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斜頸的治療方法

  小兒斜頸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 ,那麼,有什麼治療方法嗎?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小兒斜頸的病因:

  ***1*** 分娩時被損傷,一側胸鎖乳突肌因產傷致出血,形成血腫後機化,繼而攣縮。

  ***2*** 宮內胎位不正,使一側胸鎖乳突肌承受過度的壓力,致區域性缺血,繼而過度退化,為纖維結締組織所替代。

  ***3*** 因產傷引起無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變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頸。

  ***4*** 出生時胸鎖乳突肌內靜脈的急性梗阻有關。

  :

  治療原則

  本病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嬰兒期採用保守治療,大多數療效滿意。1歲後,若非手術治療無效則採用手術治療。一般認為3歲以上,面部畸形難以完全恢復正常。

  保守治療

  適用人群:適用於出生後和不滿半週歲的嬰兒,應積極採用保守治療,以促進血腫早期吸收,防止肌纖維攣縮。

  1.手法按摩:可先在醫院按摩,患者家長掌握手法操作要點後,自行在家按摩,既方便也易於堅持。方法是用手指對攣縮的胸鎖乳突肌進行柔和的捻散捋順,邊揉捻邊,每次15分鐘,每日2~3次,動作輕柔。輕度攣縮的胸鎖乳突肌可以逐漸得到舒展,頭頸姿勢恢復正常。

  2.沙袋固定:讓嬰兒仰臥床上,臉向患側,枕部向健側,用沙袋***或米袋***固定,保持頭在以上體位。

  3.區域性按摩:塗以滑石粉,用拇指或食指在腫塊反覆按摩,可活血、消腫、散結、解痙,促進腫塊吸收,達到治療目的。

  4.牽拉:持續將頭牽向健側,每日30~50次左右,可分次做。做時把患兒平放於床上,父母用雙手按住其頭,將其下頜轉向患側肩部***即頸部包塊處***,轉過去之後停頓1分鐘左右,讓肌肉處於拉長伸展狀態,手法要輕柔,防止用暴力。

  5.體位療法:親人或者保姆要根據不同的病變位置,選擇自己在餵奶和睡覺時的位置關係。比如說孩子是右側斜頸,就要在餵奶和睡覺時把孩子放於您的左側,反之亦然。

  小兒斜頸的預防方法:

  嬰兒時要左右手輪換抱及餵奶,變換睡覺的方向,避免形成習慣性斜頸。

  飲食注意

  疾病忌口

  術後不要進食過度油膩食品

  飲食調養

  鼓勵孩子在術後多進食,保證營養攝入,有利傷口癒合。

  疾病護理

  護理方法

  術後6小時內,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術後2天內,減少搬動,分散注意力,減少疼痛感,勤換敷料,避免傷口汙染,術後第二天開始白天給予頸牽引,維持一週,一週後,頸託固定,3~6個月。術後第二天開始康復訓練,將頸部向健側牽拉,充分牽拉胸鎖乳突肌,避免粘連復發,維持半年。

  注意事項

  術後密切注意傷口滲血,呼吸及有無氣胸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