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陽的治療方法

  小三陽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乙肝病毒,那麼你對小三陽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小三陽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小三陽的簡介

  1、HBV DNA是一個小環形雙鏈DNA,雙鏈的長度不同,長的為負鏈,短的為正鏈。病毒複製時,先以負鏈為模板,正鏈延長與負鏈匹配等長後形成閉合環狀DNA***CCC DNA***,再以CCC DNA為模板轉錄前基因組RNA,轉錄成的mRNA長度不同分別作為前基因組RNA和編碼HBV的各種抗原。CCC DNA半衰期較長,很難從體內徹底清除。HBV基因組包含C、P、S、X4個開放讀碼框,分別編碼HBcAg、DNA聚合酶、HBsAg和X蛋白。HBV DNA C基因區分前C***Pre-C***區和C區。前C區位於1814~1901核苷酸,由87個核苷酸組成,編碼一段29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叫前C蛋白;C區位於1901~2450核苷酸,由549個核苷酸組成,編碼183個氨基酸組成的C蛋白,又稱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而由前-C和C蛋白基因共同編碼的212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稱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

  2、HBeAg的表達和臨床意義

  由以上描述中已知表達HBeAg的HBV DNA區域位於前C區,當前C區發生變異時則可影響HBeAg的表達,目前發現的主要影響HBeAg表達的變異主要有兩類:

  ***1***HBeAg不表達:經典的1896位核苷酸由G→A的變異導致了在前-C區出現終止子ATG,使HBeAg在翻譯水平合成的提前終止。

  ***2***HBeAg表達量下降:突變發生在基礎核心啟動子區***basal core promoter,BCP***,最常見的是T1762A和G1764A的雙突變,結果導致HBeAg表達量下降了70%,但病毒的複製能力卻有所加強。HBeAg表達量下降的調控發生在前-C區RNA轉錄水平,而複製的增強則是由於轉錄因子發生的變化。

  HBeAg並非病毒的結構蛋白,也不參與病毒複製,但在病毒感染後的免疫反應中可起到重要作用,人們曾將HBeAg作為病毒複製、傳染性、疾病嚴重程度和對治療反應的一個指標,但宿主免疫壓力及抗病毒治療會引起前-C區和核心啟動子區變異,使HBeAg表達水平發生變化,HBeAg陰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不斷增多,目前HBeAg這方面的臨床意義已逐漸被HBV DNA取代。

  3、乙型肝炎的自然史

  乙型肝炎自然史的4個時期模式圖

  小三陽的臨床表現

  1、慢性HBV攜帶者多無症狀,常處於免疫耐受期,除了為“大三陽”及病毒檢測陽性,其它生長指標甚至病理指標均為正常,此期雖然不需要藥物治療,但需要定期檢測和觀察,及時發現疾病進展,對於攜帶者的研究也表明,有少部分攜帶者雖然肝功正常,但疾病仍然呈現進展過程,經過若干年之後,亦能進展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要定期複查,及時發現疾病進展,及時進行干預。

  2、慢性乙型肝炎:根據病情可分為輕、中、重三種。

  輕度:病情較輕,可反覆出現乏力、頭暈、食慾有所減退、厭油、尿黃、肝區不適、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輕觸痛,可有輕度脾大。部分病例症狀、體徵缺如。肝功能指標僅1或2項輕度異常。

  中度: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居於輕度和重度之間。

  重度:有明顯或持續的肝炎症狀,如乏力、納差、腹脹、尿黃、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反覆或持續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種球蛋白明顯升高。

  小三陽的治療

  ***一***治療的總體目標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總體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HBV,減輕肝細胞炎性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臟失代償、肝硬化、HCC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

  ***二***抗病毒治療的一般適應證

  一般適應證包括:①HBeAg陽性者,HBV-DNA≧105拷貝/ml***相當於20000IU/ml***;HBeAg陰性者,HBV-DNA≧104拷貝/ml***相當於2000IU/ml***;②ALT≧2×ULN;如用IFN治療,ALT應≦10×ULN,血清總膽紅素應﹤2×ULN;③ALT﹤2×ULN,但肝組織學顯示KnodellHAI≧4,或炎性壞死≧G2,或纖維化≧S2。

  對持續HBV-DNA陽性、達不到上述治療標準,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亦應考慮給予抗病毒治療:①對ALT大於ULN且年齡﹥40歲者,也應考慮抗病毒治療***Ⅲ***;②對ALT持續正常但年齡較大者***﹥40歲***,應密切隨訪,最好進行肝組織活檢;如果肝組織學顯示KnodellHAI≧4,或炎性壞死≧G2,或纖維化≧S2,應積極給予抗病毒治療***Ⅱ***;③動態觀察發現有疾病進展的證據***如脾臟增大***者,建議行肝組織學檢查,必要時給予抗病毒治療***Ⅲ***。

  在開始治療前應排除由藥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應排除應用降酶藥物後ALT暫時性正常。在一些特殊病例如肝硬化或服用聯苯結構衍生物類藥物者,其AST水平可高於ALT,此時可將AST水平作為主要指標。

  ***三***IFNα治療

  我國已批准普通IFNα***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2a和2b***[PegIFNα***2a和2b***]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

  薈萃分析結果表明,普通IFN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學轉換率、HBsAg消失率、肝硬化發生率、HCC發生率均優於未經IFN治療者。有關HBeAg陰性患者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普通IFNα療程至少1年才能獲得較好的療效***Ⅱ***。

  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顯示,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為亞洲人***,PegIFNα-2a治療48周,停藥隨訪24周時HBeAg血清學轉換率為32%;停藥隨訪48周時HBeAg血清學轉換率可達43%。國外研究結果顯示,對於HBeAg陽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用PegIFNα-2b也可取得類似的HBV-DNA抵制率、HBeAg血清學轉換率和HBsAg消失率。

  對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為亞洲人***,用PegIFNα-2a治療48周,停藥後隨訪24周時HBV-DNA﹤104拷貝/ml***相當於2000IU/ml***的患者為43%,停藥後隨訪48周時為42%;HBsAg消失率在停藥隨訪24周時為3%,停藥隨訪至3年時增加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