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應具備的素質有哪些

  班主任在學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除了家長之外的,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他人”。所以班主任的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班主任應具備的素質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班主任應具備的素質:慈愛之心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愛才有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有了愛才有民主,才能尊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有了愛才有師生之間的默契共振;有了愛才有誨人不倦的滿腔熱情。有一位心理學專家把愛分成了五個層次。第一是動物的愛,第二個層次是自愛,第三個層次是小愛,第四個層次是大愛,也就是愛祖國、愛家鄉、愛別人的孩子。第五個層次是博愛,博愛是一種胸懷,是一種境界,博愛是愛天下所有的生命。這裡我要講一個故事叫《沙灘上的魚》,有一天,一位父親帶著自己的兒子在海邊散步。正趕上潮起潮落,被海浪推到海灘上的魚在做垂死的掙扎,這位父親彎下腰來抓起一條魚扔進大海,再彎下腰抓起一條魚扔進大海……兒子不解地問父親:“沙灘上有這麼多的魚,你能扔完嗎?”,“不能”。父親回答。兒子又問:“既然扔不完,那您扔它又有什麼意義呢?”父親回答:“是的,我是無法把沙灘上所有的魚扔進海里,但被我扔進大海的每一條魚,它的命運將會有所不同。”這個故事雖小,但很有教育意義。博愛是愛的最高境界,讓我們順著愛的階梯一步步攀援,我想每一位班主任都會是快樂健康和幸福的。

  班主任應具備的素質:耐心

  馬卡連柯曾說:“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不能成為好老師”。耐心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一種信任,它能喚醒孩子身上潛在的能力。老師的耐心等待,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使他從此走出自卑的陰影,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嚮往。一次耐心的等待換來的是孩子一輩子的幸福,我認為是值得的。還記得一位教育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管你出入的場所多麼豪華,著裝多麼高檔,舉止多麼高雅,外語多麼流暢,只要你對接觸到的物件按三六九等進行排序,並以迥然不同的面孔區別對待,我會永遠拒絕承認你的素質高”此話值得一想。作為一名教師,要想耐心的教育孩子,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是相信孩子一定行,多多鼓勵孩子,相信他一定能成功,有必要時還可以給孩子一些獎勵來強化他成功的體驗。

  二是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冷靜,不能急躁。

  三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人格和選擇等,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

  四是適當地點撥孩子,啟發他們思考問題。以上四種方法你們不妨去試一試,其實對自己家的孩子也是很有效的。也許大家都知道外國人在課堂上喜歡蹲下來,這個“蹲下來”不是指肢體,而是指心靈。是指在心靈深處平視學生,用學生的要求去要求學生,用學生的思維去思維學生,尊重他們的獨特感受。這不是師德的“高境界”也不是故意擺出平易近人的“高姿態”而是一種骨子裡的平等與人文關懷。所以我們老師對待學生一定要有耐心,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的缺點,用多把尺子量出學生的自信。

  班主任應具備的素質:敬業

  敬業是我們的基本義務,我們可能做不到學富五車,但我們可以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業,敬業是教師應盡的義務,它不需要“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那樣的轟動效應,構成其內涵更多的是平凡和默默無聞。班主任工作既無上光榮,又十分辛苦。有的班主任在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時說:一個班主任需要有三種力,即動力、能力和精力。缺乏動力不願幹,缺乏能力不會幹,缺乏精力不能幹。首要的是動力。動力來自對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熱愛,有了強烈的事業心,才能在平凡而又艱辛的崗位上孜孜不倦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和才華都獻給祖國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才能像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教育事業奮鬥終生。有一位外國專家考察中國的教育後,

  驚訝地說:“中國教師的待遇那麼低而工作卻那麼認真熱情,一絲不苟,真令人感動,中國教師這種精神和長城、兵馬俑一樣是個奇蹟”。可以說,敬業樂業的班主任,是所有優秀班主任的共同特點之一。其實在我們教育事業中敬業樂業的老師和班主任也很多,他們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甚至比自己的孩子給予的慈愛和關心還要多,在這裡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為了國富民強,為了我們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繁榮昌盛,我衷心希望每一位班主任都能在本職崗位中做到慈愛、耐心和敬業,並且擁有學者的儒雅、長者的仁慈、君子的寬厚和領導的風範,成為新時期優秀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