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故事大全分享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大學生創業故事大全分享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大學生情侶創業 經營無實體店快餐配送

  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生,來自中國甘肅的留學生鍾天一與來自重慶的何藝,在洛杉磯開起一家名叫Chopop的中式快餐配送無實體店,希望能夠創立自己的品牌並遍佈各地。

  開業2月來,生意雖然還未完全走上正軌,但一天十幾份的訂單也讓這對小情侶忙前忙後的辛苦著並快樂著。每天清晨,在洛杉磯downtown的一間廚房裡,南加大工程專業的研究生鍾天一與何藝開始為自己的小生意忙碌起來。兩人於今年10月1號開始運營名為Chopop的餐飲公司,從事中餐外賣配送。與普通餐館不同,Chopop沒有實體店,完全依靠網路訂單經營。顧客基本是南加大的學生們,他們通過公司網站chopopfoods、Facebook、微信、手機App等方式下訂單。

  鍾天一與何藝在租用的廚房裡製作完訂單上的飯菜後,再根據需要配送到南加大附近的取餐點。27歲的蘭州青年鍾天一表示,在USC讀書時,就對附近的餐飲不是很滿意,並且覺得大家可能都有同感。“因此這可能就有足夠的市場,我本身對烹飪比較感興趣”,鍾天一說。他們的選單並不複雜,蘑菇雞腿飯、花生燉豬蹄、辣子雞丁、涼拌海帶絲、蘿蔔排骨、滷雞蛋等,開業二個多月來,鍾天一與何藝根據顧客的需求不斷研發和完善選單,而這種家庭式的口味也讓Chopop一開始就擁有了忠實的顧客群,chopopfoods在南加大學生中的知名度也日漸提高。在考慮選單時,營養健康好味道的家常菜是他們的定位。

  “每天你最想吃的可能是家裡的那種飯菜。我是想讓大家吃到家裡飯菜的感覺”,鍾天一介紹。在南加州大學裡的取餐點,中國留學生於倩對Chopop的菜給予了挺高的評價,覺得他們做的飯菜比學校裡那些飯菜要清淡好吃。中國留學生Justin在這裡已經訂了三、四次餐,他還叫了很多的中國朋友來品嚐,甚至還有一個日本朋友也來吃,都覺得不錯。何藝在送餐現場用手機接駁刷卡裝置來收款,每份二個菜的套餐大概在8美元左右,這價錢對於南加大附近的餐飲價格來說,算是經濟實惠的。從材料採購、菜式研發,到食物製作、配送,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兩個20多歲的年輕人親手完成。

  公司運營一個多月,兩人雖然滿腔熱情,卻也嚐到了創業初期的艱辛。鍾天一說,本來設想在一個月內,就能達到每天30份至50份的訂餐數量,但是其實做了二個月,每天依然只有10幾份的訂單。鍾天一正設法在學校裡做宣傳,以吸引更多的同學們來光顧chopop。同時,也開始往洛杉磯downtown的寫字樓裡去推廣,希望能夠擴大訂餐量。但是,他們沒有更大的經濟力量去投入廣告,更多的是依靠網站、手機App、微信來獲得顧客。每天鍾天一與何藝一早就開始忙碌,下午兩點半左右,何藝、鍾天一才有時間吃午飯。在辛苦工作的同時,鍾天一與何藝也在收穫快樂。

  “包括我們的廚房,裝置在逐步完善,產品的加工流程都在一步步做起來,能看到公司在逐漸成長,對我們個人來說還是很有成就感的”。鍾天一與何藝希望有一天chopop快餐像其他中式快餐著名品牌一樣揚名世界,那時候,他們也有機會將把他們所學的工程管理知識注入其中,用流水線作業的專案管理方式來經營他們的特色餐飲品牌。

