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運營管理培訓

  企業運營管理是什麼意思?其培訓又是什麼意思?看完小編整理的後你就會明白!文章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當今大多數企業的內部運營模式都具有相近的特點,不論是國營還是私企或是合資、股份企業,其趨同性說明這種結構模式有其存在的優勢,研究這種模式無疑對企業的良性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什麼是企業運營管理?

  企業運營管理是管理者通過綜合考量企業各類運營要素,建立與維護各要素間的平衡關係,在優化各運營要素基礎上謀求系統最優的高階管理活動。

  管理者與企業運營:1.中高層領導必須能夠抓住企業系統的關鍵要素,根據市場變化及競爭環境變換,調整不同要素間的關係,使之協調與契合,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確保企業成功經營。

  2.構建企業運營系統就是要樹立中高層領導著眼全域性抓住重點的戰略思想。

  企業系統效率的來源:最優化的各個職能活動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構成單元,但是它們簡單的聚合往往降低了這種優勢,只有依據企業價值產生的內部邏輯關係將它們整合成一個環環相扣,協調運作的整體,才能達到系統最優。

  管理的職能—計劃:1.計劃職能主要是指管理者確定目標,制定戰略,以及開發分計劃以協調行動。

  2.計劃職能是管理的首要職能。一個良好計劃的特點是:統一性、連續性、靈活性、精確性。

  管理的職能—組織:組織職能包括決定組織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誰去完成這些任務;這些任務怎麼分類組合;誰向誰報告;以及各種決策應在哪一級上制定。

  管理的職能—領導:每一個組織都是由人組成的,管理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是指導和協調各個組織成員。因此,領導的任務是指導和激勵所有參與者以及解決組織內的衝突。

  管理的職能—控制:對活動進行監控以確保其按計劃完成。為了保證事情按既定的計劃進行,管理必須監控組織的績效,必須將實際的表現與預先設定的目標進行比較,如果出現了任何顯著的偏差,管理的任務就是使組織回到正確的軌道上去。


 

  企業運營模式主要職責

  1. 行政管理層——企業的“大腦”和“中樞”,其主要職責為:

  企業的規劃、決策、管理、監督、考核

  人員聘用與任免以及相關的人事管理

  公關與企業形象推廣、相關社會活動

  融資、引資

  福利、後勤

  黨建、工會

  建設和形成企業精神和文化

  2. 銷售層——企業的“龍頭”,其主要職責為:

  產品銷售——企業生存和資金流通的原動力

  市場開發新產品推廣——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情報收集——提供給技術部門處理。是企業資訊收集的主要渠道,也是領導決策的主要依據

  形象推廣——配合行政管理部門,推廣、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逐步建立品牌效應,引領企業良性發展

  產品監測——監督生產環節,進一步保證出廠產品的質量

  庫品管理——庫存產品的保管和規劃,企業生產排程的主要依據

  使用者服務——與生產部門、技術部門協作,做好售後服務、資訊反饋,維護企業良好形象

  3. 生產層——企業的“核心”,其主要職責是:

  裝置採購、使用和管理

  原料採購、使用和管理

  生產組織、管理

  生產人員管理和考核

  生產成本管理、考核

  庫品管理

  外協加工管理、檢測

  產品檢測、質量保證

  其追求的理想目標是:質量 效率 成本 安全 創新

  質量——產品、管理

  效率——生產、管理、質量

  成本——材料、人員、生產、質量、安全

  安全——人員、裝置

  創新——生產、管理

  4. 技術層——企業的“發動機”,其主要職責是:

  為生產提供技術支援和保證

  為銷售提供技術支援和保證

  情報收集、分析、處理、解析

  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

  生產過程和生產產品的質量監測

  人員技術培訓

  5. 資金管理層——企業的“潤滑劑”,其主要職責是:

  常規財務工作

  資金使用的管理、監督、指導、考核、預警

  融資、引資

  生產經營成本的核算、考核

  怎樣做好企業培訓運營管理工作

  判斷企業培訓質量高低的主要指標是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針對性主要指培訓專案是否立足於業務、服務於業務;實效性主要指是否安排了適合的人,在適合的時間和地點接受了適合的培訓。但由於企業培訓是一種無形產品,其針對性和實效性會隨環境、時間等多種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企業培訓部門需要動態地審視和把控培訓開展的情況,即時調整,以保障培訓一直能夠緊密圍繞企業價值鏈各環節,做到培訓支援工作、推動工作。因此,對培訓運營過程進行管理非常重要。

