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企業的經營理念

  經營理念是企業在經營上應該達到的全面性境界。因此也可以說是企業追求利益、經營戰術戰略的核心。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經營理念即是系統的、根本的管理思想。管理活動都要有一個根本的原則,一切的管理都需圍繞一個根本的核心思想進行。這個核心思想就是我們這裡所說的經營理念。  所謂經營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業績效的根據,是顧客、競爭者以及職工價值觀與正確經營行為的確認,然後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基本設想與科技優勢、發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業追求的經營目標。這些可稱為企業的“經營理念”***theoryofbusiness***。不論是營利組織還非營利組織,不論是企業,還是團體機關,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一套經營理念。事實證明,一套明確的、始終如一的、精確的經營理念,可以在組織中發揮極大的效能。

  經營理念的定義

  所謂經營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業績效的根據,是顧客、競爭者以及職工價值觀與正確經營行為的確認,然後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基本設想與科技優勢、發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業追求的經營目標。

  經營理念即是系統的、根本的管理思想。管理活動都要有一個根本的原則,一切的管理都需圍繞一個根本的核心思想進行。經營理念決定企業的經營方向,和使命與願景一樣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主流經管課程如MBA、CEO12篇及EMBA等均對經營理念有詳細介紹。

  經營理念的組成

  一套經營理念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對組織環境的基本認識,包括社會及其結構、市場、顧客及科技情況的預見。

  第二個部分是對組織特殊使命的基本認識。

  第三部分是對完成組織使命的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認識。

  總之,對使命的基本認識是如何在新的經濟與社會環境中脫穎而出的領導地位。經營理念形成是經過日積月累的思考、努力及實踐才能形成和做到的。

  經營理念的內容

  那麼經營理念到底是具有哪一些內容和規定呢?有關這個問題,也可以說因為有各種不同的文化、思想、歷史等種種不同的因素,而產生不同的表現與內容。不過不管背景怎樣的不同,每一個企業的目的,也有一個概括性的共同目標,那就是利益的追求。這種利益的追求或許會因為國家的不同,法律的不同,社會文化、風俗、傳統觀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對於利益的追求,這一點在古今中外的企業,除了程度上有多與少的差異以外,可以說都是一樣的。譬如說18世紀的產業革命時代,對於勞工的保護情形和有勞基法保護的時代比較起來,內容就有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雖然時代已有顯著的不同,法律的規定也有很大的差別,但是企業追求利益的目的還是沒有絲毫變更。因此把企業經營理念的精華放置在如何追求利益或者把經營理念跟利益連在一起,是放之四方而皆平的道理。問題就是說理念的內容千萬不能夠和時代的潮流、時代的社會意識觀念脫節,不然就會變成唯利是圖的經營理念,還是需要把架構重點放置在合情、合理、合法、合於時代社會、消費者需要的本質問題去設計架構,讓社會和大眾、顧客產生良好的形象,才能達到企業真正追求的目標,獲取社會認同的利益。

  企業是包括經營人士在內的人的集團,也是存在於時代社會的組織。所以有關經營的諸般內容,自然就會涉及到經營人士的意圖和價值判斷,事業的內容和事業的範圍和時代的形象要求等事項。至於如何將上述內容加以具體文字化,可由企業的經營人士和有關CIS人員或者企業裡面的董事會,或者是企劃部的人員一起來推敲而做決定。

  經營理念的方法

  經營理念的表示方法,措詞用語,並沒有一定的模式或式樣。一般說來歐美國家,像美國等的企業,就比較直截了當的,以跟營業直接有關的文字去表現。也可以說規定的文字比較帶有具體、容易抓著重點的特點。譬如說聞名全球的麥當勞,他們的經營理念Q、S、C&V。Q是Quality***品質***。S是service***服務***。C是Clean***清潔***。V是Value***價值***。

  東方國家的經營理念和西方國家的經營理念比較起來,理念本身就有比較抽象和重視精神面的傾向。日本有很多企業也有這種情形,因此往往會把誠實、至誠、團結、忍耐、感謝等等作為社訓或者是經營理念。我國也有這種傾向。像永續經營、永續服務,心懷大志、放眼天下,與您攜手共創將來,都是屬於範圍比較巨集大而有氣魄的理念。

  至於具體哪種內容的經營理念比較好呢?還是比較抽象而有詩情、壯志的經營理念比較好呢?那就要看經營人士的種種價值觀、人生觀、文化思想觀,還有國情來論斷了。但有一點值得思考的就是如日本經營理念規定得過份具體,恐怕會有缺少彈性而致呆板的顧忌,限定得籠統,又怕企業內部的人員摸不著邊際,這點是值得留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