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現代文閱讀知識點介紹

  想要學好現代文的知識點,學生最好將學過的知識點總結歸納,這樣可以便於學生複習,掌握的更加的牢固,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一的現代文閱讀的知識點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語文現代文閱讀知識點

  題型一 理解詞語或句子的含義

  還原修辭句的本義;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轉化深奧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雙關意;

  提問方式:1.怎樣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

  2.作者為什麼反覆說...這句話?

  3.某句話裡的...詞語的含義是什麼?

  解答步驟:①寫出表面意思;

  ②寫出深層意思。

  ③寫出內涵意義的昇華結合文章主旨

  1對重要詞語的“理解”

  ·例題:

  2006年湖南《在山陰道上》:“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句中“故鄉”一詞的含義是什麼

  答:①魯迅的故鄉字面意思

  ②作者嚮往的精神家園。內涵意義

  2對句子的理解

  ·例題:

  2007年廣東卷《泥濘》:最後一段,作者既說“我們也不會刻意製造一種泥濘讓它出現在未來的道路上”,又提出“我們是否渴望著在泥濘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①因為泥濘是渾然天成的,無法人為製造字面意思;

  ②而且泥濘象徵著苦難與屈辱,沒必要在未來的路上人為地設定逆境和挫折內涵意義。

  ③但是泥濘可以使人警醒,給人力量,可以促使人們重溫歷史,所以當我們在順境中茫然和麻木時,我們會渴望在“泥濘”中再跋涉一回內涵意義昇華。

  3對標題的含義的理解

  ·例題:

  《秋日裡對春風的懷念》: 試結合文章內容,解釋題目“秋日裡對春風的懷念”的含義。

  答:①“秋日”果實累累,文中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學有所成的學生們, “春風”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對學生的諄諄教誨和人格光輝內涵意義;

  ②秋天的果實包含著春天雨露的滋潤,寓學生對李文珍先生的充滿深深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內涵意義昇華

  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Ø題型二:文章的寫作思路

  ①提問方式:文章是怎樣表現……的”或“如何”表達情感或主旨的?

  答:1從結構和內容入手;

  2從寫作手法入手;如修辭的運用。

  ②提問方式:請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內容要點。

  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劃分本段的層次,第二步提取要點詞語,第三步整合答案。

  ·例題:母親愛花,我也跟著愛起花來。家住在石門鄉間,前後有兩個小小的院子,於是,也種了不少雜七雜八的植物,按著季節,也會開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時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來淡淡的清香,覺得自己好像也安靜古雅了起來。夏天的傍晚,茉莉會不停地開,摘下兩三朵放在手心裡,所有青春的記憶都會隨著它的香氣出現在我眼前。我想,我愛的也許並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時光,在每一朵花後面,都有著我珍惜的記憶。節選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問:本段寫我愛花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請概括寫出。

  分析:四句話中很顯然前兩句各是一層,後兩句是一層。再提取每層的要點詞“母親的愛花”“安靜古雅”“珍惜的記憶”,最後整合答案。

  答:1受母親的愛花的影響 2花讓自己變得安靜古雅 3花裡有自己珍惜的記憶。

  ③提問方式: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某段的段意

  不同文體的概括方式不同詳見不同文體之間的答題差別——六概括段意

  ④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思路:

  1確認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文首、文中、文末

  2明確段落的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入手

  ·例題1:

  我怕我父親,他打我是真打。看著他瞪圓了眼,一步一步逼近,還不敢躲,繃緊了肌肉等著,於是一巴掌扇過來,於是腦袋嗡的一聲……節選自韓羽《父子之間的怯意》

  問:請簡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為下文寫父親對“我”的愛作反襯;2為文末寫父親對“我”的怯意作鋪墊;3照應了“父子之間的怯意”這個題目。

  ·例題2:

  2004年高考題從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來電話”這件事,在內容和結構上分別起了什麼作用?

