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業做準備怎麼做

  為了做好創業,我們需要做好一切準備,這創業的準備工作是怎麼做的呢?小編為你帶來了“為創業做準備”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想創業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1、專案,想一個適合自己,又能成功的專案,不是那麼簡單的,專案好比一個指南針,所以創業前,必須要想一個好的專案,切不可去盲目的去跟風,要有獨特的眼光,去發現一個新鮮的事物,有創意、有潛力的專案。

  2、市場,每個優秀的公司之所以能立足於社會,就是因為自己掌握了市場的需求;所以,創業前,去調查市場是有必要的,看看自己的專案在市場需求如何;

  3、計劃書,計劃書好比一個圖紙,來展現自己創業的藍圖,寫計劃書,是為了更好的創業,更好的去實施創業的步驟,對未來的一種規劃,應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所以,寫一個好的計劃書,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自己通過各方面去了解,才能寫出一份滿意的計劃書。

  4、瞭解國家政策,要充分的去了解國家的政策,剛創業的人,往往缺乏的是資金和技術,所以,瞭解國家政策是有必要的,在現在市場經濟下,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特別是對大學生這一人群,尤為突出。

  5、瞭解法律知識,瞭解關於與自己創業專案的相關法律知識,學會既可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又不去侵犯別人的成果,還可以防止自己無意間越過了法律的範疇,反正瞭解越多是對自己百利而無一害。

  6、瞭解自己,要了解自己是不是適合去創業,不能頭腦發熱,要明白自己的缺陷在哪裡,能不能夠堅持下去,有沒有那個勇氣,不能眼紅,看到別人創業成功而去衝動;瞭解自己相當重要。

  當然,創業前的準備,遠遠不止這些,必須要深思熟慮,考慮全面,才去創業。

  如何一邊朝九晚五一邊為創業做準備?

  首先我想把創業定義一下,以前我總認為創業是個特別玄乎的事兒,尤其是現在的人張嘴閉嘴網際網路的。現在我更傾向認為凡是離開體制還能養活自己的都應該算作創業。

  其次,從一個體制裡跳出來創業說到底其實就需要這幾樣:賊心+賊膽+賊本事。

  賊心就是我們常說的夢想。

  賊膽就是勇氣,這裡包括很多,放棄的勇氣,接受失敗的勇氣。

  賊本事就是從現在騎的驢上下來,你靠什麼往前走?

  因此在探索“如何一邊朝九晚五一邊為今後創業做準備?”這個問題上,基本就是要解決如何找到賊心,賊膽和賊本事這個問題。

  賊心的問題最多也最難搞。但凡那些把逃離體制弊端,遠離無良老闆當作“賊心”的都走不遠。因為真正的夢想從來都是想要什麼而不是不想要什麼。

  當然很多人包括我,不是沒有賊心的問題,而是花心的問題。想法一天一個卻無法聚焦落地。

  賊膽的問題也不少。除了我在演講裡談到的沒了穩定的收入,失去了身份認同和從somebody到了nobody的落差,還有很多恐懼因素。總之,你現在騎的那頭驢越高大上你需要的勇氣就越多。

  賊本事也不容易。因為不管你再怎麼會騎驢,下來腿著的時候需要的技能你還需要重新學習。

  那麼在一個體制裡工作久了到底從什麼方面限制了我們的賊心,賊膽和賊本事呢?我反思起來主要有三點:

  缺乏對自身價值的定位

  在體制內,除了那些直接面向市場的比如銷售人員,大多數人的工資和為公司創造出來的價值並沒有一個直接透明的連線。

  多數情況下,除了跟張三李四公司比較工資以外,大家並不清楚自己的市場價值,於是只能尋求其他引數來衡量。

  我在公司的時候就經常有員工以年頭呆得長來找我談漲級加薪。我總是反問他們照你這個邏輯,那掃地的大媽如果在公司做上20年是不是也能當個VP了?