  西方把對生產到流通各個環節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叫做“運營管理”,是一種質量保證的手段。而培訓運營管理,則指培訓管理者對培訓需求、計劃、開發、實施、評價、反饋等企業培訓全過程的管理,保證培訓組織方***培訓管理者***、使用者***員工***、客戶***企業與員工***能夠獲得有針對性的、優質的、持續改進的培訓服務。

  企業培訓運營管理體系一般由需求管理、計劃管理、實施管理、評估管理四大子體系組成。

  推動培訓運營管理的實施,可以採用三種方法:抓計劃目標→抓推動實施→抓隊伍建設。

  抓計劃目標:年度培訓計劃制定。

  每年11月份,培訓部門可以開始組織制定下一年度培訓計劃。年度培訓計劃制定中要遵循支援戰略、圍繞經營、貼近業務的原則,以便從源頭上把握全年培訓方向的針對性,加強培訓對企業重點經營工作的支援力度。

  年度培訓計劃制定前需要進行組織、工作***崗位***、個人的三級培訓需求分析。在組織需求分析階段,培訓部門要協助業務部門領會企業發展戰略、長短期規劃、工作綱要等檔案,深刻了解整個大組織對部門的要求與部門年度工作任務與方向,並在此基礎上分析制定出全年培訓方向、指標、完成要求等。在工作需求分析階段,培訓部門與業務部門要共同對照崗位任職資格管理體系中的行為標準、知識標準、技能標準與專業經驗成果,基於當前績效改善和能力提升的角度,剖析崗位勝任力差距。由於年度培訓計劃反映的是業務部門下一年度總體能力建設

  的方向,因此培訓部門與業務部門要更多側重於組織需求與工作需求分析,個人需求僅僅反映了員工個體的一種學習意願,只能作為了解員工職業生涯發展意向的一種參考。

  當組織需求、工作需求、個人需求都明確後,可以採用5W2H的方式將需求形成計劃,即:培訓專案***What***;培訓目的***Why***;受訓人員、講師、責任人等***Who***;培訓時間***When***;培訓地點***Where***;培訓形式***How***;培訓費用***Howmuch***。

  各業務部門年度培訓計劃形成後,培訓部門還需經過分析稽核與整合優化,形成統一的企業年度培訓計劃,並以明文規定形式下發,按培訓實施時間分解至全年十二個月,按月推動實施。

  抓推動實施:月度培訓運營分析。

  全年的培訓計劃確定後,經過存檔、編碼、分解等工序,會落實到每個具體的月去實施,培訓部門可以採用分析培訓運營狀況並形成報告的方法定期評價業務部門培訓開展的狀況。

  培訓運營分析報告一般由資料、報表、分析三部分組成。

  資料部分包括:單月/累計培訓專案數、單月/累計受訓人次、單月/累計受訓課時、單月/累計培訓費用、年度培訓計劃完成率、內部講師課時輸出量、培訓類別比例分佈、培訓形式比例分佈等。

  報表部分包括:現階段企業重點經營工作、重要程度、當月培訓對重點經營工作的支援點、受訓人員是否是承擔工作的人員、培訓直接成本、培訓收益點等等,其核心是要體現出培訓對經營工作的支援。

  分析部分要體現出業務部門培訓工作的亮點與存在的問題。對亮點,提倡全員學習,對存在的問題,馬上改進,以便即時掌握企業培訓實施狀況並做出調整,確保培訓的方向性無誤。

  除了定期的年度培訓計劃制定與月度培訓推動實施,不定期的培訓專項審計也是促進培訓效果提升的重要手段。培訓部門可以根據培訓開展狀況,每季或每月確定審計主題,如培訓審批流程執行情況、培訓供應商分級情況、內部講師課程輸出情況等,做到以審促改。

  抓隊伍建設:培訓組織網路建設。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趨勢是由人力資源部門主導的人力資源管理向業務部門主導的人力資源管理轉型,企業培訓實施的主體應該是業務部門而非培訓部門。培訓部門作為培訓的方向引導者、目標確認者、結果評價者和氛圍建設者,要在企業有效開展培訓工作,僅僅依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將培訓工作下沉,在業務部門建立培訓組織網路。培訓部門可以在每個業務部門建立一名兼職培訓顧問,該培訓顧問由業務部門中業務骨幹擔任,主要負責基於業務的部門需求調研與培訓計劃制訂。同時培訓部門要將兼職培訓顧問這支隊伍正式組織化,由此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培訓組織網路,保證培訓責任落地。

  企業培訓運營管理要取得一定的效果,培訓管理人員不僅要具有一定的人力資源開發理論與培訓管理專業知識,還要對企業戰略、經營業務有相當的瞭解,這樣才能與業務部門站在同一個高度去思考業務部門的能力建設問題,讓培訓緊密圍繞、支援業務,使培訓部門真正成為企業的業務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