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創業的故事

  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一潭,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與花草打交道的小夥子

  為什麼選擇留溫?“這裡創業氛圍好。”回答這一個問題,這個寧波來的小夥子似乎永遠只有這麼一個簡單的回答。

  楊萬里,溫州市金標潤園藝有限公司董事長。這個與花草打交道的小夥子的創業旅程,同一株植物的成長何其相似。

  一顆種子,被一隻小鳥遺落,便紮根於這一方土地。

  接觸“無土栽培”純屬一次偶然。原本在溫州科技職業學院讀食品檢測專業的萬里,卻在大一,跟著老師做起了這個與種植有關的課題。

  輸入“無土栽培”幾個字,百度百科會跳出這麼一段解釋:這是一種不用土壤而用加有養分溶液的物料***如珍珠岩、蛭石、無毒泡沫塑料等***作為植物生長介質的栽培方法。

  這種融合了科技力量,有著環保、節能功效的種植方式,一下子吸引了楊萬里的眼球。這個心思敏銳的小夥子發現,用水培的方式種植觀賞植物,算得上是市場空白點。

  “水培養植物,即便有方法,也是大多沒有實驗過的。”何況,他要探索的還是最怕水的仙人掌。

  幾個月的查閱資料,詢問了花鳥市場的多家店主後,萬里選擇了“直接水培”。為了更好地進行對比,他把一百個仙人球進行平分,剪根後,50個風乾7天,另外一半風乾半個月。然而,這些存活率據說高達80%的種植方法,除了三四個外,其他全部爛根。

  既然理論不符合實際。那麼,就自己從頭摸索。那段時間,除了上課,他都待在大棚了。往往晚上十點,才回到宿舍。反覆研究之後,他發現,火山噴發的酸性熔岩--珍珠岩,這種比米還小,猶如白沙的礦石,不僅透氣性好,而且乾燥。用它作為介質培育仙人球,似乎是條可行之路。

  20多公斤的珍珠岩,平鋪在深為十公分的凹槽裡,用水澆透。並把剪根風乾後的仙人球,植入其中。半個月後他驚喜地發現,仙人球竟然長出了2釐米的新根。這批試驗的結果,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

  嫩綠的枝丫,被一場大雨打亂,卻堅信之後定有彩虹。

  創業路上,同伴者卻選擇放棄。剛開始的四人團隊。如今,只留下萬里獨自一人。這對於創業初期的他來說,是一場極大的打擊。

  最後一名合作伙伴離開前,曾勸他一起轉行。試了一年,規模做不大,客源又不固定,另謀出路才是明智之選。但,萬里婉拒了。

  針對沒有固定客源,規模不大等問題,他分別採取了完善售後以及開拓“辦公”市場等方式。比如對於一些買了發財樹這種怕冷的植物的客戶,他會留下記錄,等到秋冬季節,送上耐寒的水培植物替換,將發財樹接回恆溫的大棚培育,待到天氣轉暖,再將發財樹送回去。這樣做不僅加強了與顧客的聯絡,同時,也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不少客人都推薦朋友、親戚來萬里店中購買。此外,針對水培觀賞性強、適合室內種植,易打理等特點,萬里把目光從單一的散戶轉向了政府、企業。這樣不僅訂單大,而且一旦建立起合作關係,便是長期的。

  現在,他又與萬膳開發的電子商務平臺合作,挖掘網上購物市場。

  楊萬里就像一株具有韌性的植物,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都能找到生存的方法。

  想要結出果實,一棵樹,必須剪去多餘的枝丫。

  或許最痛苦的不是培育新品種失敗,不是失去創業夥伴,而是放棄一個好專案。創業之初,溫州一家企業提出下單十萬訂購產品。沒有足夠多的流動資金,是東借西湊咬牙接下這個單?還是量力而行放棄這筆生意?那幾個夜晚,萬里就如同哈姆雷特一樣,陷入了“to be or not to be”的困境。反覆考慮過後,楊萬里選擇了放棄。“公司想長期發展,首先要把風險降到最低。”失去這筆生意,對於他來說,這就如同一棵果樹,為了儲存養分長出香甜的果實,不得不剪掉枝丫,即便過程痛苦萬分。

  如今,他可以不翻看書籍,就能報出上百種花草的習性。“任何事情做精了,都可以舉一反三”。

  如今,這位不擅長與人打交道的男孩,已可以在談笑間拿下十萬元訂單。“創業,真的特別鍛鍊人。”

  如今,笑起來還有些謙虛靦腆的80後,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我的創業還剛剛開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盧成堆的創業經歷

  盧成堆清楚地記得,那是他從新聞報道上"掘"出來的商機。“去年9月25日,我在翻報紙時,看到一則《餐具美容師欲傳一手絕活》的報道,說一個年輕人尚建偉,能夠將任何破損的盤碗翻新。我激動了,覺得這個市場有前途。趕緊聯絡了那家報社的筆者找到他。”

  盤碗背後有大市場:破盤碗翻新,看起來無利可圖,盧成堆絕不贊成。"我們說的盤碗,那肯定不是普通家庭幾塊錢一個的。我們的市場是在大酒店。"盧成堆說,星級酒店裡的盤碗起碼幾十元一個,有的甚至是幾百元一個的成套品。若破損一個,整套更換成本很高。"若真有一種技術,能將破盤碗翻新繼續使用,哪個酒店不願意?