  對於merit increase員工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多數人只關心 increase,不關心自己是不是有merit.公司實在不能承擔更多的實質性薪酬增加有時候就靠提高福利或放大頭銜來滿足員工。

  於是title inflation又更加給體制內的員工製造出另一種虛擬的幻像,以為頭銜=價值。

  缺乏對自身能力的判斷

  很多公司,尤其是外企的企業文化強調人文關懷,但這樣的文化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反饋機制搞不好就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文化。

  老闆不主動給員工建設性的反饋,一天到晚甭管幹個什麼都是”Good job!", “Well done!"。

  員工也懶得主動管老闆要反饋,就等著一年半載才做一次的績效考核。而且還只能報喜不能報憂。時間長了,員工缺乏對自身能力和弱點的客觀判斷。

  缺乏對自身潛力的認知

  體制內的工作,尤其是大公司,都是把一個大的工作切割成一小塊,每個人只能做那一小塊。長此以往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高估自己能力的同時低估自己的潛力。

  而當把自我認知和老闆認可掛鉤的時候,又會使得我們經常在自卑和自負兩個極端之間遊走。有時候覺得自己一文不值,有時候又覺得自己牛逼哄哄,全看那天老闆是給了自己一張好臉還是臭臉。

  如果從陰謀論的角度看,也許這就是企業之所以能夠讓員工長期呆在體制內的祕訣,因為在體制裡時間長了,連我們自己都不相信離開了體制我們到底還能幹些什麼? 所以儘管一百個不甘心不情願,也就心不甘情不願地呆下去了。

  總之,我們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在體制裡越陷越深,也說不上是體制把我們給玩兒壞了還是我們把體制給整爛了。

  離開體制以後呢?

  離開體制以後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苦水,我就不用跟這兒說了,通常都是要混到馬雲那樣的說起來才有分量。

  而且如果你認可上述我的幾點反思,那麼答案就已經不言而喻了。如果一定要給出幾點建議,那麼以下三點算是迴應剛才的反思。

  儘量往核心業務部門靠近

  越靠近核心業務部門越能夠幫你看清整個價值鏈是怎麼回事兒,也越能幫你看出你到底能創造出多少價值,怎麼創造?比如銷售就最能簡單粗暴地看出一個人為企業創造出多少附加值的一個工種。

  每個公司的核心業務部門都不同而那些相對邊緣化的職能部門固然有其重要性,但如果有日後單飛或創業的想法,還是要想方設法往核心業務部分靠近。

  主動向老闆尋求反饋

  創業的多半是銷售出身的另一個原因是銷售遭白眼遭慣了,心裡承受能力比較高。但即使你不是銷售,你也完全可以把每一個內部外部的業務夥伴當做客戶來對待。

  不論你做什麼工作,你的老闆是你最直接的客戶,因為他需要為你買單。所以積極主動向老闆尋求反饋,就算是負面的反饋也頂多讓你聽了以後流幾身白毛汗,要知道出了體制以後,在市場上流的就不是汗,而是血了!

  嘗試不同的領域

  相比起對自己能力的高估,對自己潛力的低估更可怕!高估了能力最起碼是邁出了步子摔個跟頭的問題,低估了潛力就連步子都邁不出。

  怎麼才能挖掘自己的潛力呢?

  儘管你在公司裡的職位是相對固定的,但如果你可以寫自己的工作職責,你會怎麼寫呢?這其中有哪些是你可以主動做的?有哪些專案是你可以主動舉手申請的?有哪些社團是你可以參加併發揮你的領導力的?

  在體制內嘗試各種各樣不同的角色是風險最小的試錯,也是挖掘和發現自己潛力的最好辦法。

  我怎麼知道這些方法有效?試過了唄!如果你也能做到以上三點, 就算到最後你沒去創業,那又怎麼樣?你也定將成為公司裡的star performer!

  事實上在保持朝九晚五的現狀下為自己今後創業能做的最好準備就是成為一個有好奇心,有求知慾,有主動性,不甘於現狀而且敢於失敗的好員工。

為創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