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為什麼溫著喝

  喝白酒加熱的習慣有很長的歷史啦,喝溫酒是個好習慣。喝溫酒從古代就有,其實,現在,也有很多人喜歡喝溫酒,尤其是老年人,而其主要是在冬季。當時酒的度數低,相當於現在的米酒,溫喝後對胃有好處,口感也很好。 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白酒的內容,歡迎閱讀!

  :

  白酒一般是在室溫下飲用,但是,稍稍加溫後再飲,口味較為柔和,香氣也濃郁,邪雜味消失。主要原因是,在較高的溫度下,酒中的一些低沸點的成分,如乙醛、甲醇等較易揮發,這些成分通常都含有較辛辣的口味。

  酒中除乙醇外,還合有甲醇、雜醇油、乙醛、鉛等有害物質。甲醇對視力有害,十毫升甲醇就會導致眼睛失明,攝入量再多會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點是六十四點七攝氏度,比乙醇的沸點七十八點三攝氏度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熱,它就會變成氣體蒸發掉。乙醛是酒的辛辣氣味的主要構成因素,過量吸人會出現頭暈等醉酒現象,而它的沸點只有二十一攝氏度,用稍熱一點的水即可使之揮發。同時,在酒加熱的過程中,酒精也會隨之揮發一些,這樣,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閏少丁許多,對人體的損害也就少些。當然,酒的溫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過熱了飲用,一是傷身體,二是乙醇揮發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沒味了。

  燙熱的白酒,可以將酒中甲醇等不利於人體健康的物質揮發掉一部分。甲醇對人的視覺神經有害,但其沸點是64.7℃,當用沸水加熱後,就會變成氣體蒸發掉。

  乙醛會增加酒的辛辣味,攝入一定量,飲者就會頭暈,導致醉酒的首要因素就是乙醛。而乙醛的沸點只有21℃,用熱水加溫,就可以使它蒸發掉。此外,酒在加熱過程中酒精也會揮發一些。當然,對酒加溫要有一定限度,如果太熱,會使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大部分或全部揮發掉。而且,酒太熱,飲後會傷肺。

  正確的飲酒方法,就是要在酒不冷不熱時喝,古人有“溫酒”、“暖酒”之說,原因也就在此。明代陸容在《寂園雜記》卷十一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嘗聞一醫者雲,‘酒不宜冷飲’,頗忽之,謂其未知丹溪之論而云然耳。數年後,秋間病痢,致此醫治之,雲,‘公莫非多飲涼酒乎?’予實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飲醇酒。醫雲,‘丹溪知熱酒之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言而恩之,熱酒因能傷肺,然行氣和血之功居多,冷酒於肺無傷,而胃性惡寒,多飲之,必致鬱滯其氣。而為亭飲,蓋不冷不熱,適其中和,斯無患害”。

  無論白酒或黃酒,溫熱以後,不僅對身體有好處,且也會使酒的味道更鮮美。熱飲白酒,確實是一種很好的做法。

  白酒的主要成分: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佔總量的98%-99%***,而溶於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種類眾多的微量有機化合物***佔總量的1%-2%***作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卻決定著白酒的風格***又稱典型性,指酒的香氣與口味協調平衡,具有獨特的香味***和質量。乙醇化學能的70%可被人體利用,1克乙醇供熱能5千卡。酸、酯、醇、醛等這些並沒有多少有營養的,只是香味而已。

  有些時候我們會把白酒燙熱再喝。因為甲醇沸點較低,是64.7℃,當用沸水加熱後,它就會變成氣體蒸發掉。所以可以將酒中的甲醇等不利於人體健康的物質揮發掉一部分。甲醇對人的視覺神經有害,多時會危及身體健康。

  乙醛會增加酒的辛辣味,攝入一定量,飲者就會頭暈。導致醉酒的首要因素就是乙醛。而乙醛的沸點只有21℃,用熱水加溫,就可以使它蒸發掉。

  此外,酒在加熱過程中酒精***沸點為78.3℃***也會揮發一些。當然,對酒加溫要有一定限度,如果太熱,會使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大部分或全部揮發掉。酒太熱,飲後會傷肺。正確的飲酒方法,就是要在酒不冷不熱時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