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成功創業故事

  中職如何創業?說實話,不管是中職生還是大學生創業,都是可以創業成功的。今天小編整理了中職學生成功創業故事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

  胡啟立是武漢科技學院電信學院應屆本科畢業生,紅安農村人。4年前,他借債上大學。在大學期間,他打工、創業,不僅還清了債務,為家裡蓋起了兩層洋樓,自己還在武漢購房買車,擁有了自己的培訓學校。

  他創業走過了怎樣一條路?學校師生對他創業又是如何看的呢?

  從小收購土特產賣

  胡啟立1982年出生在紅安縣華河鎮石咀村一個普通農家,父親在當地礦上打工,母親在田裡忙活。

  在胡啟立3歲那年,父親在礦上出事了,腿部嚴重骨折癱瘓在床,四處求醫問藥。三年後,父親總算能下地走路了,可再也不能幹重活累活。為給父親看病,家裡幾乎家徒四壁。 胡啟立的父親不能下地幹活,只得開了家小賣部,賣些日用品。胡啟立小小年紀就經常跑進跑出“添亂又幫忙“,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從小就接觸到了買和賣。

  慢慢長大了,胡啟立在商業方面開始顯才。全村20多個同齡小孩,他的年齡和個頭都不是最大的,但卻是“領袖”,他經常帶著同伴們去挨家挨戶收購土特產,如蜈蚣、桔梗、鱔魚等,賣到販子手上,掙些零花錢。

  2002年,胡啟立讀高中,學習成績還不錯,正在讀高一的弟弟輟學外出打工,給哥哥賺學費。胡啟立心裡不是滋味,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考上大學,讓家裡人過上好日子。 胡啟立說,他從那時就開始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大一好好學習,儘量多去學點東西,從大二開始,尋找機會掙錢,力爭大學畢業的時候,自己能當上老闆。

  高考時,他本打算報考一所商學院,卻遭到家人的反對,好在他對電子也有興趣,最後選擇了武漢科技學院電子資訊工程專業。

  貼海報發現校園商機

  2002年9月,胡啟立帶著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和從姑姑那借來的4000元學費,到武漢科技學院報到。

  進校後,胡啟立感覺大學生活比高中生活輕鬆多了,空閒時間也多,他利用這些空閒時間逛遍了武漢所有高校,也熟悉了武漢的環境,這為他的下一步創業打下了基礎。

  大學時間相對充裕,稍不注意就會養成懶散的習慣,胡啟立是個閒不住的人,他決定提前走入社會,大一下學期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半學期。

  2003年春季一開學,胡啟立開始給一所中介機構貼招生海報,這是他找到的第一份兼職工作,並且交了10元錢會費。

  “貼一份0.20元,貼完了來結賬。”中介遞給他一沓海報和一瓶糨糊,胡啟立美滋滋地開始往各大校園裡跑。

  “貼海報,看起來容易,其實很難做的。”胡啟立沒想到貼份海報,還要受人管,一些學校的保安輕者驅趕一下,嚴重的會辱罵甚至動手。

  3天后,胡啟立按規定將海報貼在了各個校園,結賬獲得25元報酬。同行的幾人嫌少,都退出了,而胡啟立卻又領了一些海報,繼續幹起來。不過,他心裡也開始在想別的門道了。 一次,他在中國地大附近貼海報時,看到一家更大的中介公司,就走了進去,在那裡遇到一位姓王的年輕人。

  王某是附近一所大學的大四學生,在學校網路中心搞勤工儉學。幾個學生商量,能不能利用網路中心的電腦和師資,面向大學生搞電腦培訓。網路中心同意了,但要求學生們自己去招生。

  “只要你能招到生,我們就把整個網路中心的招生代理權交給你。”王某慷慨地說。胡啟立想,發動自己在武漢的同學幫忙,招幾個人應該是沒問題,就滿口應承下來。

  做招生宣傳要活動經費,胡啟立沒有經驗,找幾個要好的同學商量,結果大家都不知道要多少錢。有的說要5000元,有的說要2000元,最後胡啟立向王某提出要1800元活動經費,沒想到王某二話沒說,就把錢給了他。

  胡啟立印海報,買糨糊,邀請幾個同學去各個高校張貼,結果只花了600元錢,淨落1200元。這是他掙到的第一筆錢。

  儘管只花了600元錢,但招生效果還不錯,一下子就招到了幾十個人。然而,這些學生去學電腦時卻遇到了麻煩,因為動靜搞大了,學校知道了這個事情,叫停了網路中心的這個電腦培訓班。胡啟立幾次跑到網路中心,都沒辦法解決這個事情。他無意間發現網路中心樓下有個培訓班,也是搞電腦培訓的,能不能把這些學生送到那去呢?

