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淘寶創業例子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意識到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紛紛加入到淘寶網創業的隊伍中。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80後淘寶創業賣油燜大蝦,3個月同類銷售第一

  生於80後的張浪畢業於武漢大學電子商務畢業,2012年靠8000元起家,用3個月時間將自己的店鋪在淘寶做到了油燜大蝦類目中銷量第一。

  網上單品銷售同類第一

  2007年大學畢業後,張浪便走上創業路,5年內在電商平臺展開了三個創業專案,最後都以失敗告終。第四次創業前,他暫時在深圳一家公司做起上 班族。到了吃蝦季節,他很懷念武漢的小龍蝦,卻找不到地方購買。張浪由此發現商機,將已經做熟的小龍蝦運往不同城市,別人一開啟包裝加熱就可以吃。

  2012年,他帶著僅有的8000元錢離開深圳,開始在武漢、南京等地尋找蝦源、技術裝置和合作者。當年5月,他租了一間居民房,註冊了淘寶店 鋪“舌尖上的龍蝦”,開始運營。張浪嘗試將烹飪好的小龍蝦,帶湯汁進行冷凍。食客收到小龍蝦後,可以用炒鍋加熱或是直接蒸著吃。“在電商這片紅海中,找到 了熟制食品這一藍海。”張浪說,當時幾乎沒有人在網上賣油燜大蝦。他僅用了3個月時間,在沒有任何推廣費用的前提下,他把油燜大蝦這個單品做到了同類第 一,月銷售額最高達到5萬元。

  引來千萬元投資

  在張浪看來,網上賣小龍蝦,最重要的就是對食品安全的把控。“生產源頭的質量過關了,讓人頭痛的是最後一公里的質量把控。”為了解決冷鏈難題, 張浪買來各種保鮮包裝,在各種條件下一一嘗試。如今,好吃佬們收到張浪寄來的油燜大蝦時,會發現泡沫盒、冰塊等三層包裝。為了減少快遞時間,張浪往往選擇 在每天快遞收班前最後一刻發貨。

  對於不同客戶對物流的建議或投訴,張浪會一一記錄,然後針對不同地域,制定不同的包裝方案。讓張浪得意的是,即便是在夏天,小龍蝦的破損和變質率,也被控制在6%以下。

  如今,張浪的產品賣到全國各地,每個月銷售額達到10萬元。2014年4月,張浪拿到了一家餐飲企業千萬元投資。同時,他還通過與這家企業合作,將線上線下打通,讓武漢的好吃佬們,能夠上午下單,下午就吃上現做的油燜大蝦。

  2:90後淘寶店主分享淘寶創業故事

  大家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也是一個自主創業的人,在這裡真心把自己創業路上的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到一些人……

  我是小汪,90後淘寶店主,目前還是大四的在校生,剛剛接觸淘寶,也在淘寶埋頭奮鬥了幾個月,現在平均月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付出就會有回報!!!同時希望結識更多想創業的朋友。

  先說下我是怎樣接觸淘寶的,我無聊的逛著我們的校園論壇,看到一條關於淘寶創業的文章,說實話,在這之前,一直對淘寶沒有什麼瞭解,但出於對網購的喜愛,我試著加了對方QQ,他是我們學校大四的一名校友,通過他,我對淘寶有了一定了解,也接觸了我現在做的這款充值軟體,我認真想了一個晚上,決定進軍淘寶。 第二天我從學長那裡代理了充值軟體就開始了我的淘寶之旅。剛開始基本什麼都不懂,開店第一個月也就賺了幾百塊錢。當時自己不太會賣這軟體,第一個月是賣了三個軟體賺了1000多塊錢。其實當時自己心裡很不服氣,同樣是做同一款軟體,那麼多月入萬元的店主,對他們只能是羨慕嫉妒恨。但我也沒有抱怨,也沒有放棄,我決定自己耐心找方法,於是我到處找素材,找方法,加了好多同行的淘寶店主,想向他們學習一點方法,但結果可想而知,遭到了一個又一個冷漠的回覆,我當時心裡難受極了,不過仔細想想,我又沒有從他們那裡代理軟體,別人也沒有義務幫助我啊。最後我把這事情告訴了我們學長,我們學長一點一點耐心的教我方法,真的是把所有自己掌握的方法都教給了我,在這裡真的很感謝我的這位學長!有了方法以後,真的是很見效,當月就賣了好幾個軟體,月底算了一下大概賺了6000多塊錢,當時的心情無以言比,也感覺到了,很多東西,方法確實很重要,單靠自己摸索,可能本需1天時間的,自己1個月也摸索不出來。代理這個軟體,就是需要方法,所以一定要從一個好的上家那裡代理軟體,我也算是比較幸運的,也可以說是自己創業道路上遇見貴人了吧!!!

