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對於中國人,長壽是一種福氣,不少人都渴望長命百歲,並且健康生活。那麼,呢?小編帶你去了解一下吧。

  傳統養生的方法

  1、艾灸

  鍼灸治病在國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古代,鍼灸包括了針療和艾灸,但現代人說鍼灸,多數時候僅指標療,已經很少包含艾灸的內容了。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後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並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並用,故稱為鍼灸。

  說艾灸的一種神奇的療法,因為它的確有很多不同凡響之處。首先,艾灸的療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可以廣泛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猶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黃帝內經》“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的就是一種保健灸法。《莊子》記載聖人孔子“無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養生保健。

  由於艾灸以火薰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區域性面板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較多,有些禁忌雖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況確實是應禁忌的。

  2、鍼灸

  相比起刮痧來說,外國人對針灸則容易接受得多。鍼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關鍵,辨別性質,明確病變屬於哪一經脈,哪一臟腑,辨明它是屬於表裡、寒熱、虛實中那一型別,做出診斷。然後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臟腑功能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防疾病的目的。鍼灸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

  鍼灸也是最為國外所接收的一種中醫療法。目前,世界上開展鍼灸醫療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42個,全世界大概有20萬到30萬鍼灸醫師,鍼灸熱在國外持續升溫。在美國,中醫鍼灸已被很多民眾所接受,美洲中醫學院60%以上學生為非華裔。30多年來,該校培養了1000多名中醫鍼灸師。近30年來,中醫藥在美國蓬勃發展。美國51個州中,現在已有43個州通過了立法,確定了中醫鍼灸為病人治療的合法性。

  在韓國、美國、越南、法國、巴西等國家,一些政府開辦的西醫醫院中開設了鍼灸診所,有的還設立了中醫診所,提高了鍼灸師的地位。還有的診所舉辦鍼灸、中醫教學,成為當地醫學院學生的實習診所,既為當地培養了中醫、鍼灸人才,又提高了診所的學術水平。

  3、蜜蜂療法

  蜂針療法,屬我國中醫蜂療的一種。人類利用蜜蜂螫器官為針具,循經絡皮部和穴位施行不同手法的針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稱為蜂針療法。蜂針既給人體經絡穴位以機械刺激,同時自動注入皮內適量的蜂針液,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其針後繼發區域性潮經充血,以兼具溫灸效應。可見它是針、藥、灸相互結合的複合型刺灸法。蜂針療法對下述疾病療效顯著:風溼病、類風溼關節炎、免疫力低下、過敏性鼻炎、子宮肌瘤、各類神經痛、頸椎病、骨質增生病。蜂針的療程:根據病種和病情的輕重程度,療程有所差異。

  不過鑑於人們對蜂毒療法反應的差異,在採用蜂毒治療疾病時,應先進行過敏試驗。

  各位朋友們,你們瞭解了這些方法了嗎?其實,對於小編而已,能傳承千年的養生文化,自然是有它的效果在裡面的。大家不妨在生活中多多瞭解,說不定,在養生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大家。

  日常養生的小妙招

  1、每天運動至少15分鐘

  研究表明,每天鍛鍊15分鐘可以讓人多活3年,而每天有更大運動量、平均投入30分鐘的人相對零鍛鍊的人可增壽4年。

  2、每週午睡至少3次

  一項發表在《內科醫學檔案》上的大型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降低人們死於冠心病的機率。每週至少在中午休息3次、每次小睡20分鐘~30分鐘的人,比完全不午睡的人死於冠心病的機率低37%。

  3、多站著看書看電視

  澳大利亞研究者發現,人們每多坐1小時就會減壽21.8分鐘。專家表示,久坐不動會降低人的體能,還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因此,當你看書、看報,特別是看電視時,不妨讓自己離開座椅,多站一會兒。

  4、放慢生活節奏,抽空就休息

  長壽老人的生活節奏保持“慢半拍”,吃飯細嚼慢嚥,做事不慌不忙,不讓自己陷入過度忙碌,並且保障每天休閒娛樂的時間。壓力是對人體健康最有害的因素。慢性壓力會引起慢性炎症的形成,導致人體過早老化。

  5、多吃豆少吃肉

  對於長壽老人來說,肉更像是一種佐料,每週一兩次,量很少,只相當於一副撲克牌的大小。他們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大量攝取豆類食品和堅果。長壽老人通常早餐攝入較多的食物和營養,而晚飯的量是最小的;一天中的食物量呈倒金字塔分佈。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