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武術可以保護心臟

  武術,是中華名族的傳統武功,流傳至今,對我們影響非常深遠,練習武術可以強身健體,同時對保護心臟也有著一定的作用,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講練習武術是怎麼保護心臟的。

  

  冠心病是關於心臟的常見病,所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冠心病的相關知識。

  患上冠心病及冠狀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士,不但要藥物治療,還需要積極參加武術及氣功鍛鍊,因為武術和氣功運動能改變人體血液中的化學成份。一般來說,血液中除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外,還有很多化學成份混在一起,有些成份能對肢體起良好作用,有些則會阻礙血液迴圈暢通,甚至於附著血管栓塞。

  當人年青力壯時,血液迴圈良好,工作時不易感到疲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缺少運動的鍛鍊,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蛋白”含量逐漸增多,並和血液中的膽固醇一起附在動脈壁上,造成人體心血管疾病,如經常進行武術運動,其血液中的“低密度蛋白”含量會降低,從而使“高密度蛋白”含量增高,令過多的膽固醇在肝臟的功能下改變為膽汁,通過腸道向體外排出,使體內的膽固醇達到代謝平衡,達到防止血管動脈粥樣硬化。



 

  對於武術運動的強度也是一樣,要分不同的年齡段,要注意適度原則。

  血液中的膽固醇是由細胞中的“乙醯輔晦A”的物質為原料合成。人體機能,能將十八個“乙醯酶A”縮合成一個膽固醇分子,平均每天合成膽固醇要比人體從食物中吸取的膽固醇多達四倍。糖和脂防氧化分解,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而乙醯輔晦A即是糖和脂肪氧化分解的產物,也是在氧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如乙醯輔晦A產量多,氧化消耗就少,但合成膽固醇就多。

  運動鍛鍊能消耗大量能量,使醯輔晦A大量參予氧化而消耗,從而減少膽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的膽固醇不致於升高。運動鍛鍊能降低膽固醇與運動量的多少成正比。故參加武術氣功運動鍛鍊,應要有一定的科學性,方能收到運動治療的效果。因人而異的武術氣功運動量能消耗醯輔晦A,減少膽固醇合成使血脂降低,從而使心血管在失去物質的基礎上,減少冠心病進一步惡化。

  形意八卦掌左右慢步執行及因人而異的走、站、坐、臥的肢體運動,在功法上稱為“動功”。它的運動功效可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蛋白”,減少體內膽固醇的代謝平衡,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使心臟肌肉擴張,收縮有力,心臟的重量和體積增加,從而延長心臟搏動的開歇時間,使心臟得到較多的休息,這對開發心臟功能的潛在能力及提高機體的工作效率,都是十分有利。

  可見,形意拳的相關動作要求是有助於幫助我們促進血液迴圈的。

  倘若配合形意八卦掌以放鬆為前提的站、坐、臥的意念調息,在功法上稱為“靜功”,它能進一步加深對大腦皮層神經興奮度集中,並轉入“內抑制”狀態。內抑制是表明大腦在清醒狀態下,侷限於個別皮層細胞群處於分散及睡眠境界,有利於保護大腦抑制作用,也可切斷大腦皮層的病灶和惡性迴圈的興奮度,使病態也能轉入抑制狀態,這對改變機胞生理和病理的功能和加強體質,都俱有一定的作用。

  形意八卦掌諸功法對預防冠心病有極大的好處,歷代武術前輩在這方面鍛鍊的經驗,逐漸被廣大群來所接受。 對已患上冠心病者能否參加練習,又如何運動,應當慎重處理。首先要考慮到不適合的武術運動,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導致病情惡化。但另一方而又要想到合理的武術動,靜功法,具有科學的指導練法,能改善冠心病的心者一般健康狀況,有利於病情的康進,並在不同的程度上改善心臟功能,故心血管系統病患者應在醫生的同意和武術老師的配合指導下,嚴密地觀察運動前和運動中的變化,同時還要通過自我感受來掌握這種運動量。

  心率是反應運動量多少最實用的指標,心率的快慢是與機體攝氧量的多少成正比,最大的攝氧量可以間接通過最高心率反應出來。因此,患者自我感覺把握武術運動量多少應與運動時最高心率的多少作為重要的指標之一,其次是患者在運動中出現某些症狀,也是衡量運動量是否過大的指標,都應加以重視。

