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的工資如何計算

  法定假日,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須在正常支付員工工資的基礎上,按不低於員工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資。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法定休假日的工資應為:日基本工資+加班費。

  以底薪1500元為例,日基本工資應為:1500÷21.75=68.97元,小時工資應為:1500÷***21.75×8***=8.62元,

  在法定節假日當天,分別以上班為0、6、8、10個小時為例,來說明當天工資的計算。

  上班為0小時,即休息,當天工資為:日基本工資+加班費=68.97+0=68.97

  上班為6小時,當天工資為:日基本工資+加班費=68.97+8.62×3×6=68.97+155.16=224.13

  上班為8小時,當天工資為:日基本工資+加班費=68.97+8.62×3×8=68.97+206.88=275.85

  上班為10小時,當天工資為:日基本工資+加班費=68.97+8.62×3×10=68.97+258.6=327.57

  所以,如果在法定休假日上班了,你只需要根據上班小時數,算出加班工資,再加上日基本工資,就是你當天應得工資總數。不過要注意的是,單位在算工資時,一般會把法定休假日算在基本天數中,加班費則另外單列為法定休假日加班費。

  以上演算法,不包括單位給的其它福利。

  1:法定休假日為有薪假,不上班是有日基本工資的,勞動法第51條規定。

  2:法定休假日不允許用補休來調整。不論何種原因,只要在法定休假日上班了,當天工資,就要按法定休假日上班來計算。

  3:每年度的節假日安排,國務院一般會在上一年的公曆12月份公佈。

  4: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勞動法第44條規定。這裡的工資報酬是指加班費。

  5:法定休假日上班算工資,通俗的說法是,上一天頂四天,或者上一個小時頂四個小時。

  6:法定休假日如果和雙休日重疊,雙休日要調休到其它時間,具體調換安排,國務院會在公佈年度節假日通知中做出安排。

  7:當前實行的法定休假日有11天:1、元旦1天***1月1日***,2、春節3天***農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3、清明節1天***清明當日***,4、勞動節1天***5月1日*** ,5、端午節1天***農曆端午當日***,6、中秋節1天***農曆中秋當日***,7、國慶節3天***10月1日、2日、3日***。

  另:休息日是指雙休日,星期六和日,不是有薪假,所以雙休日加班,只有兩倍於基本工資的加班費,休息日是可以調休,或安排補休的。勞動法第三十八條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週至少休息一日。

  國家法定節假日的主要特徵

  時間上分佈更均勻

  調整前的節假日,由於集中出遊,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許多人不僅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反而增添了不少疲憊。從長遠看,不利於社會和經濟的正常平穩執行,也不利於旅遊業持續發展。調整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將3個黃金週變成了兩個黃金週和5個3天的小長假,使集中的出遊人群得到分流,有效淡化了旅遊旺季和淡季之間的界限,對部分景區、時段供需矛盾起到了很好的緩解作用。同時,調整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在時間上增加了1天,也體現了政府對老百姓的關心。人們可以更從容地和個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有助於人們的休假方式更豐富多彩和人性化。

  注重民族傳統節日,順應人們的情感需求

  將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可以充分地發揮其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社會功能,讓這些傳統節日的精神內涵在人們的時代生活中延續和發揚光大。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增強中華兒女的情感認同、民族認同,順應了人們的情感需求。同時,將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假日,將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繁榮,使得中國文化和旅遊與世界有更多的交流。

  法定節假日的主要意義

  法定節假日調整後充分體現了科學性、統籌性的特點。對旅遊和社會經濟的真實拉動效應,以及新的節假日方案對於旅遊及社會經濟的綜合影響等,進行了深入的數理分析,形成科學決策的數理依據。此外,方案最大的特色是統籌性,它統籌兼顧了舊的節假日製度的優點及新的社會需要;統籌兼顧了不同社會力量的意見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它還統籌兼顧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傳統文化習俗之間的關係,將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這一點對於弘揚傳統文化、促進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將會產生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