  2:東莞大學生養龜創業兩年 純利超千萬

  2009年,東莞的養龜業開始火起來。而早在2008年,當時還讀大一的莫樞偉就“嗅”到了養龜行業的商機。2012年從華南師範大學畢業,他沒有選擇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而是走上養龜的創業之路。昨日,筆者獲悉,莫樞偉的養龜場擁有5000多隻“石金錢”,估計約2000萬元,養龜場規模在不斷擴大。

  大一花光積蓄購6只龜飼養

  莫樞偉飼養石龜的場所為家庭式仿野生模式。在一棟出租屋裡,利用三層建龜池、孵化場所以及鐵架式養龜槽等,出租屋樓頂共打造18個養龜池,分餵養區、產蛋區和水池區,每個池都種植植物以遮擋太陽。整體構造是莫樞偉獨自一人花費8個月時間親手打造的。

  莫樞偉每天為龜池換水、隔天傍晚餵養、檢查產蛋區,以及隨時留意剛孵化的龜苗健康情況等。談起養龜創業的開啟,時間追溯到2008年。當時莫樞偉讀大一,無意之中瀏覽了養龜的視訊,於是他就上網搜尋養龜資源,看到了一個買賣的交易平臺,讓莫樞偉很為心動。

  莫樞偉仔細觀察了該平臺幾個月後,發現養龜的龜苗交易價格從80元翻到160元,“真的有那麼好賺嗎?當時心裡就有些按耐不住了,”莫樞偉說。於是大一暑假,他隻身一人坐了6個半小時的車,來到養龜地茂名沙琅鎮一探養龜行業火爆的真實。

  “我利用3天時間在養龜市場進行考察,供應商、旅店和大型養殖場來回跑,併到大型的養龜場裡參觀,發現網上的資訊是真的。”莫樞偉心動了,於是掏出了攜帶的1.6萬元,那是他兼職賺回來的全部積蓄,購買了6只擁有6年龜齡的石龜。

  家人對養龜創業從反對到支援

  用了全部積蓄買了6只龜回來的做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對。但莫樞偉依然在前院打造一個臨時養龜池。1年後,該6只龜產下18只蛋,但是由於自己沒有掌握孵化技術最終沒有成功孵出小龜。

  在大二、大三兩年裡,莫樞偉依然每天瀏覽大量的養龜帖,學習養龜知識,當時龜苗的市場價格又上升了。“曾有人聯絡我想用3萬元,購買我那6只龜。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養龜能有出路。”莫樞偉說。

  大學畢業了,家人一致認為莫樞偉要找一份正當職業,不少鄰里認為莫樞偉留在家裡對著烏龜玩物喪志、不懂事。當時莫樞偉下定決心,無論家人如何反對,自己都要去創業。

  “創業一要有資金,二要有場地。”莫樞偉說,解決這兩個因素是創業的開始也是關鍵。正當莫樞偉著急時,他的舅舅說服了莫樞偉父母,最後答應給10萬元作為創業的開始。莫樞偉決定選擇奶奶家作為養龜場地,於是莫樞偉開始做泥水工,打造養龜池,自己一個人挑這幾百斤的沙泥走上3樓,從早上7時一直忙到晚上10時,整整做了3個月,花了1萬元的臨時養龜池最終打造完畢,他又用僅剩的9萬元全都買了石龜。

  常為養龜老前輩打短工學技術

  “當時一共買了430只。由於技術不成熟,成活率並不高,損失有50多隻石龜,於是我就不斷地找前輩瞭解經驗,併到老師傅家裡免費打短工並學習。”莫樞偉說,他加入了東莞市龜研會,在那裡學習了養殖技術、如何引進品種等。莫樞偉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學習模式讓養龜事業很快有了起色。現在,養龜場年產量達1000至2000只龜苗。

  莫樞偉說:“家裡對我有信心,接下來我將正式從家庭式仿野生養殖轉變為池塘養殖。租了30畝地,打造了3個魚塘作為養殖的地方。”