  對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來說,運動量一定要循序漸進,從小到大,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其運動的心率達到每分鐘110次左右便可,運動極限量的界限是因人而異的。

  形意八卦掌左右緩慢圈式運動行走適合於冠心病患者,一般來說,心血管病情穩定很少發作“心絞痛”、患者可選擇下列“耐力性動功”和“放鬆性靜功”運動專案各一種,耐力動功訓練每週三次,每次逐漸增加到十五到二十分鐘,放鬆訓練每天可進行一次或二次。

  形意八卦掌耐力性訓練專案第一走掌勢“培本功法”:人體自然由上而下放鬆,右掌心略貼肚擠,左手背略貼命門,兩腿微量彎曲,慢步作圈形的左轉行走三圈﹒然後右手背略貼命門,左手掌心略貼肚擠以反方向轉行走三圈,如此反覆行走十分鐘便可。

  形意八卦掌慢步作圈形左右運動行走,互換掌法,左旋為陽,右轉為陰。初練轉圈時,圈子可大可小,不拘形式,隨心而走,左右轉圈時間及運動量,可根據患者身體的素質而定。在轉圈時,兩腿可站立或微微曲膝行走。由於上身要求自然放鬆,腿部的運動量小而慢,因而不會很快引起脈搏頻率和呼吸機能改變。

  一般患者在練習六分鐘後,呼吸與脈搏略為增多,十分鐘後方可緩慢的收功,這種有韻律的連續慢步轉圈,會促使機體腿部及腰部的肌肉群反覆壓送血液,把大量血液通過“靜脈迴流”輸送給心臟,使心臟供血量充足,從而提高了心肌收縮的能力,改善了血液中的化學成份,使“高密度蛋白”含量增高,令過多的“膽固醇”在肝功能下改變為膽汁,經大腸向體外排出,這樣可以有效地預防心臟各種疾病的產生,又可以使患有心臟多種疾病的人恢復健康。

  形意八卦掌“慢快交替”左右轉圈,先慢步左右轉圈兩分鐘,約每分鐘轉2一3圈,然後左右較快各2分鐘轉圈,約每分鐘轉6一8圈,這樣反覆做2到3次。上述“慢步”,“慢快交替”左右轉圈,適合於體力較差者或者作為較快轉圈前的過渡性練習。

  在左右換掌時,可採用燕形式換掌,燕形掌法,方位西北,排列為隅組,取八卦中的乾卦為天象。燕形動作溫和,有落沾抄水之勢,追隨之能。演練時,動作節奏應緩慢,均勻,柔和與連貫。在左右轉園時,頭部應向上虛領頂起,下顎裡收,伴隨軀幹有垂直之意,收肛,舌尖頂上顎,沉肩垂肘,人體各部分在練習中不可用拙力,須出於自然。

  一般體力較差者,可先進行“慢步左右轉圈”,換掌時採用燕形掌法,隨著健康的好轉,可逐漸改為較快的轉圈方式,並向“較快轉圈”前的過渡性練習。

  “較快左右轉圈”可分兩膝微曲為上盤,兩膝彎曲為中盤,練者必須有“慢步”轉圈的基礎方可練習。“較快左右轉圈”時間略長,脈搏呼吸會急劇地顯著增加,人體在這種的運動下,會產生各種生理上的變化,這都是從肌肉群之間進行頻率加快收縮而造成的。一般來說,用4到10分鐘練習時間,將會有利機體潛在能量的開發,對提高人體的骨骼肌功能有很大的幫助。但對年老者及體弱者,不必要求此功法練習。

  “慢步左右轉圈”運動和自由步行一樣,其速度每分鐘約2至3圈,適應於輕度心絞痛患者,一般來說,不需要用抗心絞痛藥,經過半年左右,絞痛可得到緩解。

  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患者,或病情已受控制及穩定逐漸康復者,都可進行慢步左右轉圈行走練習。先開始兩天練一次,每次6至8分鐘或隨患者的體力而定,一個月後每天一次。

  武術運動蘊涵豐富,技理相通,入門之後會有“藝無止境”之感。群眾性的武術活動,便成為人們切磋技藝,交流思想,增進友誼的良好手段。隨著武術在世界廣泛傳播,還可促進與國外武術愛好者的交流。許多國家武術愛好者喜愛武術套路,也喜愛武術散手,他們通過練武瞭解認識中國文化,探求東方的文明。武術通過體育競賽、文化交流等途徑,在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