  其實我本人的家庭條件很不理想,父母都在外打工,收入也不是很理想,當時自己決定跟著學長代理這款軟體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因為我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也就幾百塊錢,而購買這款軟體就需要500元,這個價錢就是我當時一個月的生活費了,而且我當時手裡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但經過深思熟慮後,我還是沒有放棄心中的信念,依然決定:借錢也要把淘寶店開起來,我要為父母減輕一份負擔!於是,我毅然決然的從同學那裡借了200元,再加上自身的300元錢,堅定的購買了500元的軟體,開始了我的淘寶之旅。

  剛開始的情況已經講過了,不是很理想,因為沒有掌握到方法,到處碰壁也沒有賣出一套軟體,就靠著充值利潤賺了幾百塊錢,說實話每個月幾百塊錢的收入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已經不錯了,但我這人就是不會認輸,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一定也要通過努力實現!後來在學長的幫助下,我也確實做到了,當月就賺了6000多塊錢,之後幾月利潤都在上漲,現在的平均月收入能達到一萬元左右,我的店鋪也很快從最初的零信譽增長到現在的3顆心,現在每月給父母打錢回家時,父母都高興的說不出話來……

  經常和別人說,我當初是靠借別人的200元加上自己手中的300元起家的,憑藉自己的努力和上家的幫助,倆個月就實現了月入過萬的夢想,但是大部分人不相信,甚至嘲笑我。呵呵..我只能冷笑……

  經常和下家說,不要小淘寶這個平臺,好多白手起家的淘寶店主都實現了月入過萬的夢想,甚至有月入百萬的,但是大部分人不相信,走了。我只能惋惜……

  經常和代理說,好生意永遠不怕晚,不要感覺現在開始做淘寶會來不及,因為不行動,永遠不會有回報,大部分人還是下不了決心,走了。我只能嘆息……

  人們往往就是這樣,等其他人成功了,他恍然大悟,投去羨慕的眼光,後悔自己當時沒有選擇!

  3:廣州“淘寶村”裡的創業故事和傳奇

  2014年2月下旬以來,記者先走漢川,再赴羊城,深入這個電商群落,試圖探求其中的奧祕。

  “買臺電腦、註冊個店鋪就行了,一年能賺30多萬!”

  ——滾雪球 奔羊城 淘寶叩開淘金大門

  從廣州市白雲區沙太北路轉入犀牛路,就到了犀牛角村的村口。一字排開的幾十輛物流大卡告訴我們:這是一個規模龐大的“淘寶村”。

  村裡,幾條街道縱橫交錯,臨街是一棟棟10層高左右的單元樓。“這些單元樓都是當地村民的私房,大部分都租給了湖北人。”漢川中洲電商的領頭人之一李壯說,村裡約有6000多湖北人,絕大多數來自漢川,其中,僅中洲農場就有4000多人。

  在村裡,隨處可聞漢川口音。“漢川中洲鑫鑫人家”、“沔陽三蒸”、“湖北味道”等湖北風味菜館間隔不遠。“現去潮州飯館吃菜,他們一聽口音會主動給我們上辣椒醬!”中洲電商李建勇笑著說。

  他們告訴記者,犀牛角村每天約有10萬件貨品發往各地,其中約70%由中洲電商發出。

  中洲電商群落,發端於2007年初。當時,中洲農場人、“80後”王磊放著好好的記者不做,辭職到犀牛角開淘寶店。當年年底,就開著一輛20餘萬的車回農場過年。

  “買臺電腦、註冊個店鋪就行了,一年能賺30多萬!”王磊的衣錦還鄉在小小的中洲激起了陣陣波瀾。2008年3月,李壯、李倩、李晨等幾個年輕人跟著王磊去了廣州,當年底,就開著車隊回家過年。

  一時間,中洲農場激起了千層浪。“到廣州幹淘寶”成了當年春節家家戶戶的熱門話題。

  本著“帶親戚朋友一起賺錢”的樸素念頭,李壯等一批中洲人,一帶十、十帶百、百帶千,7年間,4000中洲農民大軍浩浩蕩蕩來到廣州,將最早李壯他們租住的廣州犀牛角村,硬是變成了一片“漢川飛地”,變成頗有氣勢的“淘寶村”。

  “趕得早的一批人都賺大錢了!”李壯說,“從2007年到2009年是電商的黃金三年,一天淨賺千元是很平常的事情。”

  “幹這一行只要捨得吃苦,大都能賺得到錢!”中洲電商曾毛子說,現在雖然不如當年那麼紅火,但大部分人仍靠經營C店***區別於天貓商城的普通店鋪***和尋找爆款***銷量過千的火爆款***而生存,即使這樣一年收益也能達到20多萬元。“這個收入,如果還是待在家裡守那一點地,根本不敢想象!”