  答:① 內容上,這件事啟示人們要熱愛生命,感悟生活,詩意地看待生活。② 結構上,起過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發了議論。

  ·例題3:

  2004年高考題本文以懷錶為線索,可以分三個層次,請分析這樣安排的作用和好處。

  答:①作用:第一層寫修表的經過,為下文介紹表的來歷作鋪墊;第二層寫表的來歷凸顯父親的精神;第三層寫表的傳承突出作者對父親精神的感悟。

  ②好處:由表及人,層次分明;環環相扣,嚴密緊湊。

  ★注:分析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與分析文章段落語句的作用的步驟很像,但並不完全相同,前者只須結合內容和結構答題,後者還須考慮寫作手法。答題時要看清問題究竟問的是什麼。

  ⑤提問方式:這篇文章的行文主旨是什麼?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

  答題思路:⑴快速讀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記敘、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體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會問題?→⑶舍末逐本,歸納要點,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什麼→⑷按照題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資訊

  答:①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

  ②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讚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中心思想概括:本文通過某人做某事,表達了作者對 __ 讚美與敬佩之情等,讚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質

  Ø題型三:分析作用

  文章段落語句的作用必須從內容、結構等方面來進行做答

  答題模式:

  1、結構上

  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過渡、照應前文開頭首尾呼應。

  2、內容上

  1.設定懸念,開篇點題,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2.為後面情節的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

  3.照應前文

  4.線索或推動情節發展,

  5.抒發情感,刻畫人物性格

  6.深化主題,點明中心,畫龍點睛

  3、寫法上從修辭手法及表現手法兩方面入手並分析其作用

  Ø題型四:分析人物形象

  提問方式:請簡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題模式:按總→分來回答。先用一句話從整體上對該人物作出一個定性分析,然後再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

  ·例題:

  女主人很快發現了我的反常行為,她嗅到了屋子裡的油煙味。即刻提出了質疑。那時我正站在廚房裡陶醉地聽著三兄弟的叫聲,我已經能夠準確地分清他們聲音中的微小差異了,有一個不叫我就會心事重重。女主人說,傻瓜蛋,有吸油煙機不用,你有神經病啊?我剛給她幹活時,她對我的稱呼是四個字——文學青年。這四個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話發出來,顯得無比的惡毒。僱用我三個月後,她叫我的就是這三個字——傻瓜蛋,她說之所以沒有解僱我,是因為我看上去不像別的人一樣嚇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聲一點,低聲說,煙囪裡有一窩小麻雀,他們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我一遍好像我是個什麼怪物,扭身走出了廚房,在門口她從牙縫裡擠出了兩個字——農民。我喜歡這個稱呼,雖然它同樣惡毒,但我確實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認為做個農民並不可恥。節選自安勇《煙囪裡的兄弟》

  問:文中的“女主人”是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用一句話加以概括,並舉一例說明。

  答:是一個鄙視進城打工農民的城裡人形象。如:從牙縫裡擠出了兩個字——農民。或無比的惡毒地將“我”稱為“文學青年”“傻瓜蛋”等

  分析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對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徵更加鮮明突出

  Ø題型五:有關語言修辭的題型

  1、描繪類

  提問方式: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準確地寫出了+物件+效果,換了後就變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物件的性格特徵。

  ·例題:

  山間林密,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攬其近前,她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間。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節選自謝大光《鼎湖山聽泉》

  問:“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為什麼不說成“真是可愛的孩子”?

  答:因為“好一個”比“真是”感情更強烈,“調皮”比“可愛”更切合愛女的性格特徵。

  1、結構類

  提問方式: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表達了……

  ·例題:

  “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往往佔不到便宜!”父親指著碗裡的荷包蛋告誡兒子……“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他吃虧!”父親意味深長的對兒子說。節選自《荷包蛋》

  問:文中的“告誡”“教訓”“意味深長”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不能。因為文中這三個詞語是遞進關係,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

  2、修辭類

  提問方式: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好處?

