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企業的經營理念

  經營理念決定企業的經營方向,和使命與願景一樣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主流經管課程如MBA、CEO12篇及EMBA等均對經營理念有詳細介紹。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今日企業管理問題何在

  45年來最流行的企業管理方法,雖然都很解決問題,但是,除了最近提出的“外包”與“再造工程”外,沒有什麼新東西。 其原因是:成功企業,特別是一些大企業的超級巨星們,感到這些方法過去一直夠用,甚至沒有失敗時,可是如今一個個企業都陷入危機,而且束手無策,這種現象在歐美、日本各國已十分普遍。值得注意的是,不僅企業管理,而且政府機關、醫院、博物館等非營利機構的管理,近年也處於同樣困苦境地。 問題的癥結何在?為什麼會這樣?答案是,這些組織包括企業在內,賴以建立及動作的基本根據,已經與現實脫節,以至於組織的行為與決策,包括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決策都是沿襲舊的,是否真的合理,沒有人考慮過,這就缺乏經營理念的表現。

  :一定要明確自己企業經營理念

  所謂經營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業績效的根據,顧客及競爭者、以及職工價值觀與正確經營行為的確認。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基本設想與科技優勢,發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業追求的經營目標。這些可稱為企業的“經營理念”***theoryofbusiness***

  :只有企業需要經營理念嗎

  不論是營利還非營利,不論是企業,還是團體機關,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一套經營理念。事實證明,一套明確的、始終如一的、精確的經營理念,可以發揮極大的效能。例如1809年,洪保德***1767-1835年,德國語言學家、教育改革家、曾任普魯士教育大臣***提出一套嶄新的理念,創立了柏林大學。一直到希特勒掌權之前100多年來,供保德的理念明確界定了德國大學的地位,以及它的學術方向與科學研究的範疇。

  1870年,西門子創立了德意志銀行,也是先提出明確理念:通過創業融資促成德國產業落後分裂的德國統一。不到20年,德意志銀行就變成歐洲首屈一指的最有影響的金融機構,後來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多次通貨膨脹及希特勒的破壞,迄今仍然建在,並遍佈全球各地。1870年,巖崎彌太朗創立“三菱商事”,也是秉持一套明確的新經營理念,在短短10年內,該公司就發展成為世界最有影響的大企業,20年後,一躍成為最早的幾家跨國企業之一。

  :為什麼世界名牌企業會犯錯誤

  今日名牌大企業陷入困境,多半怪罪於經濟不景氣、員工怠惰等。這些說法是不公正的。 現以美國IBM為例,早在電腦發展初期,IBM堅信將來電力普及到哪裡,電腦就普及到哪裡,而且從科技、經濟、社會發展角度觀測,將來一定是主機電腦的天下。而公司購買一臺功能強大的中央電腦,可以同時供多人使用,絕對是划算且正確的決策!然而就在主機電腦剛開始普及之際,兩個年輕人卻開發出了個人電腦。當時,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這種儲存少、沒有資料庫、速度慢及計算能力差的“玩具”。人們得出一致的結論:個人電腦毫無前途。

  可是,從最早的蘋果到後繼機種麥金塔,一上市就受到歡迎,大批訂單像雪片飛來。 世界上的事還必須就是這麼怪,總是重複著歷史上發性過的故事。例如1888年,柯達公司發明並生產勃朗尼相機,也就是現在人手一臺的傻瓜相機的鼻祖。可是當時身為全世界光學產品市場領導者的德國蔡司公司的最高主管宣稱:“這是愚人潮,頂多維持3年”。現在的IBM公司重複著蔡司公司的錯誤,堅決不信蘋果個人電腦會有發展。IBM的規模使它尤為自信,因為歐洲與日本電腦企業的銷售量總和也不超過IBM的銷售量。 IBM主管的警覺性,使它立刻承認,個人電腦是未來的主流。

  幾乎在一夜之間,IBM對體制,、生產、營業進行了重新規劃,成立、營業進行了重新規劃,成立了兩個互相競爭的團隊***請注意,不是一個***,負責開發“更簡單的”個人電腦。兩年後,IBM變成全世界最大的個人電腦產業標準的制定者,執同行業之牛耳。 IBM決策之果斷,在整個商業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即使這樣的優秀企業,在今日大環境下,也仍然是無能為力的,具有很強生命力的通用汽車公司也處於同樣境地,其原因相同。

  :大企業陷入困境的奧祕

  大企業陷入困境的基本原因是舊有的經營理念與今日經營環境脫節。IBM公司儘管在個人電腦決策上反映很快,但IBM的經營理念沒有變。IBM仍然認為,主機電腦的關係如同發電廠與烤麵包機的關係一樣,是截然不同的,又是互要依賴及互補的,可同屬一家公司,共存共榮,因此,IBM把精力放在兩者的結合上,在個人電腦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主機又還很嫌錢,這使IBM經營理念脫離現實,作出“電腦就是電腦”的電腦產業的硬體導向,這就害慘了IBM公司。

  :什麼是有效經營理念的內容

  一套經營理念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對組織環境的基本認識,包括社會及其結構、市場、顧客及科技情況的預見。 第二個競爭是對組織特殊使命的基本認識。例如,大戰期間及戰後,美國電話公司界定其使命為“讓每一美國家庭及公司都擁有電腦。” 第三部分是對完成組織使命的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認識。1802年創立的西點軍校,即界定其核心競爭力為{“培養受人們信任領袖人才的能力”。1920年左右,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定其核心競爭力為:“建立技術領導地位,讓公司不斷改進服務,同時持續降低成本。” 總之,對使命的基本認識是如何在新的經濟與社會環境中脫離而出的領導地位。經營理念形成是經年累月的思考、努力及實踐才能做到的。

  :有效的企業經營理念的基本要求

  ***1***對大環境、使命與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認識,絕不能與現實脫節。1920年代初期限,馬克和他的三個內兄弟創辦了一個平價零售店。這四位窮苦青年,希望通過這一新事業為低層顧客服務。這些高質平價商品吸引了大批“新顧客”,同時,確定了公司核心競爭力,並確定零售商的核心競爭力為“優越的採購能力”。 最瞭解顧客的是零售商,不是製造商,應由零售商設計及開發產品,進而挑選製造商,製造商再根據零售商提出的商品設計、規格及成本等各種需要進行大規模生產,先後花了5-8年的時間,才漸漸使這一理念被企業界接受。 ***2***要讓全體職工理解經營理念。經營理念建立初期,企業職工們比較重視,也很理解。等到事業發展了,職工們把經營理念視為理所當然,而逐漸淡忘,組織鬆懈、停止思考。切記經營理念不能取代訓練;經營理念本質上就是訓練。 ***3***經營理念必須經常在接受檢驗中修改豐富。經營理念不是永久不變的。 事實證明,有些經營理念功效巨集大而持久,可以維持數十年不改動。但是至今日,再繼續維持舊有的經營理念已經不行了。大企業尤其如此,企業經營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