  “中洲電商在犀牛角村創造了一種農民進城的新模式,那就是自當老闆,抱團發展。”李壯說。“我們幾乎全是開網店賣女裝,很多四五十歲的村民來這兒後,一家三口租一套房子,買臺電腦就能開張了。平日一個人出去看款、打貨,一個人在家盯電腦,上新款、聯絡客戶,一個人負責燒火做飯、洗衣服。”

  當小店做到一定規模,如做成網上商城店鋪後,就需要招聘員工。“招的也多是家鄉親戚、朋友。中洲人在這兒抱團發展,相互間好照應。”

  如今,少數元老級的中洲電商已經開起了網上商城,每天可投入200餘萬元資金用於產品推廣,用開店積累的資金購買檔口***服裝生產商展示款式的小鋪面***和房產出租,有的還在物流業、服裝加工廠擁有股份。“王磊現在已經和他老婆回家專心帶孩子去了,偶爾出去旅遊。靠紅利生活已經完全夠了!”李壯笑著說。

  “不敢休息,一聽到旺旺的叮咚聲,頓時疲憊全無。”

  ——能賺錢 不輕鬆 成功來自踏實奮鬥

  2014年春節期間,中洲淘寶老闆們又一個接一個開著豪車回鄉過年。在村前屋後,他們接受記者採訪,指點自家樓房、汽車和高檔家電,介紹新娘子,興奮地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和愛情故事。言談中神采飛揚,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和自豪。

  在廣州這個電商高度發達的區域插上一面湖北的旗幟,漢川人靠的是踏實、團結、誠信。

  要掘金,踏實勤奮必不可少。不少年輕人來創業時,只帶了從父母那籌來的兩三萬元。儘快獲得收益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李壯剛到犀牛角時,與人合租一套在9樓的無電梯公寓。每天早上9點起床,抄好頭天晚上整理好的貨款資訊單,坐201路公交去沙河服裝市場的檔口看版型、補貨。10點多,在市場上買點小吃邊走邊看,下午兩點扛著貨回村裡。一包貨五六十斤,一次要搬兩三包,貨多的時候得上下樓幾趟才能搬完。

  大汗淋漓搬上樓,容不得休息片刻,馬上又要在網上推新款,聯絡客戶。下午4點左右,開始打快遞單、封貨。“還記得最早在郵局發貨時,客戶的貨得先裝進布袋,一針一針封口,一天幾十件,光縫針就腰痠背痛。”發完貨後,又開始應對網上的客戶高峰期。“不敢鬆懈半刻,不敢休息,只要一聽到阿里旺旺的叮咚聲就頓時疲憊全無。”李壯說,直到凌晨1點以後,買家的淘寶頭像都暗下去了,他們開始整理頭天的訂單情況。整理完了,才能伸伸腰,下樓去吃頓正餐。

  從2010年開始,生意漸漸難做。網上顧客的要求越來越多,退貨率越來越高,而做電商生意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個款火爆了,馬上就有人開始跟著做、比著降價。

  比拼中,產品品質不斷提升。“最早從服裝市場檔口拿的貨,不少是粗製濫造的仿品。如今,服裝檔口也跟著電商的發展而升級,沒有領標、吊牌、包裝、大小碼的貨,我們根本不會採購。”

  與此同時,淘寶對誠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曾毛子說,他曾花了36萬元為一款毛呢外套做推廣,賣了3000多件後,希望點選率繼續提升,於是請人刷了記錄。結果幾個月後被淘寶發現,因為不誠信經營關了他的店鋪。“不能繼續賣貨,還收到了1000多件退貨單,爆款沒賺到錢反而虧了錢。這是我最大的一次教訓。”曾毛子說,自那後,他再沒有做過這樣的冏事。

  誠信經營讓他們受益匪淺。中洲電商吳金紅有一個新加坡老客戶,每年固定從他家訂大量的貨品。“有兩次,客戶打貨款沒留神給打多了,一次多打了8000元,一次多打了1萬元,我兩次都提醒了他,並如數退還。”吳金紅用誠實贏得了信任,3年來,僅這一位客戶,就給他帶來了100多萬的收益。