  這並不是他異想天開。有一手修復盤碗的尚建偉,聽著他的分析,深感找到了知音,只是之前他一個人不知道怎麼做。為了表明自己的合作誠意,盧成堆魄力十足地賣掉了自己的汽車,籌了10萬元送到了尚建偉手中,希望一起開拓市場。

  賣破碗不如開技術連鎖:兩人想好一起建立"瓷爵士"時,並不是現在在做的技術連鎖。"當時,我們想把酒店的破碗收回來,然後修補一新後,賣到那些農家樂或者私營飯店。後來一琢磨,不如直接開技術連鎖店。"盧成堆說,技術是獨一無二的,與其買進買出盤碗,不如直接提供服務。於是,他們去申請餐具修復底溫釉新型使用發明專利、餐具修復修補技術專利,在今年獲准了專利權,並將手工打磨改進為機器打磨。

  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自家公司接酒店破盤碗的生意外,他還在開拓連鎖店。"瓷爵士"在全國有50多家加盟店。"我們提供機器、修復材料,統一進行管理。在全國壯大自己隊伍時,他不忘照顧那些特殊人群。"其中6家店給殘疾人提供了就業機會,8家店給大學生提供了創業機會。這就是溫州人的經商之道,這就是盧成堆的創業經歷,從破碗中就能掘金,這樣的事蹟你做的出來嗎?其實,商機無處不在,只要你們善於發現,就一定能夠成功。

  3:中國首個有證個體戶

  1980年12月11日,章華妹從溫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領到了一份特殊的營業執照——工商證字第10101號。讓她想不到的是:這張用毛筆填寫的,並附有相片的營業執照,竟然成為了中國第一份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

  一張小桌子放在自家門口,幾毛錢的日用品、鈕釦、紀念章、錶帶擺在上面——1979年,當時還只有19歲的章華妹在市區解放北路的家門口悄悄地開了家店,經營小百貨生意。

  1980年,章華妹領到了中國第一份個體戶營業執照。上面寫著——經營地址:解放北路83號;經營專案:小百貨;註冊資金:150元;註冊號:10101。

  從這一刻起,中國的個體戶,得以正名。

  此後,溫州城區先後出現了三大市場——鐵井欄、環城路、木杓巷。這三條被溫州市民親切地稱為“馬路市場”的街巷,就活躍著中國第一代個體戶的身影,還出現了最早的一批“萬元戶”。

  胡成中:“多元專業化”的一把好手

  1984年,“裁縫出身”的胡成中和弟弟以及朋友共同籌資5萬元創辦了求精開關廠。這就是今天的德力西和正泰集團的前身。還沒等公司賺到錢,胡成中和他的合夥人就籌巨資創辦了第一個民營企業熱繼電器檢測室,領到第一張生產許可證。昔日的家庭小作坊,如今已成長為國家大型工業企業,綜合實力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列。

  2007年11月,中法合資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8億元總投資額,成就浙江省最大的一筆民外合璧合同。

  胡成中還是搞“多元專業化”的一把好手,借勢利導,壯大了自己的主業。

  2003年,德力西進軍大西北,控股新疆旅客運輸公司等國有公司; 2004年,德力西與北京物美、安徽南翔、河北新奧聯合組建了德美奧翔投資有限公司,在十多個城市興建光彩市場,進軍商貿物流業。

  隨後,德力西又涉足再生資源、環保工程、能源礦業、私摹基金、IT業等領域。在他看來,一個好裁縫,不僅應該會做中山裝,還要學會做西裝。

  胡金林:昔日 “五金大王” 淘金柬埔寨

  1982年12月,樂清柳市八名個體戶,被政法機關以“投機倒把罪”逮捕入獄。原因只是他們率先從事商品經濟,率先蓋起了樓房、買起了摩托、安裝了電話。17個月後,隨著中央“一號檔案”的下達,他們得以平反昭雪。這就是轟動全國的柳市“八大王”事件。

  胡金林是當年的“五金大王”、柳市首富。如今他的身份,是柬埔寨中國商會副會長。他的“三林電器”成為柬埔寨市場最大的電器品牌;他又進入了全新的經營領域——合資成立農業開發集團,在柬埔寨東北部開發一萬公頃的橡膠林。

  當年的“八大王”,因為較早地從事商品經濟,付出了沉重代價,裹挾了濃厚的悲壯色彩,但他們同時也為後來者鋪就了坦途,意外地成為了“溫州模式”的發酵因子。他們以自己的經歷印證:真正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的,是那些做了犧牲的人。

  

的人還:

1.溫州人創業故事

2.一個溫州商人的創業經歷

3.3個創業成功者小故事

4.80後窮小夥創業的故事3個

5.80後白手創業故事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