  回想自己的創業道路,莫樞偉說現在只是成功了3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希望大學生能提前定好創業目標,一旦選擇了就要堅定和堅持。大學生首先做到的就是“少去想,多去做”,才能為成功創業鋪墊基礎。

  3:90後大學生農村莊稼地裡的創業夢

  在匯川區泗渡鎮觀壩村,有個農場讓當地農民都很羨慕,原來,這個農場是由一名大學生經營的。

  這名大學生叫馮運,今年23歲,在福建某高校讀連鎖經營專業。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他放棄了常人眼裡優越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遵義,開始了創業歷程。

  “這個年輕人勇氣可嘉,還是學生就開始創業,除草施肥一點不差莊稼漢,是個種植的好手。”半年前馮運來到觀壩後,當地村民就開始默默關注這個定下志向要發展現代農業的大學生。他的種植過程和莊稼長勢也成了當地村民熱議的話題。

  大學生樂當“農場主”

  近日,記者來到觀壩,剛下車就飄來一陣糞臭味,遠遠望去,一個身穿黑色衣服的小夥正在地裡忙著給辣椒施農家肥,駐村幹部樑小建告訴記者,他就是馮運。

  順著馮運所在的方向,記者沿著田埂走過去,只見地裡綠油油的一片,果蔬長勢良好。見記者拿起相機照相,當地一位路過的村民說:“無法想象,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幾個月的時間就被這位大學生折騰出這樣一番天地來。”

  走到馮運身邊,他似乎沒有注意到有人靠近,仍然埋著頭一個勁兒施肥,額頭掛滿了汗珠。直到樑

  小建叫他,他才抬起頭來。

  瘦小的個子,黑黝黝的面板,大家很難把眼前的這個小夥子和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聯絡在一起。

  “我一直以來就有一個願望,搞一個農場,自己當個農場主。去年從學校回來時,看到這個地方不錯,正好附近都是大棚蔬菜基地,所以就把它租下來了。”馮運說。

  創業需要資金,他想到了在外打工的父親馮修堂。經過多次做思想工作,最終說服了父親給他投資。

  馮修堂說,兒子剛開始要搞蔬菜基地時,他並不同意,因為需要一筆不小投資,而且他還是個還未畢業的大學生,沒有經驗,也沒有

  技術,不放心把多年來辛辛苦苦打工掙來的積蓄拿給他。

  但後來看到兒子的堅持,馮修堂同意了,並放棄了在外面每個月5000多元的收入,回來協助兒子辦農場。

  目前,馮運的菜地裡已經種植了白菜、辣椒、豇豆、白瓜等近10種蔬菜。

  有夢想就有收穫

  “剛剛開始,什麼都不懂,由於對品種和季節等因素掌握不好,所以導致了辣椒和豇豆長勢不太好。”對此馮運非常擔心。

  “我很需要資金支援和技術指導”,面對當前的困境,馮運非常

  希望政府及相關部門能給予支援,修建大棚。瞭解到他的困難後,匯川區農牧局駐村幹部樑小建很支援,他幫馮運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並組織馮運與當地的種植大戶們互動溝通,為他提供幫助。目前,地裡的白瓜和白菜已經可以上市了。

  跟其他“90後”大學生一樣,空閒時,馮運最大的愛好是上網、刷微博。但跟別人有所不同的是,馮運會有意識地關注和收集農業方面的資訊。

  前幾天,他在網上看到一段話,很有同感,於是寫成微博發給了大學同學:“農村猶如一片沃土,我就是一棵小小的種子,只要在農村這片沃土裡紮根,就一樣會開

  花,結出豐碩的果實,一樣能體現我們年輕人的價值,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

  創業的路並非一帆風順,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但是馮運的50畝蔬菜基地仍然幹得風風火火,有模有樣。他說,認準了,就不要怕困難,只要努力,一定會成功,今後還要擴大生產規模,打響自己的品牌。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