  抱團好聚財。中洲電商們常在凌晨一兩點聚在家鄉風味菜館裡,享受他們的唯一一頓“正餐”。淘寶又出了什麼新政策、馬上有什麼活動、哪個檔口做出了“爆款”,價錢該定多少,是他們常常聊到的。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的共識,不相互拆臺,有錢大家一起賺,有教訓也一起分享。“電商越聚越多,犀牛角村也越來越適應電商的要求。”李壯回憶,初到犀牛角村時,村裡還很荒涼,人很少,物流也少,除了房租便宜,各方面優勢並不明顯。隨著一大批中洲電商的入駐,村裡加開了到沙河服裝批發市場的201路公交,快遞也大規模入駐,現在犀牛角村的快遞價格是全國最便宜的,“廣州到武漢,一單最低可以做到三塊五。”

  從中洲走出的電商如此成功,也讓家鄉人倍感欣慰。漢川中洲農場黨委書記夏朝輝說,今年打算在犀牛角村成立流動黨支部,給這些在外的中洲老鄉一個溫暖、團結的家。

  “賣2萬元衣服,推廣費得花5000元。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願將廣州花 結出湖北果 回鄉再續電商傳奇

  在漢川採訪時,我們遇到中洲電商中一位傳奇人物——52歲的林和平。按老一輩的習慣,他堅持過完元宵節再回廣州。

  林和平曾任楊林湖大隊曾灣隊的黨支部書記,“我這個年齡在淘寶大軍中算很少見的,雖然當過支書,但文化程度不高,剛到廣州,連電腦開機都不會。”

  從他身上,我們讀到了廣州對4000多中洲鄉親們最深遠的“培訓”意義。不少人在這裡通過觸“電”開闊了眼界,林和平就是一例。

  如今,放下鋤頭、脫掉泥巴鞋的林和平,儼然是淘寶村的電商尖子、“經濟學家”,分析問題有理有據,前瞻性強。比如對淘寶掌門人馬雲曾經怎麼想、現在怎麼想、以後又會怎麼想,他都有說法。對淘寶店鋪的發展方向,對廣州與湖北的比較研究,也有獨到見解。現在他苦苦思索的是:下一步怎麼走?

  這個問題在中洲老鄉中爭議頗多。

  做電商,一些曾經的優勢開始弱化。如推廣費越來越高,就是電商們普遍面臨的難題。“賣2萬塊錢衣服,推廣費得花5000元。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吳金紅說。

  自2008年到2014年,隨著淘寶的紅火,犀牛角村的房租經歷了幾次大漲,一套普通的三室一廳,從起初的300元漲到1800元。從前村口沒有大門,現在建起了如停車場一樣的閘道,車一進村就開始收費。此外,作為外地人,很多廣州新出的政策很難自己研究透,往往會錯失商機。

  部分中洲人選擇分流。張邦場2009年開始做淘寶,起初跟著老鄉們一起賺錢,漸漸發現自己的眼光總追不上年輕人,看不準好款。2011年,他果斷放棄了淘寶,在犀牛角村加盟了中通快遞,部分老鄉也入了股。“做這一行更適合我。”張邦場說,去年不僅自己盈利20多萬,也給以前帶自己賺錢的老鄉們帶來了收益。

  隨著年輕的電商們紛紛成家,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也開始困擾更多人。“在犀牛角做得越久,就越想回家。”李壯的愛人去年剛生了小孩,留在武漢帶孩子。他說,每到晚上呆在租住屋裡,就特別想家、想孩子。雖然很多親戚朋友都到廣州來了,但總覺得根在湖北,希望小孩能在湖北讀書,畢竟湖北的教育資源是很多地方難比的。“一家老小,分幾個地方,還叫什麼家呢!”張邦場也有同樣感受。

  林和平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告訴記者,作為電商,須有嶄新的“時空觀”,有時千里萬里,猶如同城,將來即使做到國外,也可找到與家鄉跨地聯合的模式。再說,湖北近些年也在大步發展,“電商時代”也已逼近。他正考慮把一部分廣州電商業務轉到中洲來,比如在中洲做服裝加工,最終在家鄉也複製出一個淘寶村。“武漢東西湖區有物流園,離漢川近,這是一大優勢。”現在,困擾他的主要是加工廠的配套問題。“比如廣州有中國最齊全的面料市場,款式更新也快,我們漢川還是比不上。”他非常希望政府能借勢推一把,帶動一批服裝加工廠、面料商和電商集中進駐,把漢川的淘寶村幹起來。“我時刻都在關注著家鄉那邊的情況,遇到合適的時機和專案,一定會轉戰回去!”曾毛子這話,代表著多數中洲電商的共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