羽毛,引起受涼,產生拉稀。第一天飲0.01%的高錳酸鉀水,連飲三天,以後每週飲高錳酸鉀水一次。如經長途運輸,第一天宜飲用5%葡萄糖水溶液。

  四、喂料。雛鶉生長髮育迅速,所需飼料營養要求高。雛鶉如在24小時出齊,則16小時開食,如在15-18小時出齊,則一般要求在24小時內開食。開食料採用混合飼料,可用0-14天的專用雛鶉料或小雞料,一般均採用晝夜自由採食,須保持不斷水,不斷料。也有采用定時定量喂飼,原則上早、晚2次。但應看具體情況而定。

  五、飼養密度。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成活率降低,小雛生長緩慢,長勢不一;密度過小,加大育雛成本,不利保溫。因此,應合理安排飼養密度。每平方米麵積第一週齡250-300只左右,第二週齡100只左右,第三週齡75-100只***蛋鶉100只,肉鶉75只***,冬季密度可適當增大,夏季則相應減少。同時,應結合鵪鶉的大小,結合分群適當調整密度。

  六、光照。育雛期間的合理光照,有促進生長髮育的作用,光線不足,會推遲開產時間。一般第一週採用24小時光照,8-9天后白天不開燈,利用自然光,晚上開燈。

  七、輔料。育雛器內的輔料最理想的是麻袋片,也可採用粗布片。由於剛孵出的雛鶉腿腳軟弱無力,在光滑的輔料上行走時,易造成一字腿,時間一長,就不會站立而殘廢。因此輔料禁用報紙或塑料。

  八、日常管理。育雛的日常工作要細緻、耐心,加強衛生管理。經常觀察雛鶉精神狀態。按時投料、換水、清掃地面及清掃糞便,保持清潔。其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幾點:①要有專人24小時值班,每天早晚,要觀察鵪鶉的動態,如精神狀態是否良好,採食、飲水是否正常,發現問題,要找出原因,並立即採取措施。②承糞盤3日清掃1次,飲水器每天清洗1次。③每天日落後開燈,掌握照明時間。④經常檢查育雛箱內的溫度、溼度、通風是否正常。臨睡前,一定要檢查一次溫度是否適宜。⑤觀察雛鶉糞便情況,正常糞便較乾燥,呈螺旋狀。糞便顏色、稀稠與飼料有關。餵魚粉多時呈黃褐色,喂青料時呈褐色且較稀,均屬正常。如發現糞便呈紅色、白色便須檢查。⑥及時淘汰生長育不良的弱雛。⑦發現病雛,及時隔離,死雛及時剖檢。⑧在1周齡和2周齡時,抽樣稱重,與標準體重對照。

  作者:王篤英

  鵪鶉不同生長時段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篇二

  鵪鶉屬鳥綱雞形目雉科,是雞形目中最小的一種禽類。鵪鶉個體雖小,但其肉、蛋都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鵪鶉的生長速度、年產蛋量、繁殖能力及適應性等各項指標都優於其他禽類,還具有易飼養、投資少、週轉快和經濟效益高的特點,所以,飼養鵪鶉是養殖戶致富的一個好專案。筆者現就鵪鶉飼養管理中的一些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 雛鶉的飼養管理

  1.1 育雛室的準備工作 養殖戶在接雛前3天,一是應對室內的地面進行一次常規消毒,同時對籠具進行徹底清洗、消毒。二是要及早準備好料槽及飲水器,備好飼料和常用藥品。三是在接雛前要檢查各種育雛裝置及電器是否正常。四是備好育雛有關的用具、保溫物品。五是選好固定的飼養管理人員。

  1.2 做好保溫工作 舍內的溫度應當保持在22~24℃左右。育雛溫度1~3日齡為33℃,10~20日齡為 28℃,以後可與室溫接近。同時要注意舍內的通風換氣,並做好停電時的應急準備工作。