  對方一聽說有幾十個學生要來學電腦,高興壞了,提出給胡啟立按人頭提成,每人200元。非常意外地,胡啟立一下子拿到了數千元錢。

  辦培訓學校,圓了老闆夢

  2005年,“胡啟立會招生”的傳聞開始在關山一帶業內傳開了。一家大型電腦培訓機構的負責人找胡啟立商談後,當即將整個招生權交給他。

  隨著這家培訓機構一步步壯大,胡啟立被吸納成公司股東。但胡啟立並不滿足,他註冊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一家專門做校園商務的公司。

  胡啟立談起成立第一家公司的目的:“校園是一個市場,很多人盯著這個市場,但他們不知道怎麼進入。成立公司,就是想做這一塊的業務,我叫它校園商務。”

  同時,胡啟立發現很多大學生通過中介公司找兼職,上當受騙的較多,就成立了一家勤工儉學中心,為大學生會員提供實實在在的崗位。他的勤工儉學中心影響越來越大,後來發展到7家連鎖店。“高峰時,每個中心能有一萬元左右的純收入。”

  2005年下半年,由於業務越做越大,胡啟立花20多萬元買了一輛豐田花冠轎車,在校園和自己的各個勤工儉學點奔跑。去年9月,他又將豐田花冠換成30多萬元的寶馬320。記者問他為何換名車,他說:“談生意,好車有時候是一種身份證明吧。”

  在給一些培訓學校招生的過程中,胡啟立結識了一家籃球培訓學校的負責人,開始萌生涉足體育培訓業務的念頭。經過多次考察比較,2006年底,胡啟立整體租賃漢陽一所中專校園,正式進軍體育培訓。當年招生100餘人,今年的招生規模預計是300人。“以前都是為別人招生,這次總算是為自己招了。”

  如今,胡啟立已涉足其它型別辦學,為自己創業先後已投入200萬元左右。

  師生眼裡,他是個怪才

  儘管現在成了校園裡的創富明星,但胡啟立一點也不張揚。

  雖然在外面買了房子,但胡啟立現在還和以前一樣住在學生宿舍,吃食堂,而且他看上去和大多數同學差不多,只不過稍顯得老成一些。

  只是在學校很難見到他的人,用同學們的玩笑話來說:“誰要想見他,都要提前一個月預約。”他和同學關係都比較好,雖然經常不在學校,但是如果有訊息的話,一般不出半天就會通知到他。

  “他是個怪才,我們都很佩服他。”胡啟立的同學裴振說,其實,班裡對胡啟立的看法,分成兩派:一部分人十分羨慕他,大學還沒畢業就能自己賺錢買車買房;另一部分人認為他雖然創業成功了,但學習沒跟上,而且他現在從事的工作和專業沒什麼關係,等於放棄了自己的專業,怪可惜的。

  胡啟立在大學期間,學校也為他創業提供了幫助,從院長到老師,都為其創業和學習付出了更多心血。由於忙於創業,耽誤了一些課程,學校瞭解他的特殊情況後,特事特辦,按規定允許他部分課程緩考。

  班主任杜勇老師談起自己的這個特殊學生,也連說:“我帶過很多學生,但胡啟立是其中最特別的,創業取得的成績也較大。”他認為在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整體不太好的前提下,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做得好的話還可以為別人提供崗位。“但要是能兼顧學業就更好了。”

  :

  在紹興市新建北路5號,有家“新天烘焙”蛋糕店,與其他蛋糕店有點不同,這家店不僅寬敞明亮,而且在店鋪的一角擺放著一張圓桌、兩張凳子,桌上還放著幾本雜誌,有點休閒吧的味道。

  這家與眾不同的蛋糕店的主人,是位剛走出大學校門才兩年的年輕人——浙江大學城市學院2006屆畢業生陶立群。今年25歲的他,畢業後自主創業,現在已擁有5家蛋糕連鎖店和一家加工廠,成為紹興市裡小有名氣的創業青年,今年被評為紹興市創業之星。

  2006年6月,陶立群從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時,決定開個蛋糕店。他做出這個決定並不是盲目的——大學期間,他曾經經營過校內休閒吧、小餐廳,都做得不錯。曾做過“元祖蛋糕”代理的他,對蛋糕市場有所瞭解,覺得能在這一行闖出一片天地。雖然父母極力反對,但陶立群認準了這條路,決意走下去。2006年夏天,他白天頂著烈日逛紹興市區大大小小的蛋糕店,看門道、想問題,晚上則躲在房間裡查資料,瞭解市場行情。他還跑到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做蛋糕市場的調查,搞可行性分析。

  陶立群的調查有不小的收穫:紹興當時只有“亞都”、“元祖”兩家知名品牌蛋糕店,其餘的都是本地小蛋糕店,中高檔品牌蛋糕市場相對空缺,而且當時紹興還沒有一家蛋糕店的糕點是現賣現烤的。陶立群的創業夢想定位在打造本地中高檔蛋糕品牌上。

