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應具備的素養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既要注重言教,同時更要注重身教,只有嚴格要求自己,修身立德,盡職盡責,我們才能更好地肩負重任,做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有哪些?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要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教師是清貧的職業,但教師也是最崇高、最偉大的職業,故而有人把教師比作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同時也把教師從事的職業看成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見,教師雖然清貧,但追求的是一種精神境界的人生價值取向,所回報的是伴隨著社會尊重和社會認同的成就感。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所在,才能更加自覺地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真正做到愛崗敬業。並且,愛崗敬業本身也是教師應具備的一種職業道德,如果是一個不盡職盡責的教師,那他不只是在教學上誤人子弟,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品質修養。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會獲得學生的尊重、認可,也才能引導學生自覺增強起責任意識和端正做事態度。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愛崗敬業呢?這就要求我們要以飽滿的熱情去對待每一堂課,做到精心備課,勤批勤改,決不能在教學中表現出半點厭倦和不滿的情緒。我們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就應該懂得付出和奉獻,敢於讓自己的人生在奉獻中發光,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奉獻精神和敬業熱情,去引領學生增強上進的信心和爭先的勇氣,可以說,教師的奉獻精神和敬業熱情就是一個班集體的精、氣、神,沒有了精、氣、神,班集體就沒有了活力。

  :要立德鑄魂,傳遞愛心

  教師肩負著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重任,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還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讓學生品德高尚,全面發展。知識可以言傳,但做人的道理卻需要我們立德為範,通過我們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引導學生。那麼作為教師如何立德呢?必須以胸懷博愛之心加強自身修養。一是要熱愛自己的學生。要把班級當成一個家庭,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在教學中要多關注後進生轉化,做到因材施教,在生活上要多關注困難學生和留守兒童家庭,力所能及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決不能因為學生的學習不好或是家庭因素產生半點歧視心理和歧視的眼光。二是要處理好工作上的各種關係。要把學校當成一個家,合理反映工作要求,認真服從學校工作安排,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工作上注重團結協作,不搞斤斤計較。特別是在與教師之間的相處,要大方有禮,注重文明團結,決不能把工作上的委屈或是與教師之間發生的矛盾帶到學生面前表現。三是要正確處理與學生家長的關係。要積極開展家訪工作,定期與家長溝通,及時反映學生在校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糾正。家訪既是一種溝通,也是一種愛心的體現,它能給學生鞭策與鼓舞,能產生激勵作用,但在與學生家長的交往中,要尊老愛幼,表現得體、大方,特別是在學生家長面前,不能參與不健康的娛樂活動,表現出不良嗜好和不良情趣。在學生的眼裡,教師應該是完美的,我們只有保持好這種完美的人格魅力,立師德,鑄師魂,我們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

  :要博學多才,誨人不倦

  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書本知識,而且還要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在學生眼裡,教師是知識、學問的象徵,所以教師必須做到博學多才。在知識面前,學無止境,我們決不能憑一點學歷或是多讀了幾本書就感到滿足,就認為知識豐富了,夠用了。我們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增強求知慾望,不但要自己學,而且還要通過開展讀書活動等去帶動學生學,從而用自己的學習精神去感染學生,帶領學生遨遊知識的海洋。探索真理、追求知識是教師的職業要求,同時也是教師人格魅力的體現,一個不懂得知識更新的人,終究將會被時代所淘汰。教師博學多才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傳播知識、解答學生疑惑。作為小學生,在學習上還有很大的侷限性,針對學生的疑惑,教師應耐心、細緻的解答,決不能有半點厭倦情緒,因為厭倦只能會使學生疏遠於你,從而把疑惑深埋在心裡,達不到教育的目的。要敢於把學生當朋友,切實加強思想上的溝通與交流,讓學生消除思想顧慮,自然貼近教師,從而多形式地解決學生遇到的疑惑。一個知識匱乏、不願與學生接近的教師,必然是一個失敗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