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團隊內部分工怎麼安排明確

  要建立自己的管理專業及相關背景,清楚自己的弱勢,創業團隊之間如何互補?創業團隊之間的強弱勢,彼此間職務及責任如何分工?小編把創業團隊分工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

  美團網王興:創業團隊必須分工明確

  王興,美團網創始人,估值70億美金,曾創辦校內網,後被迫出售。2003年冬天,在美國讀博的王興嚮導師請了一個長假,回國創業。在經歷了幾次失敗的專案之後,王興發現學生之間的熟人社交是一個可切入的點,於是便著手打造校內網。

  在網站介面上,他們抄襲了Facebook,被大家所詬病,但由於Facebook的設計十分人性化,所以相對獨立設計介面的競爭對手,校內網的使用者體驗是最好的。這為他們留住了很多使用者。

  當時北京地鐵不方便,去火車站坐車十分麻煩。所以在放寒假期間,王興在清華、北大、人大發起了一個註冊校內網,免費乘大巴去火車站的活動。同一時刻同一地點,湊足50人便發車。

  為了湊足人數,學生到處宣傳,拉老鄉註冊。更有些男生為了跟一位姑娘認識,不坐火車也要坐大巴去火車站。憑藉此舉,校內網弄來了8000種子使用者,大家開始在這個網站上活躍起來了。

  但是,由於初次創業,王興並沒有自己的理論,對網際網路的認識並不深入同時缺乏明確的盈利模式,資本方並不看好校內網這個專案。最後資金鍊斷裂,內部團隊產生爭執,王興只能被迫將其出售。

  而這個專案的失敗,給了王興如下啟發:

  第一、創業團隊必須分工明確,CEO必須解放出來,關注整個業界、時代、社會發展的潮流。

  第二、快速推廣很重要。

  第三、不需要盲目的自我創新,快速學習別人的優點。

  第四、應該儘早接觸資本,放低姿態,做一些妥協。

  第五、必須和信任的人一起創業,唯有信任才能在遇到低潮的情況下,讓團隊堅持穩固。

  創業團隊構建的風險成因

  1.盲目照搬成功的組建模式

  創業團隊的組建基本可以分成三種模式:關係驅動、要素驅動和價值驅動。關係驅動是指以創業領導者為核心的人際關係圈內成員構成團隊。他們因為經驗、友誼和共同興趣結成合作夥伴,彼此發現商業機會後共同創業。要素驅動是指創業團隊成員分別貢獻創業所需的創意、資源和操作技能等要紊。由於這些要素完全互補,團隊成員之間處於相對平等的地位。價值驅動是指創業成員將創業視為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他們的使命感很強,成功的衝動也很強。‘不同的組建模式適用的條件不盡相同。如果盲目照搬照套某種組建棋式,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現在應用最廣泛的是關係驅動模式,它比較適用中國文化的特點,其團隊的穩定性相對較高。但是,關係的遠近親疏經常會成為制約團隊發展的瓶頸。要素驅動模式比較符合西方文化的特點,現在的網際網路創業團隊大多屬於這種模式,如果成員之間磨合順利,可以縮短企業成功所需的時間,但是如果磨合不順利,就很容易發生解散風險。價值驅動模式中的團隊成員雖然是為了追求自我實現組合在一起.但是一旦產生分歧,就是路線鬥爭,沒有妥協的餘地。

  2.團隊成員選擇具有隨意性和偶然性

  創業團隊是要將個體的力量整合為集聚的攻擊力,並保持這種攻擊力的永續性。英國學者貝爾賓曾經考察了1000多支團隊.研究理想創業團隊的構成,最後提出了“九種角色”論,即成功的團隊必須包含九種不同角色的人。這九種角色分別是:提出創新觀點並做出決策的創新者;將思想語言轉化為行動的實千者;將目標分類,進行角色職資與義務分配的協調者;促進決策實施的推進者;引進資訊與外部談判的資訊者;分析問題與看法並評估別人貢獻的監督者;給予個人支援並幫助他人的凝聚者;強調任務的時效性並完成任務的完美主義者;以及具有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專家。

  但是,在組建初期由於規模和人數的限制,創業團隊在成員選擇方面考慮不夠全面,過於隨意和偶然,甚至只是因為碰巧談到創業問題而一拍即合,所以不可能具備所有這九種角色,之後又沒有進行及時的補充,或是在團隊中承擔某種角色的人才過多,團隊成員之間角色和優勢重複,這些都會引發各種矛盾,最終導致整個創業團隊的散夥。西安海星集團作為一家民曹高科技企業,最初的創業團隊是海星集團現任總裁榮海和他的大學室友以及學牛共同組建的,兩年多的時間裡海星集團創造了30 萬元的財務,但是創業團隊卻面臨著大分裂,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能力掙錢,這與其成員能力和優勢重複以及利潤分配不合理有著密切的關係。

  3.缺乏明確和一致的團隊目標

  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傑出團隊的顯著特徵是具有共同的願景與目標。凝聚人心的願景與經營理念,是團隊合作的基礎。目標則是共同願景在客觀環境中的具體化,能夠為團隊成員指明方向,是團隊執行的核心動力。

  事實上,在創業初期,創業團隊的目標一般並不十分清晰和明確,可能只是一個橄朧的發展方向,有些人甚至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走上創業的道路。而且即使創業領導者的目標明確,也不能保證其他成員都能夠其正、準確理解團隊目標的含義。隨著創業程序的推進以及外界環境的變化,團隊成員可能會發現原先確定的目標和現實之間存在差距,必須對目標進行適當調整,此時如果團隊成員之間意見難以調和,或是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出現較大的不一致,那麼團隊就會面臨著解散的風險。聯想的柳傳志非常皿視市場導向,而倪光南則十分強調技術導向,他們在經營理念和創業目標上的不‘致導致了曾被譽為“中關村最佳拍檔”的聯想創業組合的分裂,給當時的聯想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4. 激勵機制尤其是利潤分配方式不完善。

  有效激勵是企業長期保待團隊士氣的關健。如果缺乏有效的激勵,團隊或者組織的生命都難以長久,有效激勵的重點是給與團隊成員合理的“利益補償”。糧據2004年6月對200多位在職工商管理研修班的學員進行的《創業管理調查》結果得知,影響中國現階段創業團隊散夥的前兩個主要原因是團隊矛盾***26% ***和利益分配***15%***。團隊矛盾的背後或多或少存在利益的影響,因此可以看出,利益分配對於創業團隊的持續長期發展有著重要的愈義。

  實際上,在團隊組建初期,由於企業前途未卜,各成員在創業企業中的作用和貢獻無法準確衡最,因此團隊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利潤分配方案,可能只是簡單地採取平均主義的做法,這樣,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利潤的增加,團隊成員在利潤分配時就會出現爭議,從而導致創業團隊解散。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在創業初始的兩年裡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後來業務稍有起色,就因為利潤分配方案不健全等涼因,五個人的創業團隊走了四人,只剩下施正榮支撐尚德公司,而且離開的四人後來均進入了光伏電池行業,成為了施正榮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