  2個多月後,當滿滿9頁的《新天烘焙蛋糕店可行性策劃書》放在父母面前時,陶立群的父母被感動了,他們拿出積蓄支援兒子創業。2006年年底,第一家“新天烘焙蛋糕店”在紹興市新建北路5號正式開張,陶立群做起了小老闆。他將店面分成兩部分,前半部分是自選式的透明櫥窗,便於顧客自行挑選;後半部分則用來加工糕點,現做現賣。

  起早摸黑,對在創業之初的陶立群來說是常事。為節約成本,採購、運貨等工作,陶立群都自己一個人做。優質的用料、獨特的口味、有人情味的服務,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2007年5月、10月,陶立群先後開出第二、第三家連鎖店。今年9月,又有兩家新天烘焙店在紹興市區開張。在魯迅故里做講解員的曹聖燕是新天烘焙店的忠實顧客,她說,“新天”不僅佈置得有情調,並且糕點的品種多、口味好,所以經常買。

  談及今後的打算時,陶立群說,他下一步要在蛋糕店的團隊建設上下功夫,並且要不斷改善店裡的蛋糕品種以及銷售服務,打響“新天”品牌,力爭開出更多的連鎖蛋糕店。

  採訪感言:《新天烘焙蛋糕店可行性策劃書》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功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陶立群在正式創業之前,對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認識,對蛋糕行業有詳細的調查、分析,這正是他創業初步成功的基礎。大學生創業時不能盲目,一定要對即將進入的行業作充分的瞭解。

  傳統的觀念認為,作為知識層次高、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們來說,“創業”理應是在高知識、高科技領域上的。更有不少大學生則一提到創業就好高鶩遠,絲毫沒有想到應該往“小而細”方面去努力創業。

  但顯然,目前來說,這一觀念顯然早已落伍。作為我國目前大學生的與社會實踐脫節現象比較嚴重而大學生的創業資金又不夠的情況下,那種來自“傳統行業”的“新創意”式的創業,則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比如,復旦大學計算機本科畢業的顧澄勇,在任何人都會的“賣雞蛋”上,也賣出了“新創意”,他成功開發出“阿強”雞蛋的“網上身份查詢系統”,滿足了大家對雞蛋的新鮮衛生的需求,此外,打造雞蛋品牌,推出滿足人們對營養最足的頭窩雞蛋的需要的“頭窩雞蛋”,等等,開拓出了一片“創業新天地”。

  此外,建收廢品網站“創業”、擦皮鞋開連鎖店創業、賣鐵板燒建立“大學生鐵板燒連鎖店”創業等等,都讓一些大學生嚐到了創業的成功和快樂。

  根據最新資料,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面對著每年只有70%左右的大學生就業率及每年都有的未能就業的“積壓”大學生,“失業”大學生的數字驚人,這一“知識失業”現象提醒我們,大學生“創業”,勢在必行!

  既要求高校應不斷增加大學生創業方面的知識培訓,更要求有關部門不斷完善扶持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而作為一個個已經獨立起來的個體的大學生們,有必要深入學習一下成功大學生的成功的創業之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問題是,這個“狀元”,必須要從轉變觀念做起,從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在傳統的行業裡開拓出新的創意,只有這樣,才能一步步開拓出創業新天地

  比爾·蓋茨有個忠告

  32年前,一名18歲的大三學生從哈佛退學,一頭扎進個人計算機軟體領域,建立微軟公司。這個不誤正業的大學生就是當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一直是當今世界大學生的榜樣,特別是那些正在大學就讀的學生,每當他們急欲放下學業,躍躍欲試張開創業翅膀而遇阻時,他們常常搬出比爾·蓋茨。在許多人眼裡,只要有創意有資金,實現創業夢想就近在眼前,他們思維活躍,敢想敢為。不可否認,大學

  生創業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例如胡啟立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實際上,大學生創業更多的是失敗,是苦澀。

  大學時代是一個人廣泛學習各種基本技能、培養健康穩定的文化心態的黃金時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參加實踐、體驗社會,但還是應以學業為重。向比爾·蓋茨看齊,看的更應該是開創精神,而不是草率的盲從。

  比爾·蓋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在提到當年退學創業時,他說:“我鼓勵人們還是要完成學業,除非有一些非常緊迫的,或者是不容錯過的事情。完成所有的學業會好得多。”比爾·蓋茨不可能象他的電腦軟體一樣可以複製。讓我們記住比爾·蓋茨的忠告

  希望廣大的畢業生能從這三個案例中學到一些能夠利用到自己身上的一些東西。面對金融危機,面對生活壓力,你應該怎麼選擇。機會靠自己爭取,別怕苦、別怕累、別怕碰壁、別怕失敗,要自信、要堅持。放棄休息、放棄舒服、放棄單一的理論,用實際的行動、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創新改變一為的傳統,掘取屬於你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