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腫痛的原因一般是什麼

  背部腫痛,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過相同的經歷,若是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則是不容小視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背部腫痛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背部腫痛的原因

  1運動損傷

  運動過程中機體受損,肌肉或者筋骨拉上所導致。

  2頸椎病

  當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時,如果牽拉到第四、五、六頸椎的脊神經後支,就會導致出現背痛。

  事實上,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噁心甚至視物模糊,吞嚥模糊都是頸椎病的症狀表現。

  3肩周炎

  肩周炎會引起肩關節疼痛,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範圍會不斷加大,部分患者會出現後背疼痛

  4呼吸系統

  不少呼吸系統疾病如胸膜粘連、肺癌與結核等,也可能引起肩背疼痛,但一般在後背、側背或肩胛部。

  5內臟疾病

  婦科盆腔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可引起下腰痛,腎臟疾病如結石J瘤、腎下垂、腎盂腎炎及腹膜後疾病如膿腫,血腫等可引起腰背湧,肝股和心臟病可引起背部疼痛。

  6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會出現慢性泛發性或持續性腰背痛,棘突有壓痛感,晨起後後背腰部僵硬,後仰時背腰部疼痛加重,活動後好轉,久站或行走易疲勞。

  患者多表現為下背和腰部活動受限,體檢可發現腰椎棘突壓痛,脊椎旁肌肉痙攣,後期可出現肌肉萎縮,甚至駝背畸形。

  背部腫痛的建議

  彎腰、舉重物要屈膝

  彎腰時,背部受力最大。拾東西或舉東西時,最好彎下膝蓋,這樣受力區域主要集中在腿部,而不是背部。另外,兩腿最好分開,後背挺直,讓重物儘量靠近身體,減少背部壓力。

  如果平時總背比較重的揹包,應注意經常調換受力的肩膀。

  保持正常的體重

  體重過高會壓迫背部肌肉,大多數肥胖者都存在慢性背疼問題。尤其是如果短時間內體重增加,也可能會一下子加大背部肌肉和韌帶的負擔。

  坐立身姿正確

  坐著和站著時,背部都會承受較大壓力。正確的站姿應是保持頭部、頸部和胸部挺直,骨盆向前,同時收腹收臀,從而減少背部的壓力。坐著的時候,也要挺直上身,讓脊柱儘可能貼近椅背,膝蓋要略高於臀部。

  膝蓋要彎曲

  趴著睡時,腹部肌肉放鬆,容易導致脊柱前凸。經常背疼的人,睡覺時最好側臥,膝蓋彎曲,從而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如果仰臥,可在膝下放一個枕頭,保持膝蓋的彎度。此外,床墊不應過於柔軟。

  背部腫痛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雖然用於治療腰背部疾患的西藥很多,但就其發病機制而言,大多數西藥是屬於緩解症狀、消除疼痛的藥物,並非治本之法。

  封閉療法

  封閉療法是利用利多卡因等麻醉藥物並類固醇藥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來消除炎症,解除疼痛的一種方法。但進行封閉療法,可能因為區域性的急性異物反應,無菌操作不嚴格,再加上使用激素降低了區域性防禦功能,會導致感染,感染如果經久不愈可能會引起區域性組織的壞死、膿腫和竇道。

  神經阻滯療法

  直接在末梢的神經幹、叢,脊神經根,交感神經節等神經組織內或其周圍,注入藥物,阻斷神經傳導的功能,這種治療方法稱為神經阻滯療法。這種方法的作用主要是止痛,但也會出現與封閉療法相似的不良反應。

  牽引療法

  牽引療法是醫院中應用已久的傳統治療方法,它常常與病人的休息一起合用。在嚴重腰背部疾患的急性期,病人不僅要臥床休息,同時還會根據病情同時進行牽引治療。牽引療法適用於急慢性腰痛、椎間盤突出症、腰椎小關節紊亂、頸椎病和某些脊柱不穩定的患者。對於脊柱化膿性疾病、脊柱結核、脊柱腫瘤不適於採用這種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