  1.3 適時飲水、開食 鵪鶉經從孵化廠家運進舍內進入育雛籠後,應當先飲用5%的葡萄糖溫水溶液,以補充水分和能量的消耗。從第二天起飲用0.01%的高錳酸鉀溶液。開食料可飼餵正常的雞花料 ***但必須粉碎至粉狀***,食槽上加蓋金屬網,以防雛鶉扒料。雛鶉一般採取自由採食,但要保持不斷水、料,要保證有足夠的飲水位置和食位。

  1.4 注意日常管理 這是一件非常細緻而重要的工作,在育雛前應當事先訂出育雛計劃與有關飼養管理的操作規程。在管理上要注意:***1***0~4日齡常表現為易騷動不安和逃竄行為的野性,在加料換水時要特別小心;***2***為防止雛鶉扒濺飼料,應當在料槽上加蓋金屬網;飲水器要符合規格,防止沾溼絨毛或淹死雛鶉;***3***經常檢查溫,度是否平穩,應根據雛鶉動態、糞便情況酌情進行調整;***4***適期調整飼養密度;***5***定期抽樣稱其體重,並根據體重情況及時調整飼糧營養水平;***6***積極做好雛鶉的免疫工作和清潔衛生工作;***7***做好防鼠和防火災工作;***8***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及死、淘雛鶉的處理工作。

  2 仔鶉的飼養管理

  2.1 及時做好雌雄鶉的分群 一般於3周齡時可根據其外貌特徵進行雄雌分群,這種分群有利於種用仔鶉的選擇與培育。凡發育差的仔鶉均可選出作為肉鶉上市出售。

  2.2 適當進行限飼 為了控制種鶉及商品蛋用鶉的體重,防止性早熟,提高產蛋量及蛋的合格率,必須限制飼餵量與蛋白質水平,因此本階段的飼料應當採用育雛飼料與種鶉***或產蛋鶉***料的混合料,過渡至產蛋率達到5%時改用種鶉料。

  2.3 做好光照調控 控制晝夜光照10小時與暗光強度,結合限飼制度才可以達到控制體重與正常性成熟的目的和效果。

  2.4 保溫與離溫 應當根據室溫與周齡,適時調整好溫度,以確保仔鶉的正常生長髮育。4周齡後可逐步採取離溫直至與室溫同。

  2.5 加強疾病防治工作 必須保持室內清潔衛生,防止啄癖發生,定期進行防疫檢測與疫苗注射工作,對出現的疫病要及時進行防治和撲滅。

  2.6 作好轉群前的準備工作 應當根據實有存欄仔鶉數量,來制定選配計劃,做好種鶉舍及產蛋鶉舍的準備工作,做到及時轉群。

  3 種鶉、產蛋鶉的飼養管理

  3.1 母鶉的產蛋規律 產蛋主要集中於中午至晚上8∶00前,而且以下午3∶00~5∶00為最多,要及時進行撿蛋,防止踩爛、破損。

  3.2 飼養方式 無論是乾粉料還是溼粉料,自由採食或定時定量喂料均可,只要營養全面、平衡,飼餵方式相對穩定,光照時間與光照強度達到要求,飼餵效果大同小異,在傍晚時料要足,飲水不得中斷。

  3.3 光照管理 光照對於產蛋率非常重要,在產蛋期間,每晝夜要達到18小時。光照不宜縮短,直至淘汰時為止。光照強度為4W/平方米。也可每晝夜只有14~16小時強光照,其餘為弱光照,可保證連續採食和飲水,可減少應激,也不影響鵪鶉的休息。

  3.4 注意搞好清潔衛生 食槽***喂溼料時***、飲水器要做到每日清洗一次,糞便每天清理一次,舍內要一週消毒一次,還要防止鼠、鳥、蚊、蠅侵擾,並謝絕參觀。

  3.5 防止應激 飼養條件要保持相對的穩定,環境要保持安靜,以期使鵪鶉高產穩產,降低種鶉的傷殘率與死亡率,降低鶉蛋的破損率;夏季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冬季注意做好防寒保溫,避免各種人為應激因素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