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定義是發展的

  太極拳是從陰陽五行學說這個角度來創編的;另一方面,太極拳也是從養生的角度來成拳的。發展到今天,太極拳有各種風格,陳式太極拳有陳式的風格,孫式太極拳有孫式的風格,其他流派的太極拳也有自己的風格。不管是哪一派的太極拳,他們都有共性,這也就是太極拳的特點。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太極拳為什麼叫拳不叫操?這是因為太極拳的產生是從技擊的角度創編的。訓練技擊,不能總是緩慢的,可是我們練拳卻要求緩慢,這首先是從養生的角度來要求,二是為了使心情平靜,調節身姿,時刻準備出擊。這就像獅子、老虎在撲向獵物之前,總是小心翼翼、動作緩慢的,一旦抓住機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擊。太極拳平時緩慢練習,用時也是非常快的。

  所以,既然叫太極拳,就有一個技擊的問題,不完全是為了養生。在過去,練習太極拳,最終是為了技擊。但是,到了今天,太極拳是以養生為主,防身自衛為輔。陳式太極拳保留傳統技擊的東西多一些,過去,陳式太極拳叫炮錘,到了現在,陳式太極拳也應該是太極拳,因為它符合太極拳的理論和訓練方式。現在,無論是楊式太極拳,還是陳式太極拳,都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了新的發展。我們孫式太極拳也有了發展,它是三拳合一的拳術,最後合到了太極拳。因此,我們定義太極拳,也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太極拳的一個基本要求是舒鬆緩慢,不表現出剛猛的力量,要求的是剛柔相濟,柔中寓剛。現在,楊式、吳式、孫式等流派,雖然要求的是舒鬆緩慢,但是,在技擊時,也是要剛柔相濟的,甚至是非常剛猛的。但是,在訓練時,要把這種剛猛隱藏在柔和的動作中,就像獅子、老虎撲擊前的蓄勢待發。所以,太極拳發展到今天,我認為它與動物象形有著密切的關係。陳式太極拳保留了傳統的技擊風格,在套路中把剛柔相濟同時表現出來,其他的太極拳則發展了,寓剛於柔了,變得舒鬆緩慢。但是,根本的東西沒有變。因為平時練習太極拳套路,不是實操,所以不強調發力。但是,實操時,要練習單式發力。這是太極拳的發展,不要求顯於外的發力,要內斂,這是為了鍛鍊精氣神。

  現在編的簡化太極拳,比如24式太極拳,也不能說它是太極操。24式太極拳也是從傳統太極拳中挑選的動作,有著攻防含義,是否是操,那要看你怎麼練習了。太極拳的攻防意識一般不在動作中顯現出來的,是隱藏起來的,這也像動物捕食獵物之前的狀態,它的意圖是不能表現出來的。太極拳的攻防意識是非常隱蔽的,所以,我們在練習套路時,沒有必要做過多的發力,以表現技擊性。儘管不表現出來,但是,你不能說它沒有技擊含義。所以,太極操的說法是不確切的。

  總之,太極拳從過去的注重技擊,演變成現在的以養生為主,我們要發展地看。24式太極拳等簡化套路是發展的產物,它們都是源於傳統文化。武術是一種文化,不是專門指它的技擊性,這是時代發展的結果。如果專門練習技擊,可以不練套路,比如散打。所以,對太極拳的定義,既要看到的它的傳統性,也要看到它的發展變化,更要看到它的基本特點和原理。