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歷程及感悟

  每一個創業故事都是不可複製的經歷,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是從無數的創業者身上,我們也找到了相似的影子:永遠激情澎湃,無畏壓力艱辛,用創新、夢想、行動改變著各個行業的效率,創造著新的價值。下面讓小編來告訴,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世界創業實踐:在13年前,可能沒有幾個人想到他會取得今天的成功。但現在看來,李儒雄是個成功者他成功地做起了中國最大的軟體流通企業連邦軟體公司。在不久前的一次創業教育研討會上,李儒雄結合連邦軟體的發展分享了他的十點創業感悟,引起了在座不少創業成功者的共鳴,想必你也會從中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感悟之一:創業成功最關鍵是創意

  創業成功最關鍵的是創意, 更重要的不在於創意本身有多少美妙和神奇,更在於它在多大程度上的不可複製、市場潛力的大小以及實施計劃的可行性。連邦創業成功的核心是把國外連鎖經營這種成功的商業模式引入到中國軟體銷售業。採用連鎖方式經營軟體流通業是營銷手段的創新。

  感悟之二:創業團隊是成功的基石

  公司管理最忌諱角色衝突。要選擇彼此充分了解的、互補型的創業合作伙伴。連邦創業的團隊一共有5人,商品引進、店面管理、公關及連鎖發展、財務物流、統籌規劃,五大業務分工,團隊成員各司其職。

  感悟之三:尚未成熟的市場是創業的契機

  1994年連邦創業時,當時國內計算機總裝機量大約為70萬臺,尚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潛力巨大,計算機每年幾乎以30%的速度成長。但與此發展不相適應的是,除用友財務軟體、金山文書處理系統等外,國內幾乎沒有正版軟體市場,當時既沒有很多人賣正版軟體,也沒有人賣盜版軟體。選擇一個合適的創業切入點,選擇一個非成熟市場,會使創業早日成功的機率大一些。

  感悟之四:創業失敗風險是巨大的

  創業就好比走鋼絲,稍微在哪個地方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甚至有生命危險,控制創業的風險是創業者保全自己的技巧。

  感悟之五:創業者不一定要是全才

  創業者優點明顯,他們往往熱情和有韌性,有知識有勇氣,但往往缺點也很明顯。要麼是懂技術的不懂管理,要麼是在管理經驗上有一手但缺乏技術的前瞻性。但隨著市場上的摸爬滾打,很多創業者慢慢變成了多面手。

  感悟之六:創業需要適宜的文化環境

  創業所需的內部文化環境包括相互信任、核心人物、共同的信念。創業者所需的外部環境如社會對創業者的理解和支援,政府以種種社會資源支援創業者等等。只有適宜的文化環境方可保障創業自由。

  感悟之七:最困難的時候往往是轉機來臨的時候

  連邦最困難的時候是在成立二年半之後,那時註冊資金500萬已花完,陸續貸來的900萬貸款也進入到現金與商品的迴圈轉換之中,如果再虧損下去不太可能再貸到款,後果是不堪設想。但這時市場環境經過前兩年的宣傳和培育開始改善,買正版的人慢慢多了,市場啟動起來了,經營上出現了贏利,以後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勝利往往在於再堅持一下。

  感悟之八:創業的機會不能等待論證

  在創業之前就把事業發展的規劃全想明白,經過反覆論證是不現實的,如果全想明白了,可能機會已有人搶先了。創業時的環境往往大多數人不看好,這給少數看好這些業務的人以機會。這時用常規的方法去論證,往往會得出結論說這個業務將會失敗。

  感悟之八:創業的機會不能等待論證

  在創業之前就把事業發展的規劃全想明白,經過反覆論證是不現實的,如果全想明白了,可能機會已有人搶先了。創業時的環境往往大多數人不看好,這給少數看好這些業務的人以機會。這時用常規的方法去論證,往往會得出結論說這個業務將會失敗。

  感悟之九:創業是需要一些資源的

  創業需要有創意的想法,但創意不等於創業,創意屬於意識範疇,創業屬於實踐範疇。創業至少需要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經驗、管理等因素中的二、三項,否則貿然去創業,只有失敗一條路。爭取和利用資源,才能力爭創業成功。

  感悟之十:創業其樂無窮

  假如我現在不經營連邦了,我還是會去選擇創業,回想起來,經營“連邦”的前期,吃的苦很多很多,但創業就如同品茶,有的人只品出了茶的苦,有人卻在苦後嚐到了甜。

  李儒雄成長軌跡:

  1966年生於湖北省洪湖市。1985年考入武漢測繪科技大學。1990年在武漢東湖開發區推廣科技成果時,即開始推廣WPS、科印排版系統等軟體產品。1992年負責香港金山公司北京開發部***北京金山軟體公司前身***的市場和管理工作,策劃編寫了《WPS輕鬆學習》。1994年,參與創辦連邦軟體銷售連鎖組織,是公司5位創業股東之一,前期擔任公司副總裁。1995年分管市場發展工作期間,一年內連鎖店的數量由16家增長到48家,增長兩倍。1997年,分管產品組織和物流工作,倡導成立了北京軟體分銷商聯盟。1999年9月,任公司常務副總裁,提出網際網路時代軟體連鎖組織需進行戰略轉型:一是構建B2B電子商務和資訊產品服務平臺,二是推動連邦上市,接通資本市場。2000年1月出任公司總裁,全面調整連邦的經營戰略,積極推動建立“網上連邦”網站和總代理產品業務,同時加快連邦上市工作。1998和1999年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分別出版了《搶佔制高點》、《贏在連鎖連邦崛起的祕密》兩部書。

  篇二

  《鄧超明創業筆記》一書近日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發行了。本網從今天起連續刊載這本書。

  這是一本勵志書,也是一部很好的人生教材。作者鄧超明先生以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經歷和十多年的創業歷程,向人們展示了他的心路歷程和人生經驗。書中記錄了他創業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借事寫理,字裡行間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書中寫出了做好工作的方法,寫出了經營企業的寶貴經驗,寫出了家庭和諧之道,寫出了當代企業家的風采。中國頂級企業家陳東昇、馮侖、郭廣昌、毛振華、田源、俞敏洪、周少雄對該書予以高度評價,並聯袂向讀者推薦。

  鄧超明先生是互通國際傳播集團董事長、北京湖北商會副會長、北京天門商會會長。他的奮鬥故事和關心支援家鄉建設事蹟本網曾多次予以報道。作為從天門走出的企業家,他艱苦打拼,帶領互通國際傳播集團不斷髮展壯大,成為中國本土廣告公司的扛旗者,並立志要讓中國廣告業走向世界;作為北京天門商會會長,他引導在京天門籍工商界人士加強團結,相互幫助,回報社會,關心支援家鄉建設;他在天門設立“超明獎學金”資助困難學子,並多次資助我市的一些公益活動。

  鄧超明是一個創業者,一個奮鬥者,他對生活、對事業、對家鄉建設始終充滿著激情。他的《筆記》中所體現出的人文精神,正是新時期天門精神的生動寫照。

  時代需要更多的創業者,天門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弘揚新時期天門精神,激發人們幹事創業的熱情。我們希望通過《鄧超明創業筆記》的連載,向讀者傳遞一種精神,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篇三

  通常來說,堅持是一種美德,但是不能瞎堅持。應當是一種長期對知識以及成功渴求的堅持,是為了成為更有影響力、能夠積極影響社會的人的堅持。

  在堅持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戰略性,不能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否則就會出現方向性的錯誤,這就成了錯誤的堅持。因此,對待堅持,首先應當像鷹一樣在空中盤旋,有一種戰略性,看準幾個關鍵點。之後,就要像鷹捕捉食物一樣紮下去,穩準狠地抓住機會,將一件事做實。二者必須配合,缺一不可,沒有戰略性的堅持會偏離方向,沒有堅持的選擇則是空談。

  對待堅持,我們要像登山一樣,不斷勇攀高峰,永遠有突破。通過這樣的錘鍊,你自身的堅毅、執行力、戰略性等素質就會得以彰顯,且這些素質在各個領域都是通用的。

  就像別人問我是如何從娛樂轉向金融,而且是對衝基金這樣一個在旁人看來很高深的領域。正是因為別人看中了你對中國市場的判斷力,從政治經濟到人文的巨集觀戰略把控能力;同時你還具備快速集中的對焦能力,能夠快速命中且執行完畢。這一切經歷和里程碑都是有口碑的,隨著口耳相傳,人們會知道你在怎樣的時期實現了怎樣的跳躍。到最後,行業上的束縛對於你來說就已經不重要了,別人看中更多的將是你的優良素質。

  既然選擇了堅持,難免會有自我懷疑,其實我每天都在這樣問自己。其實自我懷疑是人生成功道路上必備的一個素質。這裡包含兩個層面。首先,確實要自我懷疑,問自己:“你行嗎”?另外,在自我懷疑的同時,你也要考慮:“你哪裡不行?”你就可以找到自我懷疑的理由,進一步深耕,力所能及地成為你想扮演的角色。

  最後,我想要告訴年輕人,永遠不要對自己說NO,一定要抱有遠大的目標。如果每個人都是50%,你若把目標調高至100%,那你有可能就是50%或更多。若是隻把目標設定為50%,那麼你也許就只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