  答題模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答:1.點明何種表現手法 2. 表現了什麼內容3.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如:此句運用了 ……,從而生動形象表現了……,表達了……

  ·例題1:

  兩千多年前的這個關於知音的傳說,已經深深地珍藏在無數華夏子孫的心坎裡,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神往和渴求充滿了崇高友誼的知音,是一種多麼純潔而神聖的情操。節選自2002年全國卷《話說知音》

  問:怎樣理解這一段中“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的表達作用?

  答:此處運用了比喻、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知音的傳說帶給人們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例題2:

  2004年高考題文章最後一段關於喝酒的描述和議論,運用了什麼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運用了類比比喻的手法,將參加社會活動類比比喻為喝酒,將過分熱衷社會活動而不再創作類比比喻為酗酒。少喝有眼健康有益創作,多喝則無益,酗酒則造成“快樂的死亡”沒有作品發表。通俗易懂,極富諷刺意味,起到生動形象的批評作用。

  Ø題型六:有關表現手法的題型

  象徵、聯想、想象、對比、襯托、渲染、抑揚、託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稱等

  ①藝術類

  提問方式:文章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效果、作用?

  答題模式:使用的方法+內容+效果或作用

  ·例題1:

  這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遊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內涵,不可一概而論,卻都是時代浮沉的側影,歷史浩蕩前進中飛濺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並不取決於地理距離的遠近。我們第一代的華僑,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兒育女,卻世代翹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都做了慷慨的奉獻。香港蕞爾一島,從普通居民到各業主王、紳士爵士、翰苑名流,對大陸踴躍捐助,表示休慼相關、風雨同舟的情誼,是近在眼前的動人事例。節選自2003全國卷《鄉土情結》

  問: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遊的潮流,並讚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慼相關。請你結合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答:把鄉土情結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來認識,豐富並深化了鄉土情結的涵義。具體說明了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應了開頭,也使本文的主題得到深化。

  ·例題2:

  2004年高考題1這篇文章寫到了哪些方面的對比? 2結合全文,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

  答:1①昔日茅屋與今日杜甫草堂公園的對比 ②杜甫生前困頓落寞與身後巨大聲譽的對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與輝煌創作成就的對比 ④杜甫的巨集圖大志與現實遭遇的對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與創作高峰的對比 ⑥杜甫不計個人遭際與心憂天下的對比

  2通過多方面的對比,層層深入,使“文章憎命達”的內涵更加豐富,內容表現更加集中。

  ·例題3:

  2004年高考題作者在痛哭和珍時,也寫到自己。她是怎樣寫自己的?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作者寫了自己的渺小,寫自己“早已丟失了嚇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襯托出和珍的偉大,以自己的膽怯襯托出和珍的英勇無畏。

  ②人稱類

  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答題模式:點出人稱+人稱作用

  ·例題:

  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佩的響聲在月夜中歸來了。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臺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現:邊牆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長城不再是嶔奇。它變得可笑,彷彿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說,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誌,長城!節選自2000年全國卷《長城》

  問: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⑵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

  答:⑴將長城擬人化:A. 便於與長城對話,B. 便於抒發感情。

  ⑵因為這句話承接“由是人們發現”而來,寫的是“人們”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

  Ø題型七:有關表達方式的題型

  1明確五種表達方式中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向。

  2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

  描寫方式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景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人物對話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白描、工筆細描、寫景技巧

  抒情、議論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敘後議論

  ★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例題:

  2004年高考題本文切入點與其他寫讀書的文章有什麼不同?作者又怎樣把本文寫得情趣盎然?

  答:1一般談讀書的文章,大多從書的內容切入,談讀書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則以書的外形為切入點,談有關書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2豐富而飄逸的聯想與想像;充滿詩意的形象化描寫;化用典故,使文章飽含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喻的運用和形、聲、色的生動描寫。

  Ø題型八:評價、賞析一句話

  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Ø題型九: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答題模式: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啟示從原文引出;評價表明態度及理由。特別注意是否讓舉例或結合實際,把題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高一語文文言文翻譯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