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飼養技術

  作為一種名特優養殖品種,水蛭具有生長快、產量高、易推廣、投資小、見效快等特點,且一次引種,多年受益,適合城鄉各種規模和方式進行養殖,那麼水蛭如何飼養?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水蛭的飼養技術吧。

  

  螞蟥生命力強,粗生易長,極易管理。主要管理是投餌和調節水質。

  ***1*** 投餌:金錢蛭主要取食螺類、蚯蚓等無脊椎動物及哺乳動物的血液, 人工餌養天然飼料以來源廣泛的螺螄為主,輔以蚯蚓、昆蟲的幼蟲等,人工飼料主要是各種動物血。螺螄可以一次性投放,即在養殖池內放養一定數量的螺螄***每畝25 千克左右***,讓其自然繁殖,供螞蟥自由取食。投放螺螄不宜過多, 以免與螞蟥爭奪空間,動物血每星期喂一次,對螞蟥的迅速生長有顯著的作用。把豬、牛、羊等動物鮮血凝塊放入池中,每隔5米左右一塊,螞蟥嗅到腥味後很快就會聚攏來,吸飽後自行散去。要及時清除凝血殘渣,以免汙染水質。

  ***2*** 調節水質:螞蟥對環境和水質要求不嚴。水溫宜保持15~30 ℃以下便停止攝食,過高也影響生長,在汙穢水中亦能生長。但人工養殖密度高,水質保持清潔為好,要保證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溫高,要注意適當換水。

  ***3*** 越冬管理:要保證種螞蟥安全越冬。入冬後,氣溫降到10℃以下, 螞蟥停止攝食,鑽入土中或樹葉下冬眠,早春放養的螞蟥一般都已長成成體,可加工出售。捕撈時,先將水排完,然後用網撈起,選個體大、生長健壯的留種,每畝應留種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種池中越冬。可以排水越冬。排水後,可在池面上加蓋稻草或木杆以防凍並保持泥土溼潤。也可以帶冰越冬,要將池水適當加深,以防止完全結冰。

  水蛭養殖週期常見疾病的防治方法

  1.腸胃炎

  病發原因:水蛭由於吃了腐敗變質的死臭螺螄或難於消化的食物而起,有時飼料營養不全面或長期投喂不新鮮的餌料也可能導致腸胃炎的發生。

  症狀:患病水蛭食慾不振,體色暗淡,懶於活動,肛門紅腫,經檢查無寄生蟲和細菌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

  防治方法:使用我公司生產的“炎防寧”先用本品200g化水浸泡活體螺螄20kg,1~2小時後投喂連續3~5天。同時配合使用“優益菌”***一瓶可用3-4畝******全池潑灑2-3次。

  白點病

  發病原因:白點病也叫潰瘍病、黴病。大多是受捕食性水生昆蟲或其他天敵咬傷後感染細菌所引起的。

  症狀 : 患病水蛭體表有白點泡狀物和小白斑塊,運動不靈活,遊動時身體不平衡,厭食等。

  防治方法:平時多注意養殖池塘的消毒和改底工作,定期使用“諾達二氧化氯”或“諾達精碘”進行水體消毒,經常使用“蛭底安”或“蛭底爽”進行底質改良,減少病原菌的數量,從而降低水蛭的發病率。

  水蛭生物學特性

  ***一***形態

  日本醫蛭體略呈圓柱形,長3—5釐米,寬4—6毫米。背面呈黃綠色或黃褐色,有5條黃白色縱紋,背中線有1闊白色條紋延至後吸盤,縱紋的兩側有密集的黑褐色細斑,腹面暗灰色,無斑紋,背面的縱紋和細斑隨個體也常有變化。體環103節,環帶不顯著,佔4/5環節。雄性和雌性生殖孔分別位承31、32、36、37之間的環溝,兩孔相間5環,**長,露出時呈線狀。眼5對,排列成馬蹄形。前吸盤較大,口內有3個顎,顎脊上有1列細齒,食道縱折6條;後吸盤碗狀,朝向腹面,肛門位於其背側。

  寬體金線蛭體長6一g釐米,最寬處8—11毫米。背面略凸,腹面平。體的前端尖細,後端鈍圓。頭端的背面有5對眼。口在頭端腹面,有顎齒。體由107個環構成,各個環的寬度略相等。雌雄同體,生殖孔在環的中央,雌的生殖孔在後,雄的生殖孔在前。肛門口在最末兩環的背面。後吸盤大,吸附力強,前吸盤不顯著。體背面暗綠色,有5條黃黑色的斑點組成的縱線。腹面淺黃色,有許多不規則的深綠色斑點。兩側緣淡黃色。

  尖細金線蛭與寬體金線蛭相似,只是它體長2.5—3.8釐米、寬6—7毫米,背面茶褐色,有黑褐色斑點構成的5條縱紋,顎齒不發達。

  ***二***生活習性

  木蛭生活在水田、河溝和溪流中。冬季蟄伏土中,春暖時開始活動,對氣候變化敏感。吸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小昆蟲、軟體動物的幼體和泥面的腐殖質。耐飢力特別強。6—9月是產卵期。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